<p class="ql-block"> 天津五大道是位于天津市和平区的一片历史文化街区,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五大道包括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成都道和重庆道这五条主要干道,这些街道纵横交错,形成了众多风格各异的小街区。这里的建筑风格多样,包括英式小洋楼、法式浪漫和德式古典等,每一栋建筑都仿佛是一件艺术品,诉说着各自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津市区的“五大道”,不仅在本地声名赫赫,即使外地人也有不少知道这一去处,即使他们不知道这个名字。其实,“五大道”这个名称的出现到今天也只不过三四十年。它不是一个历史称呼,却含蕴了历史的厚重。这片昔日英租界南缘的地片,只是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城管部门为了对这一极具特色的西式住宅建筑区域便于称呼,才以“五大道”称之,并从此传开去。</p> <p class="ql-block">五大道的引人瞩目之处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因为天津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租界的存在,历史上从来都是富商巨贾、退隐下野的军阀政客、来华淘金的洋人以及成名的实业家、各界知名人物等聚居的所在。仅五大道就有徐世昌、曹锟、顾维钧、载振、颜惠庆、孙殿英、张学铭、张自忠、潘复、鹿钟麟、张绍曾、龚心湛、朱启钤、蔡成勋、严修、张伯苓等历史名人的旧居50多处。天津还有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段祺瑞、张勋、孙传芳、溥仪、李叔同(弘一法师)、梁启超等名人旧居多处,但多分散于其他建筑群落之中,五大道的知名得自于它名宅的高度集中。也有一些名人在津的住宅多达两三处,或一处住宅里有两三幢楼。当初那些晚清的皇亲国戚、遗老遗少到天津租界寓居,各界富贾、名流在这里也留下了或悠闲的、或忙碌的足迹。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总统、总理、总长、督军、省主席们一百余人,下野后到这里蜗居。有的力图东山再起,有的心灰意冷沉寂起来。有书载,曹锟晚年力拒给侵华日本人做事,除与旧日友人来往,夏日里也常坐在树下和左临的拉洋车、摆摊的穷人等喝茶聊天。如此众多的历史人物汇聚的状况,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是罕见的。五大道的每一处宅院里曾经发生过的几多故事,上演过的几多史剧,有的人们略知其一二,有的已随着它昔日的主人散为幻化的云。</p> <p class="ql-block">走累了在李慎之故居里垫吧点天津狗不理包子,同时也看看宅子里建筑一</p> <p class="ql-block">世纪钟,世纪钟是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海河东路世纪钟广场建国道1号的景点,全年免费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世纪钟,为迎接新世纪,在天津站前广场建造的大型标识性城雕建筑,2000年1月1日零时,悦耳的钟声在天津站前广场的解放桥前响起,敲响迎接新世纪的钟声,从那一刻起,世纪钟便成为与新世纪相伴相随的,天津市最具关注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阴阳交替,互始互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钟盘侧面有一个巨大的钢制长杆造型,上顶太阳,下挂月亮。长杆呈“S”型,取材于太极分割线形状,寓意阴阳交替,互始互终。太阳的光芒和月亮的光环都在以一定的速度匀速旋转,进一步强调了这一哲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中西文化的融合:</p><p class="ql-block"> 世纪钟的设计巧妙地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例如,钟盘上采用了12星座的浮雕,这是西方文化的体现;同时,钟的整体造型和太极元素的运用又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这种设计不仅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也体现了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趋势。</p> <p class="ql-block">历史与现代的交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世纪钟不仅是一个计时工具,更是一个艺术和历史的见证。它代表着天津乃至整个国家在新世纪的重要时刻,也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钟表的表盘外形为欧式风格,但底座上布满的大小齿轮、链条以及巨大的钢制螺钉、铆钉,与古老的解放桥互相映衬,向人们诉说着中国的近代工业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