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月19日早餐后,我们离开肇庆,前去开平碉楼景区游览,上午10点到达景区。</p> <p class="ql-block">我们观赏的是自力村的碉楼。</p><p class="ql-block">开平自力村碉楼位于开平市塘口镇,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自力村由三条方姓自然村组成,最初的安和里(俗称犁头咀)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开村,因地形像犁头而得名;永安里几户是从黄村迁来;合安里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建村。鸦片战争后,人民生活困苦,加上西方国家来华招募劳工,一批批自力村村民开始旅居海外。20世纪20年代间,因土匪猖獗、洪涝频繁等原因,侨胞便陆续兴建了15座能居能守的碉楼,以保护家乡亲人的生命财产安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自力村碉楼景区留影。</p> <p class="ql-block">自力村的碉楼,楼身高大,多为四五层,其中标准层二至三层,楼体开展、门窗开敞,均为铁制。墙体有钢筋混凝土的,也有混凝土包青砖的,门、窗皆为较厚铁板所造。建筑材料除青砖是本地出产外,铁枝、铁板、水泥等均是从外国进口的。上部结构有四面悬挑、四角悬挑、后面悬挑等多种形式。</p><p class="ql-block">很多碉楼带有外国的建筑特色,有柱廊式、平台式、城堡式的,也有混合式的,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罕有地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在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成为独特的世界建筑艺术景观。</p> <p class="ql-block">碉楼上部凸出来的像耳朵样的构件是瞭望台, 上面留有射击枪眼。</p> <p class="ql-block">碉楼内部摆设。</p> <p class="ql-block">在碉楼顶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站的地方就是瞭望台。</p><p class="ql-block">为了防御土匪劫掠,碉楼一般都设有枪眼,先是配置鹅卵石、碱水、水枪等工具,后又有华侨从外国购回枪械。很多妇女都学会开枪射击。楼的基础惯用三星锤打入杉桩,打好桩后,为不受天气的影响,方便施工,一般都搭一个又高又大的葵篷,将整个工地盖着。</p> <p class="ql-block">风光秀丽的碉楼景区</p> <p class="ql-block">徜徉在碉楼景区。</p> <p class="ql-block">绿树掩映下的象牙白色碉楼。</p> <p class="ql-block">漫步景区 ,欣赏美景。</p> <p class="ql-block">碉楼景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立福园酒楼用午餐。</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前往佛山市郸城区游览祖庙景区。</p> <p class="ql-block">佛山祖庙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路21号 , 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元末毁于战火,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修,此后历经明清时期多次修缮扩建。祖庙坐北朝南,布局完整有序,规模较大,占地面积约为3600平方米。主体建筑沿南北中轴线依次排列,前低后高,左右对称,依次为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文魁阁和武安阁、前殿香亭、前殿、正殿香亭、正殿、庆真楼。供奉道教真武玄天上帝。</p><p class="ql-block"> 祖庙是一座集神权、族权和政权于一体的道教庙宇,也是一座集明清古建筑艺术和佛山传统文化的民俗类博物馆,辖区包括祖庙古建筑群、孔庙、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佛山祖庙历经多次重修和扩建,逐渐成为一座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在明清时期,佛山祖庙达到了鼎盛,成为岭南地区重要的宗教和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建筑物顶端的精美雕刻。</p> <p class="ql-block">佛山祖庙中的石雕梁枋是该庙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些石雕梁枋不仅在建筑结构上起到了支撑作用,还通过精美的雕刻展现了岭南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间艺术的魅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佛山祖庙里的万福台是一座历史悠久、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古戏台。原名“华封台”,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更名为“万福台”,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广东现存最完整的古戏台,也是粤剧在佛山兴旺繁荣的见证,被誉为“岭南第一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灵应牌坊位于祖庙古建筑群中轴线之南端,始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是一座三开间三重檐的木石结构建筑,通高11.4米。在牌坊的下部明间北面书有“灵应”二字,南面则书有“圣域”二字。该牌坊是明景泰皇帝为旌表佛山乡民抵抗黄萧养农民起义之功而赐建的,为目前广东现存最壮观的木石混合结构牌坊,在明代曾是佛山祖庙的大门,起到组织空间、点缀景观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舞狮表演的鼓乐台。</p><p class="ql-block">佛山祖庙前的醒狮石台历史悠久,其醒狮文化可追溯到北宋元丰年间。佛山醒狮原名“瑞狮”,是当地的精神象征和民间驱邪迎祥的吉祥物。在明代,佛山地区出现了独角怪兽,民众借鉴狮子形象制作狮头、狮身,敲锣打鼓与怪兽对峙,此后舞狮逐渐成为当地的传统习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枪术表演。</p> <p class="ql-block">灵动的舞狮表演。</p> <p class="ql-block">拳术表演。</p> <p class="ql-block">登高祝福。</p> <p class="ql-block">佛山醒狮的表演形式多样,包括高桩醒狮、梅花桩醒狮等。舞狮者在高桩或梅花桩上跳跃、翻腾,展示出高超的技艺和惊险的动作,吸引了众多观众的观赏和喝彩。</p> <p class="ql-block">惊险的醒狮表演引发人们阵阵喝彩声。</p> <p class="ql-block">佛山醒狮融合了武术、舞蹈、音乐等元素,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醒狮表演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寓意着吉祥如意、驱邪镇恶等美好愿望。在表演中,舞狮者通过各种动作和神态,展现狮子的威武和灵动,同时也传达了中华民族的勇敢和忠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游览岭南天地景点。岭南天地位于佛山市禅城区,是一个融合了岭南文化与现代元素的旅游胜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造型别致的小楼。</p> <p class="ql-block">佛山特产小店。</p> <p class="ql-block">岭南风格的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中西合璧的岭南建筑。</p> <p class="ql-block">逢简水乡景点。</p><p class="ql-block">逢简水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北端,是一个充满岭南水乡特色的地方,全村水道长达十余公里,辖区内水道网络更是达28公里,蜿蜒曲折,水光接天,碧波荡漾,让人仿佛置身于水的世界。河岸两旁有古榕、蕉林、石榴等林木一字排开,参天古榕树为游客带来丝丝凉意,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始建于宋朝的明远桥、巨济桥,以及始建于明朝的刘氏大宗祠和清朝康熙皇帝赐建的金鳌桥等。这些古桥建筑风格独特,历经岁月仍保存完好,是逢简水乡历史的见证者。</p><p class="ql-block">刘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规模宏大,雕刻艺术精湛,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展现了明代建筑的风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进士牌坊是为表彰逢简的进士梁乔升而建造的,虽曾被毁,但后来在原址按原貌重建,已成为逢简的标志性景点。</p><p class="ql-block">宋参政李公祠,是后人为纪念李仕修而建,始建于明天启年间,于清康熙二十四年重修,是顺德晚清祠堂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逢简村村史馆,可让人全面深入了解逢简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游客可以乘坐乌篷船,在碧波荡漾的小河中缓缓行驶,穿梭于古桥之间,感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体验“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韵味。沿途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岭南美食,如均安蒸猪、双皮奶、特色鱼面等。</p> <p class="ql-block">3月19日晚,宿珠海市香洲区的格雅酒店。</p> <p class="ql-block">旅游大巴行驶在珠海市的情侣南路。</p><p class="ql-block">珠海市情侣南路位于珠海市香洲区,是珠海情侣路的一部分。情侣路一边是广阔无垠、波光粼粼的伶仃洋,浪花拍打着海岸;另一侧是椰树成排、精心雕琢的绿化带,芳草如茵、繁花似锦。沿途还错落着风格各异的景观小品和休憩长椅,供人赏景歇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珠海渔女雕塑。珠海渔女雕塑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香炉湾畔,是珠海市的标志性景观。珠海渔女雕塑身高8.7米,重量10吨,由70件花岗岩石组合而成。她颈戴项珠、腰系网具、裤脚轻挽,双手高举一颗晶莹璀璨的珍珠,面容带着喜悦而又含羞的神情,身姿健美,亭亭玉立在海边。</p><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南海龙宫的七公主小玉龙因对香炉湾渔女们的歌声着迷,于是化身为渔女来到香炉湾生活,与渔民青年海鹏相遇并相爱,共同经历了生死相依的誓言和重重考验。后来小玉龙成为了这片土地的“守护神”,高举宝珠守护着这片她深爱的土地和渔民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珠海大剧院:位于野狸岛海滨,是中国唯一建设在海岛上的歌剧院,其设计独特,是一大一小两组“贝壳”的形体,构成了歌剧院的整体形象。</p> <p class="ql-block">深中大桥项目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深中大桥</p><p class="ql-block">工程名“伶仃洋大桥”“伶仃航道桥”,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东南部矾石航道和伶仃洋主航道之间,是一座连接广州市、深圳市与中山市的跨海大桥,是深中通道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大桥东起于广州—深圳沿江高速公路(粤高速S3)机场互通立交,在深圳机场南侧跨越珠江口,西至中山市翠亨东互通。</p><p class="ql-block"> 深中大桥是深中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全长约24公里,采用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的高速公路技术标准。2023年6月8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正式更名为深中大桥,以便更好地区分位置,便于日后运营管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蜿蜒的深中大桥。</p> <p class="ql-block">旅游大巴即将驶入6845米的深中隧道。</p> <p class="ql-block">深中隧道内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3月20日傍晚,入住深圳市龙岗区联达国际酒店。</p> <p class="ql-block">游船珠港澳大桥下航行。</p> <p class="ql-block">珠港澳跨海大桥雄姿。</p> <p class="ql-block">美景在我眼中,祖国在我心中。</p> <p class="ql-block">远眺跨海大桥。</p> <p class="ql-block">身后是澳门特区的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澳门旅游塔,</p><p class="ql-block"> 从地面到最高点的总高度为338米,是世界第21高的高塔,超越了巴黎艾菲尔铁塔。 位于澳门特别行政区,座落于南湾新填海区。于2001年建成启用。</p><p class="ql-block">位于离地223米高的观光层设有大型落地玻璃窗,可360度饱览澳门全景,从最高角度俯瞰整个城市。整体建筑风格独特,兼具现代感与时尚感,是澳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海风吹,海浪涌,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游船上的变脸表演。</p> <p class="ql-block">魔术表演。</p> <p class="ql-block">珠港澳风光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远眺跨海大桥和澳门特区。</p> <p class="ql-block">定格美好瞬间。</p> <p class="ql-block">欢聚在游船上。</p> <p class="ql-block">在珠海市香洲区的百安商务酒店用午餐。</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的故居——翠亨村。</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故居。</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故居院落门口。</p> <p class="ql-block">在孙中山故居第一次看到菠萝蜜树。</p> <p class="ql-block">果实累累的木瓜树。</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故居里的参天大树。</p> <p class="ql-block">在孙中山纪念馆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天下为公”照壁。</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故居景区的出口附近。</p> <p class="ql-block">深圳市盐田区街景。</p> <p class="ql-block">进入中英街前听当地导游介绍有关参观规定和注意事项。</p> <p class="ql-block">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上有趣的古榕树。</p><p class="ql-block">中英街上第四号界碑旁的大树是一棵古榕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的树干苍劲,枝繁叶茂,树根长在深圳一方叶枝覆盖香港一方,构成了“根在祖国,叶覆香港”的奇妙景观,也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进行采风和文艺创作的题材。这棵古榕树与第四号界碑形影相依,是中英街上一道自然与人文相互映衬的特殊风景,同时也见证了中英街的百年沧桑和屈辱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界碑和古榕树旁留影。</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留影。</p> <p class="ql-block">门市相连,人流如潮,商业气氛浓厚的中英街。</p> <p class="ql-block">中英街古井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中英街内,是一口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古井,该井为清代康熙年间迁来沙头角拓荒的客家人所建。</p><p class="ql-block"> 古井一直是当地人们饮用的水源,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英街居民,直到现在中英街两边的人们中还流传着“同走一条街,共饮一井水”的民谣。至今仍然保存完好,井水依然清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大梅沙海滨公园。</p> <p class="ql-block">碧水白浪黄沙,黛山红桥游人,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海滨美景。</p> <p class="ql-block">大梅沙海滨公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椰树婆娑,黄沙细腻,远山隐隐,游人星点。</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了大梅沙海滨公园。</p> <p class="ql-block">在大巴车行驶过程中看到的一座造型别致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惠城区的小二桃园山庄用餐后赴惠州西湖游览。</p> <p class="ql-block">朝京门位于惠州市惠城区环城西一路3号,是惠州最坚固的城门,朝京门始建于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最初为惠州城的北门。洪武二十年(1389年),惠州设卫,城池规模再次扩大,北门遂改名为“朝京门”,寓意朝向京城,表明其在古代作为官员进京朝觐、迎接圣旨和钦差大臣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朝京门为砖石结构,由城门、城楼和瓮城三部分组成。城门高大雄伟,城楼飞檐翘角,瓮城布局巧妙,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城楼高21.865米,设有3孔拱形门洞,门洞宽分别为中孔8.1米,边孔7.2米,城楼面积1006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它还具有挡水百年洪水功能的仿古城墙,将旱闸建设成为仿古城楼,城门内安装人字形闸门,平时闸门敞开作为交通通道,汛期需防洪挡水时关闭闸门。</p> <p class="ql-block">惠州西湖的进口。</p><p class="ql-block">惠州西湖位于惠州市惠城中心区,是一个以素雅幽深的山水为特征、以历史文化为底蕴、以休闲和观光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惠州西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当时它是东江、西枝江汇合交错的水网河道,与两江相通。历经隋唐、两宋的开发经营,逐渐形成与杭州西湖齐名的风景湖泊。宋代大文豪苏轼曾寓居惠州,对惠州西湖的发展和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不仅写下了许多赞美惠州西湖的诗篇,还资助建造了苏堤和西新桥等著名景点。</p><p class="ql-block">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由西湖和红花湖景区组成,总面积20.9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13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同伴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湖光山色美如画。</p> <p class="ql-block">惠州西湖美景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惠州西湖的泗洲塔,位于惠州西湖西山,始建于唐中宗年间,是为纪念泗洲大圣僧伽而筑。北宋文学家苏轼谪居惠州时,称此塔为大圣塔,又称玉塔,并留下了“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佳句,使得“玉塔微澜”成为西湖的著名景观。明代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塔毁,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重建。清光绪初,塔顶先被飓风吹落,修复五年后又为雷电劈毁一角,1949年后陆续得到修缮并增建了步级扶梯。</p><p class="ql-block">泗洲塔是一座八角柱形的楼阁式砖塔,高约37.7米,平面八角形,外观挺拔秀丽,塔内有螺旋式楼梯,可登至顶层。塔内有壁画和题刻,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花绿柳碧水,游人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进来惠州西湖就被这里的美景吸引住了。</p> <p class="ql-block">新景。</p> <p class="ql-block">绿叶红花,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惠州西湖里的人造荷花增添了西湖的美色。</p> <p class="ql-block">前去天后宫游览,了解马祖文化。</p> <p class="ql-block">巽寮湾天后宫位于惠州巽寮湾旅游度假区内,始建于清朝末期,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经过后期复建,如今这幢两层高的天后宫恢弘大气,香火不绝。</p><p class="ql-block">相传,阿妈庙里面供奉的妈祖神像,原来供奉在稔山镇范和港的妈祖庙。一次台风海潮后,妈祖神像漂流到巽寮湾,停留在凤池岛的沙滩上。当地渔民十分崇敬妈祖,就在海滩上为她建造了阿妈庙。又因为妈祖神像是从范和港漂过来的,为了让妈祖都能保佑范和、巽寮两地的渔民平安吉祥,因此,妈祖神像每年一半时间在范和港的阿妈庙供奉,一半时间在巽寮湾的阿妈庙供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前往素食馆吃晚餐。</p> <p class="ql-block">参加巽寮湾海边篝火晚会。</p> <p class="ql-block">3月21日晚入住在巽寮湾景区的森叶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