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中的“老概念”和“新名词”

王奎

<p class="ql-block">新安县教体局招生办新高考政策宣传</p> <p class="ql-block">新高考中的“老概念”和“新名词”</p> <p class="ql-block">  2025年,河南省新高考落地实施。对于2025年加高考的考生来说,既会遇到“平行志愿”“征集集愿”这样的“老概念”,也会遇到“院校专业组”“选考科目要求”这样的“新名词”。下面,我们就把家在学习新高考政策时可能会遇到的“老概念”和名词”挑选出来分别进行说明,帮助大家分析新高考的变与不变。</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一、新高考中的“老概念”</p> <p class="ql-block">平行志愿</p> <p class="ql-block">  新高考我省大部分批次仍实行平行志愿,这说明高考大部分批次的投档模式没有太大变化,仍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的原则进行投档,所以说“老概念”继续有效。</p><p class="ql-block"> 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档”。投档时,按照考生成绩,依次检索和投档。当到检索某一考生时,遵循该考生所填报的志愿顺序检索,一经检索到某志愿符合投档条件且所对应的招生计划尚未满额,随即投档。投档后,考生本批次所填报的他志愿无效。如没有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志愿,则不能投档。上述过程完成后,无论档案是否投出,均视为该考生已完成了本批次平行志愿投档。如果考生投档后因故被退档,本批次的其他志愿均不在被补投,该考生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的录取。</p><p class="ql-block"> 我省于2010年首次在部分批次实行平行志愿,迄今已经15年。从录取结果看,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的志愿满足率大大提升。</p><p class="ql-block"> 需要提醒的是,在新高考中虽然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没有改变,但是考生可以填报的志愿数量增加了,这是平行志愿这个老概念中蕴含的新变化。</p> <h3>录取批次</h3> <h3>  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分批进行。比如,2024年我省普通高招录取中提到的“提前批”“本科一批”“高职高专批”即我们所说的录取批次。<br>《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推进将专项计划纳入普通类招生批次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合并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录取批次”。为顺应高考综合改革趋势,大多数省份都合并了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录取批次。比如,第四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甘肃省、吉林省、江西省等,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将原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国家专项、地方专项、定向、民族班、预科班等合并为本科批,普通类设置本科提前批、本科批、高职(专科)提前批、高职(专科)批4个批次。<br>我省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具体批次设置、志愿数量及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志愿设置以即将发布的《河南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为准。<br><br></h3> <h3>征集志愿</h3> <h3>  征集志愿是指普通高招录取过程中,每个批次投档录取之后,省教育考试院将向社会公布录取未满额的高校招生计划,组织尚未被录取且成绩达到要求的考生填报志愿,这一过程即为征集志愿。填报征集志愿时,符合条件的考生应及时查看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征集志愿通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填报。<br></h3> <h3>专业调剂</h3> <h3>  专业调剂是指在普通高招录取中,高校为完成招生计划,根据当年发布的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对没有被所报专业录取且同意专业调剂的考生作出的专业调整。比如,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以选择是否同意专业周剂。如果该考生被投档至某高校,但他所填报的专业都已录满,若同意专业调剂,学校就会把他调到该校其他没有录满的专业;若不同意专业调剂,学校可能就会退档,考生就会失去被这所学校录取的机会,只能等待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的录取。设置是否同意专业调剂的目的是增加考生被高校录取的概率,同时也有助于高校合理利用招生计划完成招生工作。<br></h3> <h3>二、新高考中的“新名词”</h3> <h3>院校专业组</h3> <h3>  老高考的志愿设置是以一个院校为一个志愿单位,每个院校下可以填若干个专业志愿和是否同意专业调剂志愿;新高考实行“院校专业组”志愿模式的批次,则以“院校专业组”为一个志愿单位。“院校专业组”指的是某个院校对考生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的组合。一个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专业组内各专业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br></h3> <h3>选考科目要求</h3> <h3>  选考科目要求是普通高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认真研究本校专业人才培养对普通高中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对每个具体专业提出的针对选择性考试科目的要求。<br>举例如下、例1:某院校某专业要求首选科目为“历史”、再选科目未提要求,则表示考生首选科目只要为历史,就可报考该专业。例2:某院校某专业的首选科目要求为“物理”,再选科目要求为“化学”,则表示考生首选科目必须为物理,再选科目中选择化学,即可报考该专业。例3:某院校某专业的首选科目要求为“物理”,再选科目要求为“化学和地理”,则表示考生首选科目必须为物理,再选科目中必须选择化学和地理2门,才可报考该专业。<br></h3> <h3>等级赋分</h3> <h3>  等级赋分是新高考模式下对再选科目进行分数转换的一种机制。在“3+1+2”模式下,考生可以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要求,选择不同选考科目计入高考总成绩。由于再选科目中不同学科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数按照一定规则通过转换得到等级分数以解决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br></h3> <h3>两依据一参考</h3> <p class="ql-block">  根据教育部总体安排部署,我省作为第五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8个省(区)之一,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到2025年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简称“两依据、一参考”)的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模式,即2025年开始新高考。其中,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内容,主要考查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p><p class="ql-block"> 通过以上解读,对于这些“老概念”和“新名词",我们是否能做到“老概念”更熟悉,“新名词”也不陌生了?如果能做到了然于胸的话,我们就可以更加自信而笃定地面对即将到来的新高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