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

淡漠独品

<p class="ql-block"><b>  李庄古镇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始建于梁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距今已有1480余年的建置史,辖区曾作为六同郡和南广(南溪)县治所在地长达400多年,一度曾是川南6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b></p><p class="ql-block"><b> 抗日战争时期,李庄镇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中心,1940年10月,多个高等学府、科研机构等陆续内迁李庄,这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p> <p class="ql-block"><b>  2019年咱家王老师来宜宾授课的两位学员专门请了假,陪王老师逛一逛李庄古镇。漫步古镇,边走边赏边聊,没有赶时间的仓促,这可能就是野游的意义之一吧!游人不多,听口音全是四川人,也难怪,谁叫四川地域面积大呢!我呢!也就是看山看水看风景,拍花拍鸟拍美人!</b></p> <p class="ql-block"><b>  1939年,自“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十六字电文发出起,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十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在抗战时期迁驻李庄,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弟周、梁思永、劳干等云集李庄达六年之久,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就诞生在李庄;1940年同济大学正式迁至李庄,当地人腾出寺庙、祠堂和大院,供同济师生上课办公,同济大学也终于结束了之前数年的漂泊状态,在这个小镇驻足六年之久,直到1946年才全部迁回上海。【度娘】</b></p><p class="ql-block"><b> 在中国营造陈列馆,看到了样式雷的建筑拓图。样式雷这个名字我还是在《盗墓笔记》中读到过,我也想从样式雷的拓图中找一找古代大墓的线索,可惜了祖师爷不赏这碗饭,啥也看不懂!😀😀😀</b></p><p class="ql-block"><b> 在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旧居,也就是现在的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了解了那些宝藏级的人物是如何在艰苦的岁月中,在斗室中,完成了第一部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中国建筑史》等留存万世的鸿篇巨著。致敬林、沈两位先生,致敬先辈!</b></p> <p class="ql-block"><b>  沿古街缓步而行,寻得这一处雅致之所,从门前到里面的布置和用途尽显传统文化的美!年轻的老板非常热情,欢迎在她的小院拍照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淡墨池小院,原是李庄张姓大户的一个分支所住的房子,有百十来年的经历。这支张姓人家的后人现都旅居加拿大,老板辉哥与几个朋友租下房屋打造成一个民宿,结果朋友也出国了,只留下辉哥还在坚守。民宿客房只有五间,打造的很别致。没有临街的喧嚣,在天井中喝喝茶、看看书,享受一下旅途劳累中的慢拾光!</b></p> <p class="ql-block"><b>  走在李庄古镇,巴蜀特色的小饭馆对我这个北方人来说吸引力不大,满镇都被酒糟的味道包裹着,很是酸爽。小红书上说的必吃的三白(白肉、白糕、白酒)没有一样是我能享受的,一是说不好吃,个人习惯吧!现在古镇都有各自的特点,少数民族的古镇古寨,就看到穿民族特色的服饰拍照留念的,在李庄古镇,看到的就是汉服妆容妆造,199元一位再来一位跟拍的摄影师,300左右好像也不贵。见到一个姑娘,看妆容妆造应该扮的是大小姐,可对着镜头始终吊个脸,不开心本小姐就是不开心!看来这大小姐的脾气是可以穿越古今的呀。江南的三月气温,已经到23度,穿着半袖走一走也会出汗,有时遇见穿薄羽绒服的,我有迷糊,是别人太保守了还是我太奔放了!算了,春江水暖鸭先知吧!</b></p> <p class="ql-block"><b>  刚听说去李庄,在我脑海中立刻就闪出抗美援朝的电影中,我军报务人员对着步话机在呼喊“李庄李庄,我是张庄,听到请回答”,英雄的好儿女王成高喊着“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抱着爆破筒跳入敌群中英勇牺牲的场景!……看来,李庄的美誉不仅仅是"长江第一古镇",而是刻在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历史记忆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