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传媒】第271期·阳西古村:原来 何姓家族 在阳西留下了一个古村 叫“大洲古村”

凤凰传媒·周刊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撰文/曾阳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到过许多古村,也积蓄了许多家族的溯源历史。古老的建筑中,广府岭南建筑、客家文化建筑、潮汕文化建筑,就是姓氏的根源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阳江,有着无数被时光遗忘的古村,属于客家围,它们隐藏在阳江的某个角落,烂漫田野、古屋旧祠,每个屋子,逝去的,只是时光和传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余下的,还是那欲说还休的古老家族故事。可以说,这些古村落是漠阳文化的“根”,是活态的家族遗产,是地方文化历史的“活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文旅角度来说,大洲村储备古村、江水、绿色田野,包括交通活跃,是一个可以开发的古村,也是旅游、民宿活泛的山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何氏家族所在的大洲村,在几百年的岁月中,创始了一个奇妙的风水古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和作家郭军先生来到古村中,寂静中,只有鸟儿唧唧、蝉鸣树梢。郭军先生是南粤著名企业家图书《洞察》、《敢于梦想》的作者,写了许多企业家和教育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来到大洲村,他从古村落的历史中,寻找何氏家族的起源。而我,对客家历史瞩目,也在意何氏家族的商业历史,走出来的顺德何氏,又是如何,摆脱穷苦命运的折磨呢?而走近商业的辉煌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洲村隶属阳西县织篢镇大泉村管辖。大洲村全部姓何,开基始祖是何恬斋。明崇祯十一年(1638),顺德七世祖何建屏南下阳江,居住在江城里仁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何建屏悬壶济世,收入颇丰。其曾孙何恬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从江城南下织篢圩,在上行街开油糖铺,商号福记,后改号南盛源。何恬斋在兄弟中排行第五,织篢人叫他何伍,族中晚辈尊称他为五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何恬斋,精通陶朱事业,经营得法,薄利多销,生意十分红火,商号越来越多。后来,除了经商、置铺产外,还广置田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其商铺之多,田地之广,遍及江城、埠场、平冈、织篢、蒲牌等地,计有田租7800多担,商铺十多间,还有当铺三间,并建立了一支拥有20多艘大船的船队,往来海南和雷州半岛采购槟榔、花生、水果,并远途运销至北京、天津等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仅20年间,何恬斋便成了当地首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我的背后,是大洲村民国的炮楼,有匪来犯,炮声、锣声齐鸣,村民则刀枪齐上阵,保卫家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何恬斋有了钱,就想着过清闲舒适的生活。他认为在乡村聚族同居比城市杂居好,就请来阳春一位风水先生为他寻龙点穴、择地建村,最后选定位于织篢河南岸的大洲,其东有马鞍岭,南面龙高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于是,何恬斋出高价与当地村民买下了大洲。清乾隆五十年(1785),何恬斋于大洲开始建村。首先在大片长方形村地的中轴线上建大屋一座,试居三年,果然人财兴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逐一增建同样规模的大屋六座,并在北边建后院、筑堤围,南边建谷仓一排,东西两面建厢房。历时八载,村庄建成,村名大洲,又名大朗,开始了几辈子的何氏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洲村在建村布局上,村房屋坐东向西,依织篢河而建,背靠织篢河,面向龙高山,形成背枕清流,面朝笔架的建筑布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洲村整体呈长方形,房屋整齐划一,结构均匀对称,巷道畅通,村前有宽阔的跑马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村的四周绿树掩映,村前屋后皆傍水,站在对面山岗俯瞰整个村子,水光粼粼,好像一座浮于水面的竹排,人们又把这里称为竹排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恬斋公书室,是大洲村何氏学馆的文化摇篮、阳西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设有村民图书阅览室,延续着百年的书室功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何恬斋是大洲村的开基始祖,他擅长经商,走南闯北,阅历颇深,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因此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他不但开私塾,聘请当地的秀才或儒生当老师,晚年还将小半家财设了一个读书成名奖,以田租奖励考上秀才的子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在村的东边建起一座三进三间宽敞大屋,起名为《恬斋公书室》,作为何氏子孙文化教育基地和每年“春秋两祭”大典的活动场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受这种文化熏陶,大洲村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科举时代出了三个举人、两位贡生,后人中有博士生导师、博士、工程师、教授多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靠书院外而行,高大而宽广的古砖墙、200年的鸡蛋花树,都是沉浸在大洲古村的历史见证,阳光下,无法抚平的时光,也延伸着何家的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残砖断瓦,还有古老的岭南屋檐,在巷道中,就可以穿过时光隧道,看到大洲村以往的繁荣,和富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古老的巷道、古老的大树,就仿佛是大洲村的写照,传承着历史的文脉和艰难的生活底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郭军先生,难得和妻子郊游,他们也感触到大洲村生态的渊源,和自己对大自然的喜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此起彼合的村屋交接处,美丽的山村,也在介绍村子的历史和传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成排的村舍,也可看见民国村落的规范,风水成行、春暖夏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屋前面,是空旷的场地,开族会、晒花生、晾碗豆,也是村中的生活依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大洲古村竹篁小道,我和作家郭军先生,阳光下各有心灵的收获,在在绿色村落中,洗净了身心烦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航拍的千洲村,可以看到村落的沧桑历史。黑的,是古屋的记录;绿的,是山野和农田;清彻的,是一湾清水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岁月交加、历史变迁,何氏家族的故事,在春夏秋冬的演绎,已经古老成那棵百年蛋花村,纠结出不为人知的传说……</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