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记(十四)八宿县业拉山口、怒江七十二拐、老虎嘴、怒江大桥

ZXB(赵晓斌)

<p class="ql-block">业拉山口位于川藏318公路邦达镇至八宿段之间,海拔4658米,是川藏公路最著名的山口之一。其地势起伏极大,自东向西相对高度仅600米,自西向东则高达1500米,形成壮观的盘山公路景观。</p> <p class="ql-block">山口两侧景观迥异,一侧是辽阔的邦达草原,另一侧是陡峭的怒江七十二拐。夏季时,山体岩石风化严重,呈现灰白色喀斯特地形,与对岸雪山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夕阳余晖洒在积雪的山体上,呈现清蓝色调,与蓝色天空共同构成“天空之镜”般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常年受滑坡、泥石流影响,尤其是雨季。山体上可见天然形成的裂缝和洞穴,部分区域因风化作用形成类似“城门”的喀斯特地貌。</p> <p class="ql-block">业拉山观景台看到的雪山是怒江山,垭口海拔4658米,旁边的石山天门非常壮观。</p> <p class="ql-block">业拉山位于川藏线上,以其奇特的地貌著称。这里是风化严重的土黄色沉积岩层的顶端,形成了崎岖突兀的喀斯特地形,岩体上还有一个壮观的天门洞</p> <p class="ql-block">神话传说:藏传佛教传说中,业拉山是藏王格萨尔王为镇压妖魔而射穿的化身,山体上的裂缝被视为神力痕迹。</p> <p class="ql-block">经幡烈烈</p> <p class="ql-block">开山筑路的解放军战士</p> <p class="ql-block">高压输电线:美丽的音符。</p> <p class="ql-block">怒江七十二拐,正式名称为怒江大峡谷的盘山公路,位于 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八宿县 境内,是川藏公路(318国道)上最著名且充满挑战性的一段路。它得名于沿途连绵不断的72个急转弯,但实际上,这条公路的弯道数量远超过72个,达到了130多个。怒江七十二拐的起点位于海拔4120米的邦达镇,经过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口,最终急转直下,降至海拔3100米的怒江峡谷,全长约16公里。</p> <p class="ql-block">怒江七十二拐横跨在业拉山脉与怒江峡谷之间,从邦达镇出发,经过业拉山口,最终到达怒江峡谷。这段路程不仅是对驾驶者技术的极限考验,更是对自然力量的深刻敬畏。从邦达镇的温和高原气候,到业拉山口的寒冷雪域,再到怒江峡谷的温润湿润,短短十几公里内,仿佛穿越了四季,体验了从草原到雪山,再到峡谷的极致变换。</p> <p class="ql-block">怒江七十二拐不仅是一条公路,更是一条连接自然与人文的纽带。沿途,你将看到巍峨的雪山、奔腾的怒江、翠绿的草原以及散落的藏寨,每一处都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藏族人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和淳朴的心灵,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怒江七十二拐因其极端的自然条件,被誉为“公路病害百科全书”。滑坡、泥石流、冰雪覆盖等自然灾害都可能在这里上演,让每一次通行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p> <p class="ql-block">旅行亮点</p><p class="ql-block">怒江七十二拐的旅行亮点在于其极致的地貌和壮美的自然风光。每个拐弯处都是一幅独特的风景画,一边是陡峭的山崖,壁立千仞,岩石裸露,呈现出岁月雕刻的沧桑之美;另一边则是深邃的峡谷,怒江奔腾其间,咆哮声回荡山谷,让人不禁对大自然的力量心生敬畏。尤其是在清晨或黄昏时分,阳光斜照,山体被染上金黄,与碧蓝的江水形成鲜明对比,如诗如画,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怒江七十二拐作为川藏南线必经之路,对许多骑手和车手来说,正是因为它的险,才更具有挑战价值。2010年,崭新的黑色油路铺设及拓宽工作全部完工,当汽车和骑行者行驶在这条天路上时,只剩下“荡气回肠”的惊叹。</p> <p class="ql-block">开放信息</p><p class="ql-block">怒江七十二拐全年开放,从周一至周日,00:00-24:00。其气候类型为藏东南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最低点海拔3100米,最高点海拔4651米。作为川藏南线的一部分,怒江七十二拐对许多旅行者来说,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挑战和观赏点。</p> <p class="ql-block">怒江七十二拐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惊心动魄的驾驶体验以及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探险者前来朝圣。它不仅是一条公路,更是一条连接自然与人文的纽带,让人在挑战自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怒江老虎嘴是川藏线318国道上的标志性险峻路段,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境内,因山体自然形成的V形峡谷和悬于路面的巨石形似老虎血盆大口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地处怒江峡谷段,是318国道从西藏进入云南的必经之路,海拔约2730米。</p> <p class="ql-block">峡谷两侧峭壁耸立,江水汹涌奔流,最窄处仅数十米,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景象。</p> <p class="ql-block">路面中央有一块突出的巨石,车辆需紧贴山壁通过,被称为“老虎嘴隧道”或“V字峡谷”。</p> <p class="ql-block">老虎嘴道路狭窄崎岖,需驾驶技术娴熟,且需警惕山体落石。2024年10月曾因落石导致交通拥堵。</p> <p class="ql-block">318川藏线.老虎嘴是318川藏线.最险要路段之一,当年修建老虎嘴这段路时,由于山体滑坡,导致九名解放军战士牺牲,向长眠于此的筑路英雄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怒江大桥:川藏公路咽喉,英雄丰碑</p><p class="ql-block">怒江大桥是川藏公路的重要节点,其建设历程蕴含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川藏公路是连接四川雅安与西藏拉萨的交通枢纽,1930年代已建部分路段,但康藏公路(即怒江大桥所在路段)因地理条件恶劣长期未通。当时西藏120万平方公里区域无公路,物资运输极度困难。</p> <p class="ql-block">战略价值</p><p class="ql-block">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受命进藏,修路与进军同步进行2。怒江作为川藏线咽喉要道,其通行能力直接关系到军事行动和物资补给。</p> <p class="ql-block">怒江大桥的修建历程</p><p class="ql-block">自然与技术挑战,怒江奔腾咆哮,两岸陡峭险峻,平均海拔超4000米,且常受泥石流、高反等自然灾害困扰。施工时缺乏现代化设备,全靠人力用铁锤、钢钎开山劈石。</p> <p class="ql-block">英雄事迹:1953年修桥期间,一名战士因高反跌入10多米高的桥墩中,混泥土凝固后无法施救,最终与桥墩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1959年4月,怒江大桥正式通车,将川藏公路通行时间缩短至十分钟,成为世界海拔最高、全长7公里的特长公路隧道。</p> <p class="ql-block">精神象征</p><p class="ql-block">怒江大桥不仅是交通枢纽,更象征着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团结奋斗的精神。当地车辆通行时鸣笛致敬,形成独特仪式。</p> <p class="ql-block">历史真相</p><p class="ql-block">关于“烈士遗体埋于桥墩”的传言,经地方志和原工长证实为虚假。怒江桥墩是烈士们用生命筑成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持续影响</p><p class="ql-block">怒江大桥的建成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旅游和贸易繁荣,成为连接川藏文化的重要纽带。</p> <p class="ql-block">湍急的怒江</p> <p class="ql-block">奇特的云层</p> <p class="ql-block">今天住宿八宿县的然乌湖。品尝然乌湖特色鱼类:哲罗鲑。这种鱼是然乌湖最著名的鱼类,属于无鳞鱼类,每年仅长一两肉,肉质细嫩鲜美,是当地特色食材。</p> <p class="ql-block">这个鱼128元一斤</p> <p class="ql-block">老板杀鱼烹调</p> <p class="ql-block">美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