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学大寨旧址~黎安村

崇山峻岭

<p class="ql-block">海南省临高县黎安村作为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的相关内容。黎安村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出类似农业学大寨精神的一些方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过去,大寨人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了农业生产的奇迹。黎安村同样面临发展困境,如老龄化、“空心化”严重,土地撂荒等,但村民们没有坐等靠要,在陈江豪等返乡创业人员的带领下,主动整合闲置资源,通过栽花种树、再造稻田等方式,将闲置土地转化为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沃土,让村庄焕发新活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勇于创新,探索发展新模式:农业学大寨时期,大寨人不断探索适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黎安村则积极创新,提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4.0模式,构建了“耕读山房”农文旅综合体项目。村民将土地、房屋、资金等资源汇聚到村集体,以村集体名义参股,与企业合作,共同参与项目建设与运营,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转变,突破了传统发展模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寨根据自身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发展了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产业。黎安村则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原生态风貌和农耕特点,深度挖掘耕地稻田文化,以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主体,打造了集蔬菜采摘、手工陶艺、美食餐饮、风情民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研学旅游基地,将农业与旅游业巧妙融合,发展具有黎安特色的耕读劳动教育农文旅融合产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注重文化传承与精神建设:农业学大寨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建设,也包含了精神文化的传承。黎安村以“耕读文化”为主题,建设了家风馆、孔子学堂、耕读大学堂等,通过开展体育教育赛事、音乐会、读书会等活动,传承和弘扬耕读文化、农耕文化,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程度,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海南省临高县黎安村的简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基本概况:黎安村位于临高县东英镇,是美鳌村下辖的自然村。这里世世代代的村民多以种植毛薯、水稻等农作物为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发展历程:2020年,返乡创业大学生陈江豪看到村里老龄化、空心化严重,土地撂荒,决定打造农旅融合文创基地。2021年耕读山房项目落地,通过整合闲置土地、房屋等资源,建设了民宿、家风馆、大学堂等,将乡村资源变为固定资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项目建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耕读山房:以劳动教育产业为核心,集生态产业引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于一体,涵盖研学实践、亲子活动、蔬菜采摘、手工陶艺、美食餐饮、风情民宿等多个模块,年客流量已达20万人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向村民租赁闲置农田,组织水稻种植收割等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和游客能够参与农事,了解农耕文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经济转变:自耕读山房落地以来,黎安村经济结构由传统产业向服务业转变,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村民通过出让宅基地获租金,以村集体名义参股获分红,还可在项目中务工增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文化特色:村落内完整保留着农耕文化特色,以“耕读文化”为主题,打造了家风馆、大学堂等,传承和弘扬耕读文化、农耕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