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希腊阿波罗神殿残留的几根柱子上写的第一句话就是认识自己。几千年以前拥有智慧的人们就已经知道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认识自己就是搞清楚“我是谁”。这是一生都要做的事情。</p><p class="ql-block">最近有人问我内在的修养是什么。要说明内在的修养,可以讲讲什么是外在的修养。与其下个冗长的定义,不如就各自举几个例子。外貌的修饰,服装的搭配和潮流,健身使体型优美,专业学识的增长,技术的完善,待人接物的礼仪,言谈举止的风度,学习成绩领先,名校录取,职业成就,事业突破,这些都是外在的修养。认识自己,对自己百分百的真诚,不拘风格,寻找自己的路,看书,读诗歌,散文,和小说,听音乐,看电影,欣赏舞蹈,看哪些文字,故事和情感的表达可以打动到自己内心深处,那感觉可以很强烈,也可以平静如水,但会停留,去找有趣的事情来做,甚至可以是工作中的事情,发现做的时候不知不觉忘了时间,愿意不计回报的去做,寻找哪些作品,事物,或者人可以让自己无比放松,感觉自由,然后快乐,内心充盈,没有地方让烦恼驻足,这些是内在的修养。</p><p class="ql-block">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问Jenny想做什么。她说想成为歌星。Jenny又问阿甘想做什么。他说想做自己。她寻找的是外在的修养。他要的是内在的修养。</p><p class="ql-block">最近听到美学家蒋勋写的一篇文章,觉得他把我一直想说的话用非常精准和简洁的语言表达清楚了。我就直接搬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吧。</p><p class="ql-block">《生活美学的起点》 文:蒋勋 </p><p class="ql-block">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p><p class="ql-block">忙就是心灵死亡(注,心字旁加一个亡字),不要再忙了——你就开始有生活美学。</p><p class="ql-block">返回到生活现实,寻找真正的美。</p><p class="ql-block">生活的美学是一种尊重,生活的美学是对过去旧有延续下来的秩序有一种尊重。</p><p class="ql-block">如果这种尊重消失了,人活着再富有,也会对所拥有的东西没有安全感。</p><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不懂得在生活中感觉无处不在的美,三天两头跑剧院、音乐厅、画廊,也只是鄙俗的附庸风雅吧!</p><p class="ql-block">美或许不在剧院,不在音乐厅,不在画廊;美,就在我们生活中。</p><p class="ql-block">美存在于那些再平凡不过的生活点滴中,离开了“食、衣、住、行”这些平凡又琐碎的细节,生活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重心与中心。</p><p class="ql-block">美的定义是什么?美的范围是什么?</p><p class="ql-block">我想可以从一个非常好的角度,就是从“生活”切入。</p><p class="ql-block">我特别将“生活”两个字放在“美学”前面,是希望美学不要太理论,不只是在大学里的一堂课,不只是一些学者、专家拿来做研究的题目,而是希望美学,最后能真实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p><p class="ql-block">许多大学设有舞蹈系、音乐系、美术系、戏剧系,都是跟艺术相关的科系,但为什么常有朋友忽然就会提出一个疑问:“我们的生活品质为什么没有相对地提高?”</p><p class="ql-block">我想大家可以一起来建立一个梦想:我们是不是能够把“美”放到现实生活当中来?</p><p class="ql-block">我们希望在生活美学里,“美”不再虚无缥缈,不再只是学者专家口中的一些理论,我们希望“美”能够踏踏实实在我们的生活里体现出来。</p><p class="ql-block">“忙”是“心”加上死亡的“亡”,如果太忙,心灵一定会死亡。</p><p class="ql-block">如果给自己一个窗口,其实是给自己一个悠闲的可能,有一个空间你可以眺望,你可以在那边看着日出日落,看着潮水的上涨与退去,你会感觉到生命与大自然有许许多多对话。</p><p class="ql-block">我们必定是自己先有了心灵的空间,才能有容纳他人的空间;我们必定是自己先感受到了美,才能把美与众人分享。</p><p class="ql-block">生活美学的重点是,你甚至不一定要离开家,不一定每天去赶一场音乐会、赶画廊的展览、赶艺术表演。我很大胆地说一句话:“艺术并不等于美。”</p><p class="ql-block">艺术其实是要给我们美的感受,到最后如果艺术多到好像我们被塞满而没有感受了,其实是适得其反。</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一直希望在生活美学里,我们要强调的美,并不只是匆忙地去赶艺术的集会,而是能够给自己一个静下来反省自我感受的空间。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视觉、你的听觉,可以听到美的东西、可以看到美的东西,甚至你做一道菜可以品尝到美的滋味,这才是生活美学。我会从这样的基准点去重新审视“美”在现实生活面的角色。</p><p class="ql-block">我相信生活美学的确是要回到生活的周遭。</p><p class="ql-block">我们应该知道我们怎么对待前人,后人就会怎么对待我们。我们尊重之前的历史和传统,以后的人才会尊重我们留下来的东西。</p><p class="ql-block">美应该是一种从容,美应该是生命中的一种悠闲,美应该是生命的一种豁达。如果处在焦虑、不安全的状况,美大概很难存在。</p><p class="ql-block">我们的一生,从生到死,可以走得很快,也可以走得很慢。如果匆匆忙忙,好像从来没有好好看过自己走过的这条路两边到底有什么风景,其实是非常遗憾的。我觉得这一条路可以慢慢走得曲折一点,迂回一点,你的感觉就不一样了。</p><p class="ql-block">一个城市为了求快,就把所有的马路都开得笔直。可是不要忘记,我们如果去国家公园或古代的园林里,所有的路都是弯弯曲曲的。为什么弯曲,因为它告诉你说,你到了这个空间不要匆忙,让自己的步调放慢下来,可以绕道走更大的圈子,因为这是你的生命。</p><p class="ql-block">你越慢,得到的越多。</p><p class="ql-block">所以在生活美学里所体会到的意义,会和现实当中不一样。我们在现实中希望一直匆匆忙忙,每天打卡、上班、赚钱,都是在匆忙的状况中。也许大家都有印象,爬山的时候忽然会有亭子,或者你走到溪流旁忽然会有一个亭子,你会发现有亭子处就是让你停下来的地方。它是一个建筑空间,也是一种提醒和暗示:“不要再走了!因为这边景观美极了。” 应该停一停,如果不停下来就看不到美。</p><p class="ql-block">大自然的美,是不用一分钱买的,你甚至可以不用去画廊,不用去博物馆,不用去赶音乐会、赶表演。</p><p class="ql-block">你就是回到大自然,回到生活本身,发现无所不在的美。── 这就是生活美学的起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