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采风行记(二)

张眼看世界

<p class="ql-block">20250225,寮国行纪D4-1,阿卡族村寨:</p><p class="ql-block">早餐过后,沿着蜿蜒的山路,我们驱车深入大山腹地,探访一个隐秘的阿卡族村寨。阿卡族是哈尼族的一个分支,起源于青藏高原,历经迁徙,最终在老挝北部安家落户。他们的吊脚楼用竹木搭建,与云南的哈尼族、傣族、景颇族的建筑风格颇为相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村寨里,孩子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木制结构的房屋旁,一群孩子聚在一起嬉戏玩耍。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纯真的笑容,他们的快乐感染着每一个人。</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吊脚楼的木制台阶上,一个孩子正艰难地一步一步往上爬。年轻的母亲则站在门口,满怀期待地注视着孩子,等待着与孩子的拥抱。</p> <p class="ql-block">简陋的房屋前,衣物晾晒在绳子上,随风轻轻摆动。屋顶由铁皮搭建而成,虽然简朴,却承载着一家人生活的点滴。</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上的木屋前,几位大娘大嫂抱着孩子,围坐在一起唠家常。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但看得出来,彼此之间的关系却十分融洽。</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寨子里有人家娶媳妇,人们在露天达起简易帐篷,杀猪宰羊,大宴宾客。宾客们来到后,便轮流围着几坛米酒,用竹棍喝酒。吃饭也没有桌子椅子,饭菜均摆在地上,大家围成一圈便开吃。这一场景颇像四川凉山地区。凉山那里把这种喝酒方式叫做“咂酒”。</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20250225,寮国行纪D4-2,阿卡族村寨小学:<br><p class="ql-block">​寨子里有一所小学,一排平房便是校舍。教室里的课桌椅都十分简陋,有个别教室连桌椅也没有。地板铺上几张苇席,上课时学生席地而坐。老师办公室也十分狭小,拥挤不堪。但无论是教室还是教师办公室,墙上都贴有不知是什么人的照片。这些人无一例外地都是西装革履,肥头大耳,想必不是领袖便是领导。看着这简陋的教室,望望墙上的照片,真的有些讽刺。好在山里学生都十分纯朴开朗,他们总是用微笑来面对这一切。</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50325,寮国行纪D4-3,阿卡族村寨里的娃:<br>​村寨虽然落后,但这里的娃却似乎很开心。他们自寻乐趣的方法很多,一条小狗,一辆自行车,一幅扑克牌,甚至于一条废弃的自行车轮胎,都会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20250225,寮国行纪D4-4,露奶族:<br>​阿卡族有一风俗,也许是方便劳作,女子结婚后便不穿上衣,成天都把乳房露在外边,因此人们便称她们为“露奶族”。 20250225,寮国行纪D4-5,孟赛佛学院:<div>老挝是一个佛教盛行的国度,从古老的寺庙建筑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从传统的节日庆典到精神信仰,佛教的印记无处不在。在老挝的每一个村庄、每一座城镇,寺庙都是最为显眼的建筑,它们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社区的中心,承载着人们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div><div><br></div><div>在老挝,不论家庭的经济状况或社会地位如何,基本上每个男性在一生中都必须出家一次。出家不仅是宗教习俗,也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出过家的男性在社会地位上通常比没出过家的更受尊重,并且在婚姻、事业等方面还能享受到一些特别的待遇‌。因此,老挝兴建了许多佛学院,为那些出家的青少年提供修行和学习的场所。在这里,传统的佛教修行方式与现代教育相互交融,既保留了佛教文化的精髓,又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 。​学习佛教经典,让他们深入了解佛教的教义和智慧,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而现代教育的引入,则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div><div><div><br></div></div> 20250225,寮国行纪D4-6,孟赛-琅勃拉邦:<br>​下午,从孟赛乘坐绿皮火车,在傍晚时分抵达琅勃拉邦。到达后,我们随即来到湄公河畔,登上湄公河游船。游船启动,天色也渐渐暗了起来。在船上,我们边用晚餐边观赏湄公河两岸的风景。游船靠岸,我们又来到琅勃拉邦夜市。这个夜市的规模颇大,除了吃饭喝酒,逛街购物之外,这里还提供住宿、唱歌、按摩等其它服务。 20250226,寮国行纪D5-1:变了味的布施。<br>在万象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僧人沿街化缘和信众布施的场景。化缘的僧人就十来个,而布施的信众也不多。他们大多在自己家门口铺上一张垫子,摆上准备布施的糯米饭和其它食品,赤脚坐在小凳子上,等候僧人的到来。我注意到,每当一个信众向所有的僧人布施完毕,他(她)会跪在垫子上,双手合十,面向僧人。而僧人们也会列队面向信众,双手合十,然后念诵几句经文后才走向下一个信众。估计那经文的意思不外乎是为信众向佛祖祈福保佑之类的。<br><br>据说琅勃拉邦信众布施的规模和场面远比万象宏大,更加令人震撼。于是在清晨5点半左右,我们来到了布施现场。此时的街道还只有三三两两的行人,路边摆了一长溜的矮凳。不一会,只见一群又一群的游客涌了过来。他们在导游的指挥下,分别占领了一段街道,随即在小凳上坐了下来。然后,导游开始分发装有布施的糯米饭和饼干糖果一类食品的竹编食盒,每人一个。<br><br>六点整,僧人们列队从不同寺庙大门有序走出。最年长的僧人走在队首,身后按僧龄排列,也有十来岁的小沙弥。他们赤脚缓步行进,每人左肩挂着带盖铜钵,右肩还有一个装食品的布口袋。当僧队经过时,跪坐的布施者会揭开食盒,用手抓取食物放入僧人钵中。整个过程没有语言交流,食物交接持续三到五秒。<br><br> <br>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当僧人们的铜钵装满了食物之后,他们会走向摆放在附近的大塑料桶,将钵里的食物全部倒进桶里。看那塑料桶,里面就放了一个塑料袋,倒进去的糯米饭和那些用塑料袋包装的食品混杂在一起,就像是垃圾桶一样。我怀疑是不是因为布施的人太多,收到的食物过多,只好当垃圾扔了。不过有人说,寺庙会把桶里的食物回收回去,然后分类食用。如果这一说法是真的,那就幸甚幸甚。<br><br>原来,随着泰国旅游的快速发展,游客越来越多,游客中想参与布施的人也很多。许多人于是乎看到了商机,他们就买了许多矮凳子,预先摆放在人行道上。游客想参加布施,就得向他们买位。而参与布施的游客需要一些布施的物资,于是有人就把布施用的糯米饭、粑粑、小食、水果做成一份一份的,然后售卖给游客。有的甚至是一条龙服务,从占位到物品,全部搞掂。显然,这样的布施活动已经变了味,成了一种商业活动,成了一门生意。 游客布施完毕离开之后,街道上顿时安静了下来,只剩下街道旁的小凳子、布施用品和装在大筐里的食品,等着小贩们来慢慢收拾。 而就在此时,一些真正布施的信众和僧人才走出家门和庙门,实践他们每日一次的修行活动。 20250226,寮国行纪D5-2,打卡光西瀑布:<div>光西瀑布(Kuang Si Waterfall)又叫金鹿瀑布,离琅勃拉帮30公里,是当地著名的旅游景区。这是一个由主瀑布和山下六七个小瀑布组成的瀑布群,总落差近百米。主瀑布从100多米高的热带丛林中倾泻而下,流入湛蓝的水潭中,非常有气势。这里的景色有点像九寨沟的五彩池,五颜六色的湖水,在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的衬托下,梦幻无比。许多游客,特别是欧美游客,见到如此美景,纷纷跳进水潭,游泳戏水。景区里大部分水潭都可以下水,只是在比较危险的地段有告示牌,提醒人们不要下水。</div> 20250226,寮国行纪D5-3,万象万佛公园:<div>吃过午餐,我们乘坐动车回到万象。由于时间还早,我们便来到万象的万佛公园打卡。</div><div><br></div><div>万佛公园又被称为“香昆寺”。虽然叫寺,庙里却没有僧人,只有200多尊形态各异的佛教和印度教神像雕塑,散布在园林之中。这些神像雕塑包括梵天、湿婆、毗湿奴等印度教三大主神,还有观音、佛祖等佛教形象。它融合了印度教、佛教的哲学、神话和图腾,形成了一个神秘诡测的整体。我开始还以为这些神像雕塑都来自老挝各地的寺庙,被集中到这里以保护展示。后来看了介绍,才知道香昆寺是在泰国高僧班勒威•苏利拉(Bunleua Sulilat)的主持下,于1958年开始建造,历经27年,至1985年最终完成。这些雕像的原材料都是钢筋混凝土,由老挝工匠在苏利高僧的指导下建造而成。</div> (未完待续,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