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绿暖香霞---婆婆纳

雪莲 百草园

<p class="ql-block">  初春的午后,脱下臃肿的棉服,和同事一块去附近的森林公园去踏青。这个时节,在北中原虽说还没有花儿绽放,但麦苗已经返青,野草开始疯长。去吧,去呼吸一下野外的空气也是好的。于是,我俩一边安慰对方似的一边走出了单位大门。忽然,在大门外的西侧水泥路和墙壁的夹缝里竟有一簇簇绿意,里面还有几多蓝格莹莹的四瓣十字小花。我不禁俯下身子去欣赏这不可多得春色。我笑着对同事说,这个可真算是“花勤快”。就连迎春花儿还在睡梦中,她竟笑眯眯地眨着眼睛开始播报春天的到来。 </p><p class="ql-block"> 这个小东西,学名叫什么?我扭头问同事。他说,别说学名了,连她的小名我都不知道呢!那么,好吧,我用手机对准它,咔嚓几张,推给度娘。度娘很快给出答复,是婆婆纳。哦,这小花名字也挺可爱,婆婆纳,像是西南少数民族女孩儿的名字。乖巧中透着灵动。</p><p class="ql-block"> 婆婆纳,玄参科婆婆纳属。一年至两年生草本。又名双肾草、狗卵草、双珠草、双铜锤、卵子草、石补钉、菜肾子、将军草、脾寒草。在《野菜谱》中的“破破衲”既是婆婆纳,古时“纳”字通“衲”,意为缝补、缀合,婆婆纳之名,或指花瓣纹路似缝补的针脚,抑或指凌乱蔓延之状似破衲缝补之痕。</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婆婆纳有个很可爱的特点,急性子。它不光开花早于其他植物,有一首《婆婆纳·草咏》写得好:“摇扬芳冷句,涨绿暖香霞;瘦雪西迟景,春风晚入家。”就是歌颂它的这种不畏余寒,急着给人们带来春的讯息的热情的。</p> <p class="ql-block">气还是很寒冷的,但它对春天的热情,给天边的云霞都暖的变成了春的颜色。她不但开花早,结籽也早,在有些植物还在犹犹豫豫是否花开时,它就已经开始结籽,种子一般在三四月份就能采收。婆婆纳像个皮实的孩子,生命力顽强,多生长在农田和荒野山地上,分布广泛,西北、华东、华中、西南、北京等地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全草可入药,具有补肾强腰、解毒消肿的功效,是中医里的一味“宝藏草药。</p> <p class="ql-block">  《救荒本草》中有这样的记载:婆婆纳性甘、淡,性凉,归肝、肾经,主要功效包括:1.补肾强腰:婆婆纳常用于治疗肾虚腰痛,尤其适合中老年人和体力劳动者。2.解毒消肿:对于疝气、睾丸肿痛、痈肿等病症,婆婆纳有显著的缓解作用。3.调理妇科疾病:它还能治疗妇女带下、白带异常等问题,是女性朋友的“健康小助手”。4.止血消肿:鲜婆婆纳捣烂外敷或煎服,可用于治疗婆婆纳的用法多样,既可内服,也可外用。以下是几则经典的民间验方,供大家参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治疝气</p><p class="ql-block">鲜婆婆纳60克,捣取汁,与白酒混合服用,服后盖被发汗,效果显著。若用干品,可取30克煎服,加入紫背天葵15克效果更佳。</p><p class="ql-block">2.治膀胱疝气、白带</p><p class="ql-block">婆婆纳、夜关门各30~60克,用淘米水煎服。</p> <p class="ql-block">3.治睾丸肿痛</p><p class="ql-block">婆婆纳30克,小茴香6克,橘核12克,荔枝核15克,水煎服。</p><p class="ql-block">4.治痈肿</p><p class="ql-block">婆婆纳、紫花地丁各30克,煎服后用药渣捣烂外敷。</p><p class="ql-block">5.治吐血</p><p class="ql-block">鲜婆婆纳60克,水煎服,或捣烂绞汁加红糖冲服现代研究发现,婆婆纳全草含有多种黄酮苷类成分,如婆婆纳苷-A、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等,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p><p class="ql-block"> 此外,婆婆纳还被发现具有调节免疫、保护肝脏等潜在功效。婆婆纳不仅是一味药材,还可以作为野菜食用。它的嫩叶味道微甜,适合凉拌、煮汤或炒食。在春季,采摘新鲜的婆婆纳,既能补充营养,又能养生保健,真是一举两得!</p><p class="ql-block"> 婆婆纳的花语是健康,真是名副其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