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苏州拙政园,被誉为“江南园林之母”,以其精妙绝伦的布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江南水乡韵味,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其古典之美。这座园林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文化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从南大门步入拙政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园。东园以开阔的山水景观为主,布局疏朗而大气。沿着主路前行,最先看到的是兰雪堂,其名字取自李白的诗句“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之感。继续前行,便来到了芙蓉榭,隔水相望,景致悠然。而天泉亭则是一座重檐八角亭,亭内有一口古井,据说是元代大宏寺的遗物。</p> <p class="ql-block">兰雪堂,其名字取自李白的诗句“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寓意高洁清雅,让人不禁驻足沉思。</p> <p class="ql-block">芙蓉榭,一半建于岸上,一半凌空架于水波之上,这里是夏季赏荷的好地方。荷花又名芙蓉,故此榭得名。照片的背景正是这雅致的芙蓉榭。</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重檐八角亭,便是天泉亭,亭内一口古井,据说是元代大宏寺的遗物,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穿过东园,便来到拙政园的核心区域——中园。这里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阁或倚水而建,或居山而立,展现出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夏日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绝佳去处。小飞虹廊桥则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朱红色的桥栏倒映在水中,宛如飞虹,十分漂亮。此外,香洲、荷风四面亭等景点也各具特色,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水墨画中。</p> <p class="ql-block">远香堂,一座四面厅,面阔三间,建筑宏伟,四周落地长窗,视野开阔。堂名取自周敦颐《爱莲说》中的“香远益清”,寓意高洁清雅。堂前平台伸入水中,夏日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绝佳去处。</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远香堂背面拍到的照片,展现了其独特的建筑之美。</p> <p class="ql-block">小飞虹,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朱红色的桥栏倒映在水中,宛如飞虹,十分漂亮。桥身呈拱形,造型优美,与周围的水景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西园原为“补园”,是后期改建的园区,布局紧凑而曲折。卅六鸳鸯馆是西园的标志性建筑,其蓝色玻璃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弯曲拱形的卷棚顶具有良好的传声效果,让人不禁赞叹古人的智慧。与谁同坐轩、倒影楼等景点也别具一格,水廊和溪涧更是为西园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p> <p class="ql-block">小河对岸便是与谁同坐轩,这是一座扇形小亭,名字取自苏轼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亭内有石桌石凳,造型别致,与周围的水景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倒影楼,一座两层楼阁,楼下为“拜文揖沈之斋”,楼上为“倒影楼”。楼前池水清澈,楼影倒映水中,与水中景致相映成趣。照片的背景正是这雅致的倒影楼。</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石山上是宜两亭,它和倒影楼相对成景,站在宜两亭上看倒影楼在水中的影子以及走廊在水中的倒影;而站在倒影楼可以看到宜两亭在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的美不仅在于其自然景观的精致,更在于其蕴含的深厚人文内涵。漫步园中,随处可见的诗词楹联、精美的建筑雕刻,都让人感受到古代文人的雅致情趣和哲学思考。在这里,每一处景致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历史,每一块石头、每一株花木都承载着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照片右侧是见山楼,这是一座两层楼阁,楼名取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楼内有精美的木雕,二楼可远眺园外的山景,视野开阔。</p> <p class="ql-block">盆景园的展品,展现了园林艺术的另一面,精致而富有韵味。</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是一座值得细细品味的古典园林,无论是春日繁花似锦、夏日荷花满池,还是秋日枫红满园、冬日雪景静谧,它都能呈现出不同的韵味。在这里,你可以暂时忘却城市的喧嚣,沉浸于古典园林的宁静与雅致之中,感受那份独特的江南韵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