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那是在元大德二年的夏天,也就是在1298年是南宋灭亡的22年后,赵孟頫在松雪斋之中创作的行书帖《香雪堂法帖》。此作虽仅有26.4x15.1厘米,却似纳须弥于芥子,方寸之间尽显乾坤。遗憾的是,此作的真迹现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之内。</p> <p class="ql-block">先观其结构,字形变幻无穷,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犹如跳动的音符,随着情感的旋律起伏跌宕。每一个字都似被赋予了生命,饱含着赵孟頫的喜怒哀乐与人生感悟。波磔分明,笔画间的呼应、揖让,使得字的结构清晰而和谐,行间距疏密得当,布局精巧,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卷,给人以极致的视觉享受。</p> <p class="ql-block">连笔之处,笔画似丝缕牵连,轻盈灵动,一气呵成,令人叹为观止。他还巧妙地融合了行、草、楷多种书体风格,楷书的端庄稳重、行书的流畅灵动、草书的奔放不羁在这幅作品中相得益彰,刚柔并济,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标识。</p> <p class="ql-block">再看用笔,赵孟頫运笔潇洒自如,既有东晋书法的飘逸流畅,又融入了个人独有的精细与严谨。起笔、行笔、收笔,每一个环节都拿捏得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从章法上看,整幅作品一气呵成,虽尺幅不大,但却有着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相互呼应,疏密有致,仿佛一首优美的乐章,有着独特的节奏和韵律。</p> <p class="ql-block">赵孟頫的书风行成深受王羲之父子的影响,他提倡学古与宋的尚意不同,他以王羲之笔法为正统,从中汲取了飘逸流畅的笔法和灵动多变的结构特点。之后又研习了李北海的笔风,随着学习的深入和人生阅历的增加,他开始广泛涉猎其他书法家的作品,博采众长。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赵孟頫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p> <p class="ql-block">作为 “楷书四家” 之一,赵孟頫的书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书法学习者而言,《香雪堂法帖》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习范本。通过临摹和研究这部作品,学习者可以深入了解赵孟頫的书法特点和创作技巧,汲取其中的精华,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