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广东~南沙香云纱非遗文化园

梅沙踏浪

<p class="ql-block">  国家级AAA旅游景区云纱星韵非遗文化园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香云纱是岭南地区的一种传统丝绸面料,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园区内展示了香云纱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制作过程,游人可了解到香云纱的晒莨技艺等传统文化知识,还能欣赏到精美的香云纱制品。</p> <p class="ql-block">  走进南沙香云纱非遗文化园,仿佛置身于一片竹林环绕的艺术天地。那弯曲的竹制雕塑,如同一条灵动的丝带,将整个园区的韵味串联起来。红棕色的飘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上面刻着“香云纱非遗文化园”几个大字,在向每一位游客诉说着这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舞台上的横幅写着“非遗香云纱”,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旁边的巨大飞镖靶子增添了几分趣味,让人不禁想上前一试身手。这里不仅是展示香云纱的地方,更是一个让游客亲身体验非遗魅力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  香云纱,这种独特的材料,有着它自己的故事。它不仅是一种纺织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香云纱从选材到制作工艺,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p><p class="ql-block"> 香云纱,俗称云纱,是一种用广东特色植物薯莨的汁水对桑蚕丝织物涂层、再用珠三角地区特有的含矿河涌塘泥覆盖、经日晒加工而成的一种昂贵的纱绸制品。由于穿着走路会“沙沙”作响,所以最初叫“响云纱”,后人美称“香云纱”。</p> <p class="ql-block">  走进文化园的展厅,一块文字展板映入眼帘。它详细介绍了春秋时期越国生产的丝绸制品中的“罗”以及其制作工艺。广东香云纱至今仍使用着这种传统编织方法,让人感叹古老技艺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香云纱是一种采用天然植物染料薯莨染色的丝绸面料,被誉为纺织界的“软黄金”。</p><p class="ql-block">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使用纯植物染料和特定的河泥进行后处理,使得面料具有独特的色泽和质感。香云纱的制作过程包括多次浸泡、晾晒等工序,最终呈现出外黑内棕、略带闪光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这种面料不仅美观,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适合炎热的夏天穿着。</p> <p class="ql-block">织出各种图案的香云纱</p> <p class="ql-block">喜鹊登梅</p> <p class="ql-block">  香云纱,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p> <p class="ql-block">子孙龙</p> <p class="ql-block">花开富贵</p> <p class="ql-block">貔貅</p> <p class="ql-block">  过去只有大户人家才用的起香云纱做服饰。</p> <p class="ql-block">  香云纱服装手感爽滑柔润、薄如蝉翼。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是夏季最受欢迎的面料之一。同时,还具有工艺独特、凉爽宜人、易洗快干、色深耐脏、不沾皮肤、轻薄而不易折皱、柔软而经久耐穿等特点。</p> <p class="ql-block"> 走进一间展示传统织布技艺的房间,天花板上挂着绿色布幔,中间有一根粗壮的木梁贯穿整个房间。左侧的大型织机虽然被一块白色的帆布覆盖着,但仍能感受到它的气势。右侧的小型织机则显得更加精致,仿佛在诉说着匠人们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一位老人正在操作一台古老的织机,他的神情专注,双手熟练地操纵着机器上的梭子和其他部件。他的技艺精湛,仿佛时间在他手中流转,将古老的传统技艺完美地展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  香云纱(绸),亦即莨纱、绸,具有近千余年历史。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广东就已用薯莨染整、晒制出土蚕丝织物,这就是广东特产莨绸的前身。</p><p class="ql-block"> 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南海开始织造土蚕丝平纹织物——绸,经晒莨染整后便是莨绸;清宣统元年(1909年)佛山有晒莨户9家,工人约200名。莨绸主要远销欧美、印度、南洋等地。</p><p class="ql-block"> 民国初期,南海首创具有扭眼通花的桑蚕丝织物,小提花者称“帐纱”,大提花者称“云纱”,统称为“纱”,经晒莨后即为莨纱,其时,南海、顺德、广州等地相继开设了织造白坯纱和晒莨的工厂,或单独从事晒莨工艺的晒场,珠三角呈现出莨纱生产的欣欣向荣局面,普遍出现了“织晒卖”“自晒卖”等形式的经营者。</p><p class="ql-block">“莨纱绸”的生产发展,历史上的鼎盛期是20世纪20年代,当时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的南海县西樵和顺德县的伦教,丝织厂多达数千家,多数丝织厂兼作晒莨,有丝织机3万余台,晒地500余场,从事丝织及晒莨的工人达三、四万人,年产“莨纱绸”200—250万匹。</p> <p class="ql-block"> 中国丝绸的历史悠久,香云纱作为其中的一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发展历程不仅体现了中国丝绸的辉煌,也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