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说起杭州,江南人家的温婉、荷塘碧波的蜿蜒、早春啄泥的新燕、叮咚流淌的溪涧就会刹那间浮现在眼前,还有那侬侬软语、莺莺燕燕的诗句,那烟波浩渺、舞榭亭台的画面,都让人迷恋沉醉不愿醒来。难怪香山居士曾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也难怪南宋王朝宁愿偏居一隅、舍弃天下、享受暖风,也不愿涿鹿中原、扫除胡尘、重归故里。看来杭州自有她独特的魅力与绰约,如今在时隔18年后又一次走进如诗如画的杭州,这次我到想看看是否真会为她倾倒。</p> <p class="ql-block">🎵乘坐高铁百转千回、一路南下,走黄河、逢济水,临淮河、越江水,最终来到钱塘江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来往穿梭的人无不浸着滋润、透着水灵。</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在萧山脚下的一家宾馆,江南特色竟然让这座山峰也多了几分娇小的气质,没有了北方山峰的高大威猛。由于来得较晚,被安排在20楼,窗口正好对着它,不仅可以每天第一个看日出,还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烦躁,多了一丝宁静和高远。</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繁忙的日程开始了。我也开始了一边培训学习,一边感悟寻找那份“醉江南”背后的真谛与内涵。</p> <p class="ql-block">🎵早饭还是能接受的,除了精致而独具地方特色的小吃,还有不停忙碌添饭的年轻小哥,不断嘘长问短的大堂主事,主动热情充当向导引路的邻家阿姐,让我们有了一种“直把杭州作汴州”家的感觉。</p><p class="ql-block">相对北方的粗犷豪放,江南体现出更多的是细腻婉约:细在外在淡雅清韵,秀美于形;腻在内在心思缜密,俊美于心;婉在仪态举止有节,柔中带俏;约在气度含蓄有礼,和中带温。走在路上,你仿佛从每个女子身上都能看到“红藕香残玉簟秋”影子。</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醉在其形,那如何醉在其心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叹其之“贤”,“明”了于心</b></p> <p class="ql-block">🎵每次参与培训,首场往往是大咖,开篇处处为佳话。项贤明教授是教育学博士,曾经辗转于北师大、人大、南师大,其丰富的阅历真是叹为观止。其深厚的学识、博大的学问、独特的学术,称得上一个“贤”者;其研究的洞察力、见解的穿透力、讲座的感染力,称得上一个“明”了(liǎo)。这是对项教授开篇讲座《国际比较视野下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认识。</p><p class="ql-block">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是各层次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为国、为家、为己的时代使命。在国家科技革命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培养变得更具有挑战性,也更显得紧迫性。在高中新课程标准下,体现为立德树人、素养育人、多元强能。</p><p class="ql-block">过去,我曾经也或多或少了解过该话题,但从来没有把它当成教育的主体,还是以教为要,以学为主。但本次杭州之行后,我开始从内心认识发生改变。回顾以往教学经历,我确实兼顾过素养教育,无论是英语的绘本创作,还是短剧表演;也不论是英语的安全教育,还是树叶拼图,都在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自我创造力,进行多元潜能开发。但现在看来,力度还是不够,强度还是不足,广度还是不阔,深度还是欠佳。</p><p class="ql-block">在叹其贤之时,更应明其意、了于胸。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就是教师理念的转变,立德树人的达成首先就是教师修为的生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张”弛有度,“佳”绩方成</b></p> <p class="ql-block">🎵当我还沉浸于贤明教授的虚怀若谷、博大精深时,张佳教授的年轻有为、高山仰止让我又生一叹。她的讲座《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正好强调了教师群体修为养成重要所在。</p><p class="ql-block">确实,在今天高中教育面临“三新”背景的严重挑战下,单打独斗已然行不通,群策群力方能凝神聚智。新教程,修订了新内容;新课标,提出了新主张;新高考,增加了新题型。同时,周末双休新作息,带来了新挑战。高效课堂如何保持并跟进?素养教育如何构建并推进?全面发展如何培养并精进?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科技革命进学校,AI智能进课堂,以生为本进日常,这些新东西的融入需要合智合力,调动全体教师的思想。</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教师命运共同体形成的时代背景,而只有教师专业学习的深入递进才能让教师共同体有质量、有内涵。以学科教研组为抓手,以集体教研为推手,不断提升组内老师的专业能力、业务素养、理论观念,就一定能下好这盘棋。</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教育并没有停下革命的脚步,尤其是本世纪20年代后,教育变革更是日新月异,教育思想更是层层推进。作为一线教育者,不仅需要改变自己,还要更新理念,有的放矢、张弛有度,方有佳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丹”心不改,“青”春永驻</b></p> <p class="ql-block">🎵杭州,古称临安,是南宋都城,虽然朝廷昏庸、甘于退让,但也孕育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抗金名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留下了千古绝唱的民族气节;爱国诗人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则体现了至死不渝的家国情怀。教育首先是爱国、爱家、爱己,丹心不改,方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壮举,方有创新人才的质地品质,方有做人不变的青春。</p><p class="ql-block">对此,吴丹青老师为我们诠释了青春永驻的教育情怀。她的讲座《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策略》让我们看到了一颗对教育孜孜以求、甘于奉献,专业引领、桃李芬芳的丹心。年过六旬,依然初心不改,花甲之年,依然镇定从容。见证了教育家永驻的青春。</p><p class="ql-block">长期以来,在追求教育教学业绩的同时,我们更多的还是在意教育回馈、教育回报、教育功名,缺少了一份淡然与心胸。教育家首先应该具有高尚的人格和责任担当。试想想,我们有没有担负起教育辐射引领的作用,有没有甘于奉献乐于忍让的胸怀,有没有带动大家共同进步的意愿,有没有坦荡教学教书育人的气魄。</p><p class="ql-block">丹心可敬,源于做学问的高深与境地;丹心不易,源于做教育的操守与坚持。丹心不改,方有教育的生命,才有教育家的成功,才有教育教学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培训过半,收获颇丰。走进江南,感悟颇丰。徜徉杭州,收获颇丰。也许是芳草萋萋的苏堤让你留恋,也许是烟雨蒙蒙的西湖让你沉迷,也许是城市繁华让你留步,也许是人文气息让你沉沦。还或许是高端科技革命的引领让你开拓视野,或许是前沿教育思想让你开阔心胸。</p><p class="ql-block">今日的沉醉不同历史,今日的着迷不是后退。所以才有感叹:江南忆,醉忆是杭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