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被采访人:孙明海,贾立行,贾福育,孙公堂</p><p class="ql-block">我们也同其他连队一样,70年的2月分进入工程营,其中的酸甜苦辣,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p><p class="ql-block">我们牛东营住在雲龍沟,当年孙向农在牛东营黑板報上写到:</p><p class="ql-block">“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坡,住的石头窝”。</p><p class="ql-block">口号为</p><p class="ql-block">“下雨当流汗,刮风当电扇。越冷越大战,任务提前完”。</p><p class="ql-block">我和上千个青年一样,响应祖国的召唤,离开了家乡,在火热的三线上大干苦干;继续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可黑水峪畔不知给多少人留下了惊魂的一幕。至今难忘,而且深有感慨。</p><p class="ql-block">我们每天迎着朝阳扛着铁镐上工地,夜里常背物资翻山越岭;凿山筑路从不避风雨,抡大锤从冬到夏,把青春交给了大山,把感情融入了祖国的山河!唯独对不起父母和家人…</p><p class="ql-block">王品行第二年就在山坡上受伤了…孙公堂正月结婚,二月就去了“0702”</p><p class="ql-block">宋申江是从越南战场下来的总工程师,他是“西安公路学院”毕业的高才生,属于工程兵,上过越南战场时去了36人回来了3人。是经历两次生死之人。</p><p class="ql-block">孙克俭本来就有点羊羔疯病,曾在二台子晕倒,我们急救掐人中才是人苏醒…</p><p class="ql-block">当时去"0702"修路的民工,都是生产队派的,我们村20个人11个成分都高,有的条件交换,(为了要宅基地),有的为了能吃个饱饭,因为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很多事如今想起都令人痛心疾首;不知道人与人之间有多么大的仇恨…反正矛盾比较尖锐,全国上下一片红,人的激情都很高。</p><p class="ql-block">有次开会,郭某人讲话,贾说“挂羊头卖狗肉”正好这次郭某人从此经过,听到了,孙三友说“没错”就因此闯上了大祸。</p><p class="ql-block">贾沫卿,孙三友本为户县一中高才生</p><p class="ql-block">在批斗贾沫卿时正好有贾沫卿一中姓袁的同学,后在革委会当了秘书,袁同学看了整理的材料后;一把把它撕碎了。没办法就得有个替当罪羊吧,同时也可给郭某人一个台阶;当时工地上的黑版报,广播,搞的人心惶惶。实没办法呀,我和我爸都脱离父子关系,为了生存,无可奈何,我到现在都能想起我村钟某人时仼牛东一连指导员,把孙三友的胳膊向外一扭,抓他领口的样子,(后来那个人也没有善终)。</p><p class="ql-block">我们放工回来,发现孙三友两眼发直,不会说话了,舌头根都发硬了,我们问医生关树森,雷俊全,怎么回事,他们说三友给他们要过几次安眠药,说晚上睡不着,看起来是攒了下来一次性吃了,直到把人逼疯!</p><p class="ql-block">今天有幸见到贾沫卿他堂哥,贾福育,今天为此作证,没有办法,我们几个给他换着喂饭,工程完后,我参加了工作,后面就不知道了,有次回来,见他在城壕里拾了个死鸡,把毛用火了一下就吃;也见边他吃长虫,把皮扯下来生吃,这肯定不是装吧?我很难受,当时就流泪,只能给他些钱,他会不会花我也就不知道了,最后英年早逝,一直是我心中的痛,因是儿时伙伴,也是门中…</p><p class="ql-block">回复高考贾沫聊就考上乾县师范,留校教书。其他工友未忘战友情还时常帮助孙三友…</p><p class="ql-block">贾褔育天生腿就不好,(贾沫卿他堂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也上山了,就那个干部除了说些难听话,还是难听话,除了没有照顾,该分的活全干,只能听话,只能服从,我今天说这个话不是发私愤,只能说明那是一个时代。我家老三人家就很会来事,每天歌送党,歌送毛主席,他的很多作品都获奖,也填补了咱户县剧作家的空白,虽是一家人,但完全是两种风格。他在那个年代基本上没有受什么影响。</p><p class="ql-block">诚然,人都有两面性,一面是人,一面是魔鬼,他在一部分人的口中也算是个好领导、但他为了做攀辕的凌霄,不惜践踏他人的性命与人格、借人家家庭成分一事,每天揪着人家不放,反复横挑鼻子竖挑眼、就因为人家是地主的后代,因此书生就成了时代的典型,而他却成了时代的英雄。</p><p class="ql-block">每天批判孙,而且还要他做出深刻的检讨,他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的祖先省吃俭用,给自己挣了个地主?而且他还没有出生就被打上了地主阶级的烙印、而且还能世袭?为什么要把责任推到一个与地主财产很不匹配的无关人员身上?最后把人逼得自杀,经抢救后 、最后人疯了,受尽磨难和艰辛最终英年早逝…最后成为历史的悲剧。</p><p class="ql-block">孙向农是孙明海的堂哥,由于媳妇坐月子,没有去,也是批判的对象,游街示众是常态,因为他没积极参加三线建设,拖了某人的后腿,队上也不给他安排活,没有工分,也就分不了粮食,最后还是去了。还好人家文化程度高,回复高考,后在新疆任教,也算把媳妇孩子带走了,也算是离乡背井吧,如今退居二线,我曾动员我哥让他写一下关于洞七洞二工程记实,我哥说,你就别给我提这个事,回忆是揭伤疤;没有办法,我只能尊重他的意愿,必定是他的伤心往事,你们写的我也经常看、只是皮毛,冰山一角,你们根本就不懂那个年代,体会不到那个年代人的心情,你们如今写的,最多算百分之五十,</p><p class="ql-block">有次拉槽子,清理杂物时,一起往下拉,一下把我甩到了三四十米的沟里,当时人就不能动了,后被工友们抬到板房子一看,我的神呀,四根肋条全部骨折,就用胶布缠了一圈,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又上工地了。试问?这一代人能做到吗?</p><p class="ql-block">贾福育、从小小儿麻痹,走路十分困难,一瘸一拐的根本就走不动,因成分问题把他也派到了山上,我们走了很远,前面有个石头,有三间房哪么大,本来想坐在石头下面休息,一看不见福育上来,我就和另外一个工友转过身去寻找他,走了没有多远,石头就掉下去了,山里面的回音很大,真是惊天动地。冥冥之中好像帮了别人也救了我们自己,事后想想若不是我们转身去帮他人,我们那天就有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了。所以说多行善事,莫问前程,多发善念还是好些。</p><p class="ql-block">贾力行赶猪</p><p class="ql-block">为了让山上的人生活过的好一点,贾力行同谷子硙村人山外吆猪,不分昼夜,困了就睡猪中间,因怕猪跑了…辛苦的程度难以想象,回到工棚人比猪还脏…</p><p class="ql-block">“刮风当风扇,下雨当流汗,越冷越大干,任务提前完”。这个就是当初的劳动口号,黑力子本名贾立行,个子有一米八,长得一个书生模样,说话总含笑。却劲大得如牛能背动山。上山背八十斤的东西,不是炸药就是粮食。这个黑力子就是天生神力,干活舍得气力,撬石头,拉架子车,别人干不动的,黑力子就往上顶。两个人轮流背八十斤炸药的活,他一个人就给干完了。</p><p class="ql-block">有次把八磅锤把抡断了,贾立行和叔父贾增育是搭当,他抡锤叔父扶钎,只顾干活,没想到只觉得肩头一颤,锤把断了,八磅锤直接砸到了我叔父贾增育的腰上,人立马昏死了过去。把我差点没有吓死了…</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架子车对接起来叫小火车,一辆车五个人,一人驾辕四人拉绳子,前后各两人,遇到上坡前面拉,遇到下坡后面连拉带踩,或者站在车尾巴上当刹车,一路狂飙。</p><p class="ql-block">奶奶的、还别说,秦镇人还是聪明,技术员他提出给山腰上拉个槽子,(指挂壁公路),直接把公路缩短了三公里,这也叫三里峡改道,真是英明。</p><p class="ql-block">有一次五连炮手为赶进度中午放炮轰堂,将二连正在吃饭的王忙先鼻子打掉,他晕倒在地血流满面,当时也不知道伤到了那里,只见满脸是血,众人大惊失色,领导千武奎泪流满面大声呐喊,快救人呀…快把人抬往板房子。我们一点都不敢耽搁…一路上跌跌撞撞互相搀扶,轮换着抬人往前走…当时把我的腿都吓软了…</p><p class="ql-block">五连段百锁往常和众人在云龙沟主沟里避炮,那天独自一人却去了偏沟避炮,被飞来石砸头而死。那睌睡觉前他侄子三娃发现不见了他爸,于是大家分头去找,最终在偏沟找到尸体。三娃痛哭,众人悲痛。尸体运回村、公社给开了个追悼会,每个大队还送咧个花圈。可怜的段百锁人到中年都没有成家。</p><p class="ql-block">闲来我也写点顺口溜记录一下我们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回忆周佛路,终生很难忘。</p><p class="ql-block">为营拉物资,出差去料场。</p><p class="ql-block">物资装上车,出发关城梁。</p><p class="ql-block">走到二台子,汗水湿衣裳。</p><p class="ql-block">脚上绑铁码,翻越老君梁。</p><p class="ql-block">饥饿实难忍,吃雪伴干粮。</p><p class="ql-block">下到燕麦场,西山落太阳。</p><p class="ql-block">困乏想睡觉,没有炕和床。</p><p class="ql-block">合衣盘腿坐,闭眼背靠墙。</p><p class="ql-block">天亮又上路,拉车到沙梁。</p><p class="ql-block">昼夜不停步,终于到板房。</p><p class="ql-block">报到指挥部,物资入库房。</p><p class="ql-block">再上云龙沟,背驮肩膀扛。</p><p class="ql-block">飞渡三里峡,独木走羊肠。</p><p class="ql-block">二十五里路,天黑到营房。</p><p class="ql-block">精疲力气尽,身困入梦乡。</p><p class="ql-block">为国作贡献,莫把初心忘。</p><p class="ql-block">珍惜今日福,正道是沧桑。</p><p class="ql-block">有次咸阳剧团来慰问演出,女的实在走不动了,他们的团长求我们、让背一下女演员,把我们这群大老爷们都能高兴死了,争着背、我当时还背过郭明霞,这也是我一生的荣耀、你说哪时候怎么就不知道沉呢?而且让我回忆了一辈子,瞎谝时总是个话头…吹牛时总念念不忘。这也是我情窦初开时,初近女姓的第一个故事。</p><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一晃五十四年了,真的不敢想,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哭过,笑过,总之青春无悔!如有选择当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还会挺身而出!</p><p class="ql-block">孙希文, 孙振东,孙志德, 孙智军</p><p class="ql-block">孙克俭, 孙庆德,孙向农 ,孙公堂</p><p class="ql-block">孙明海, 孙森林,孙三友 ,孙义恒</p><p class="ql-block">孙世昌 , 郑 斌,贾鲁育 ,贾增育</p><p class="ql-block">贾忍育 ,贾福育,贾立行, 吳全生</p><p class="ql-block">贾沫卿</p><p class="ql-block">健在的人有:</p><p class="ql-block">孙向农 ,孙公堂,孙明海, 孙世昌</p><p class="ql-block">贾福育 ,贾立行,孙义恒。</p><p class="ql-block">整理:单晓莉</p><p class="ql-block">20240年9月16日</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单晓莉,笔名惊蛰、西门踏雪。古诗词爱好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秦风诗词学会会员,现任《仁智文苑》社长,主编,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陕西诗刊》《咸阳诗刊》《三原诗刊》《秦风诗刊》以及各大网络公众号平台。</p><p class="ql-block">工地图片来自于周至"0702"博物馆,自媒体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立马删除。</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