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老宅

學海🈚涯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老宅,塌废了许多。我的老宅如果不常维护的话也就位列其中。每次回乡拾掇老宅,家乡的邻里街坊都说“都不住了,拾掇它干啥”,我说“老家只有这几间房了,不拾掇就塌了,以后连一点儿念想也就都没有了”。这就是我心中的老宅。</p> <p class="ql-block">  人人有老宅,代代相传承。我的老宅在乡下农村,坐落在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古村落里,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生在老宅,长在老宅,童年美好记忆在老宅。虽然它显得比较陈旧,但是风采不减当年。听鲐背之年的父亲讲,从小记忆中的老宅就是这个样子。岁月侵蚀,依然如初。它的建筑质量精益求精,体现了建造初衷代代相传的传承属性。</p><p class="ql-block"> 老宅是祖上留下来的老院子,承载着五代人的记忆。大清年间,高祖父在继城沙窝经营一家烧锅酒坊,诚信经营艰苦创业修建了这座老宅。它经历了大清衰亡、民国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时期承载着不同的家族记忆。时光匆匆,蓦然回首,有太多的记忆印记在老宅里,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它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历史变革,抓阄分家、土改分割、买回归祖,每次变革都反映了历史时代的变迁。历经沧桑,有过风雨,有过故事,有着许多悲欢离合的美好记忆,是家族历史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每当回乡,行走在古石街,心中总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古村落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散发着熟悉的味道。尽管显得破败不堪,但依然是那么的质朴。祖辈们在这里辛勤耕作,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子孙。随着时代变迁,因革命工作需要,族人分赴北京、天津、石家庄各地工作生活,现在人去楼空,但老宅依然守望着这片土地,守护着家族的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 踏进老宅,凝视着院子里的每个角落,犹如在与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深情对话,情景和谐自如,氛围格外亲切。屋内的老家具记载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墙上悬挂的老照片记录着族人的成长历程;土坯炕的煤火台散发着家常便饭的烟火气息;墙角的农具诉说着曾经的辛勤耕耘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却蕴含着无尽的情感故事。每一个角落都承载着历史记忆,每一次回忆都能让人感受到那份浓厚的亲情。</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老宅保存完好,感到非常庆幸。老宅不仅是物质财富的传承,更是家族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代表着一种延续和传承的精神。在这里,我们可以追溯家族的历史,感受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在这里,我们可以传承家族的文化,铭记祖辈们的家族精神。老宅的存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愿每一位走过老宅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到那份质朴而深沉的力量,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与担当。有内涵有故事的老宅成了远离城市喧嚣,让身心得到放松,尽享惬意时光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中华传统五千年,文化学者常把老宅比作我们的“根”所在,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人文情怀的独特体现。“根”象征着传统文化、历史记忆和家族精神。老宅在,根就在,是永远忘却不了的永恒的思念。它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人生的终结,是我们永远的牵挂。</p><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如今的老宅宛如一位矍铄的老人,静静地伫立在那片土地上,好像在等待着在外游子的归来,仿佛在诉说着永恒的情怀。老宅虽然闲置多年,但是心中总惦记着它。修缮保护老宅,让它保持原生态的样子,是我的责任所在。每次回乡祭祖,必回老宅看一看,是我多年养成的习惯。回乡看望老宅对我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灵慰藉。无论世界如何变幻,无论走多远,老宅永远是我心灵的归宿。</p><p class="ql-block"> 老宅是镶嵌在传统村落里的一座家族历史文化博物馆。心中的老宅依然如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