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游扬州

陈小平

<p class="ql-block">  烟花三月,正是扬州最美的时节。这座古称广陵、江都、淮扬的江南名城,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素有“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漫步扬州瘦西湖风景区,湖光山色与亭台楼阁交相辉映,处处皆是如诗如画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中有一座闻名遐迩的钓鱼台,其初名为“吹台”。相传,乾隆皇帝首次南巡至扬州时,地方官员为取悦圣心,在湖心建一亭,以“吹、拉、弹、唱”中的“吹”字命名,谓之“吹台”。每当乾隆皇帝的龙舟行至玉板桥附近,便能听到湖中央传来的悠扬乐声与婉转歌声,令其龙颜大悦。</p> <p class="ql-block">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每次都对瘦西湖情有独钟。为了使每次游览都有新意,扬州官员别出心裁,将“吹台”改造成钓鱼之处。据说,当乾隆皇帝驾临此地时,官员禀告此处可钓“龙鱼”,且唯独皇帝能钓得。乾隆皇帝兴致勃勃地投下鱼竿,不一会儿便钓起一条金色“龙鱼”,满朝文武齐声颂扬。乾隆皇帝龙心大悦,连续垂钓皆有所获,遂御赐此亭名为“钓鱼台”。</p> <p class="ql-block">  五亭桥,又名莲花桥,是清乾隆年间为迎接皇帝南巡而精心设计建造的。它横跨湖面,桥上建有五座亭子,造型独特,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为瘦西湖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白塔,仿北京北海白塔而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由两淮盐总江春集资建成。塔身洁白,与周边景色相映成趣,成为瘦西湖的一大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玉版桥,横跨湖面,桥身如玉般温润,桥下流水潺潺,倒映着两岸的桃红柳绿,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长堤春柳,是瘦西湖不可错过的胜景之一。春天里,长堤两旁垂柳依依,桃花绽放,微风拂过,柳丝轻舞,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徐园,原为辛亥革命时期军阀徐宝山的祠堂,园内有听鹂馆等景点。听鹂馆前陈列的两口铁镬,据传为南朝萧梁时期的镇水之物,历经千年风雨,见证了扬州的历史沧桑。</p> <p class="ql-block">  二十四桥,又名春台桥,清乾隆年间称“春台明月”。桥身呈玉带状,长二十四米,宽二点四米,围以二十四根玉石栏杆,拾级上下二十四台阶。唐代诗人杜牧曾留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千古名句,为这座桥增添了无尽的文化韵味。</p> <p class="ql-block">  熙春台,相传是扬州盐商为清代皇帝祝寿而建。盐商们不惜重金,建造了这座金碧辉煌的楼台,彰显了当时扬州盐商的富庶与扬州园林艺术的精湛。</p> <p class="ql-block">  大明寺栖灵塔,巍然屹立,古韵悠长,是扬州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塔高耸入云,登临其上,可俯瞰扬州全城,感受千年古刹的庄严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  扬州市花——琼花,以其独特的风姿闻名于世。每到花开时节,琼花如雪,点缀在扬州的园林之中,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的雅致与浪漫。</p> <p class="ql-block">  紫藤花,如瀑布般垂挂,紫气氤氲,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为扬州的春天增添了一抹梦幻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绣球花,团团簇簇,如云似霞,盛开在扬州的庭院之中,为这座古城增添了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墨竹,以其挺拔的姿态和高雅的气质,成为扬州园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竹影婆娑,清风徐来,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