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金榜瑰宝.弘扬城市文化”厦门二中高二1班参与美丽心灵金榜公园文明实践活动

与爱同行,以爱筑城

<p class="ql-block">  “金榜山因何得名?是不是与金榜题名有关?”“那句已怜松特异.尤喜石能翻是什么意思?”“你知道金榜的虎礁石是哪一个吗?”“金榜玉笏有多高?”“你知道金榜钓矶在哪里,这可是厦门二十景之一”?…带着这些疑问?必须要找到答案?</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3日上午,厦门二中高二1班同学们在小张老师带领下来到了金榜公园驿站,在美丽心灵志愿服务队队长、金榜公园市民园长徐友群组织下,开启了金榜历史文化探秘。</p> <p class="ql-block">  在队长徐友群介绍下,同学们对公园历史文脉产生极大兴趣。金榜公园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观优美,林木葱郁,奇石众多,荟萃从唐至清人文史迹。园内“海滨邹鲁”、“石簇迷雾”、“翠谷浮香”、“古道春荫”四个景点。金榜公园以金榜山得名,处于厦门市中心地带,总面积91公顷。 自然景观优美,林木葱郁,奇石众多。且人文景观丰富,是厦门文化发祥地。历史人文底蕴丰厚,唐、宋、明、清古迹荟萃。自唐朝就有许多历史名人、英雄人物、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留下众多历史典故。金榜山有张翥、朱熹、陈献章、丁一中、 刘存德等名士前来寻访,缅怀凭吊题诗;宋朝大理学家朱熹游览金榜山留下巨幅石刻《金榜山记》,宋幼帝掬泉甘饮赐号“圣泉”;明文人书法家陈献章题写“海滨邹鲁”赞誉厦门;清抗英爱国名将陈化成陵墓也在园中。</p> <p class="ql-block">  张翥的一首题为《嘉禾风物咏》的五言律诗:“衣冠陈氏族,桃李薛公园。场老遗文古,岩僧旧迹存。苔矶荒碛岸,金榜勒瑶琨。已怜松特异,尤喜石能翻。”中,同学们知道金榜公园有个名人是陈黯,而且公园有独特的历史,从诗中映透出金榜公园胜地的文化气息和园林风格。</p> <p class="ql-block">  接着从丁一中诗刻感悟金榜历史文化与陈黯有关。" 海上双旌共往还,陈村多士似云环。当年场老清风远,留得芝兰满故山 "。说的是这个地方的文人雅士,好像云雾那么多。当年的场老,就是指唐朝文人陈黯在这里教书育人,把自己的学问給下一代传播下去。2016 年 12 月," 丁一中诗刻 " 被列入厦门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朱子写的《金榜山记》,“金榜山在嘉禾屿二十三都,北有岭曰薛岭。岭之南唐文士陈黯公居焉,岭之北薛令之孙徙于此,时号‘南陈北薛’。”厦门最早叫嘉禾屿,历史上认为开厦的始祖是陈氏和薛氏。这也是南陈北薛这一说法最早发现的记载。</p><p class="ql-block"> 清代文人王步蟾的七言绝句诗:“南陈北薛久流传,禾与人文此最先。一样山川钟秀气,后贤岂必逊前贤。”这短短四句三十二字,说典故、写景致、发感慨,言简意赅,情趣横生,让人遐想无穷。诗中“南陈”即指唐代名士陈黯。</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经过了33级台阶走到了市级文物陈黯石室。一千多年以前,有一位老者,叫陈黯,就是在这个石室里教书育人。陈黯是何许人?他是唐朝末年的文学家,生于约805年,10岁的时候就能作诗,13岁在面见清源县令的时候,县令嘲笑他脸上有痘斑,他立即作诗自辩道:“天嫌未端正,满脸与妆花。”意思是:上天惟恐我长得不够端正漂亮,就用花朵妆饰我的脸部。可见他的机敏应变,从此名闻乡里。 但就是这样满腹学识的他,18次赴京考进士却都名落孙山,三年一次,考了54年,成了科场老人,所以他也自嘲是“场老”。晚年的时候迁徙嘉禾屿(厦门),隐居在金榜山读书,垂钓。因此金榜山也叫“场老山”,他垂钓的地方就叫“金榜钓矶”。</p><p class="ql-block"> 在“金榜玉笏”景点,它是一块十六丈高巨石挺立天际、庄严威武,形如“玉笏”,故名“金榜玉笏”。下面是金榜钓矶景观。在“钓矶“旁的小瀑布侧壁上石刻:金榜山隈鹭水涯,有唐场老此垂丝。如今只剩遗矶在,千载滩头侵碧猗。</p> <p class="ql-block">  从 “色黄如列榜”,同学们找到了金榜山名称的由来,…在一个个探究解读中,开始来的时候那些疑问都找到了答案。同学们还想去看看白云洞、明清古道及“石簇迷雾”、“翠谷浮香”和民族英雄陈化成史记馆去看看,此时已经很晚,只能下次再来。但今天已收获满满,同学们一致认为对自己了解厦门和学业上有很大帮助。小张老师说:“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文化探秘,我们将继续与美丽心灵志愿服务队合作,安排学校各年级参与不同文明实践和各种文化探秘,增强社会责任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