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古诗词的不解之缘

延陵堂后人吴小龙(字:引龙)

<p class="ql-block">《我与古诗词的不解之缘》 </p><p class="ql-block">吴小龙 </p><p class="ql-block"> 自儿时起,我对诗歌就有非常浓厚的情感。少年时代便爱上活跃在农村田间地头的快板书。记得上小学四五年级时,我们学校有一位姓伏的老师很有诗歌天赋,编写快板书朗朗上口。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被选为小宣传队员,有幸登台演出快板书等文艺节目,从村里到乡里都圆满完成任务,在同学们眼里算是最靓的仔。 </p><p class="ql-block"> 初中毕业后,我十八岁参军入伍。因家境原因未能读高中,心中虽有失落,但部队三年未浪费青春,闲暇时补习高中知识,收获颇丰。有人说我学习是怀有野心,但我认为学习使人进步、快乐、智慧与自信。坚持学习让我改变了人生轨迹,走向了不同未来。 </p><p class="ql-block"> 军旅生活充实而多彩。部队如同一所大学堂,我结识了许多文艺人才,受他们影响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在书法上受军旅书法家蒋仁贵指导,参加河南省书法函授大学学习,同时报名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课程。经部队首长丛华昌举荐,拜连云港著名油画家吴宜恩为师学习绘画,取得显著进步。这三年是知识成长的三年,奠定了我的艺术人生基础。 </p><p class="ql-block"> 军营训练之余,我会抽空写些诗歌文章,并在当地书店购买诗词书籍。一本《唐宋词鉴赏辞典》保存至今四十余年,封面虽破损,我用裱画绫布重新装订,仍如家传善本般珍视,时常置于案头品读,沉醉于古人诗词画卷之中。 </p><p class="ql-block"> 退伍后,我凭部队所学在泗阳县城打拼。幸遇书法名家蒋思昉先生,他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大家,在古诗方面也是非常有研究,诗书画均有非常高的成就,自从认识蒋先生后,我的人生从此迎来重要的转折。经他指点,书法水平突飞猛进,并通过其引荐结识夏广松、梁俊堂、李荣祝等艺术前辈。夏广松老师如隐世国画大家,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的绘画天赋豁然开朗,领悟书画同源之道,自此兼修并进。 </p><p class="ql-block"> 诗词创作的转折始于参加全国《风雅韵》诗词网校的六年学习。我格外珍惜这段时光,系统掌握诗词创作原理,为后期创作奠定根基。学习期间认真完成作业,坚持至结业,如今回想实属不易。 </p><p class="ql-block"> 常与诗友聚会交流,总感自身不足,如饥似渴地向他们学习。在各诗群中汲取灵感,升华创作。深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论他人水平高低,总有一句精华值得吸收。 </p><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以小学生自居,虽年逾六旬,仍愿俯身虚心学习,继续前行。 </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7日凌晨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