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念泪洒千秋月 思恩心牵万古情 母亲赵四姐诞辰 108周年追忆

王福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七十多岁的母亲笑起来像一朵花,虽然不如年轻时那么绚丽耀眼,但笑容里依然投射着她慈祥、友善、宽厚、博大、温柔、和蔼、可亲可敬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从她苍老灿烂的笑容里后辈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拼搏奋斗的艰难及快乐,她博大深切的爱依然像阳光一样普照着子孙,感受到无尽的温暖和希望,给我们爱和被爱的启迪,给我们工作生活的力量和勇气,激励和鼓舞我们传承好祖辈的意志, 把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发扬光大,千秋万代永不褪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母亲的笑容永远灿烂,母亲永垂不朽,我们子孙永远爱您……</span></p> <p class="ql-block">八十岁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母亲诞辰108周年纪念日,我们子女携晚辈并特邀母亲娘家的姑舅们聚集在民和家中,怀着无比敬仰沉痛怀念和深切的思念心情,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举行冥寿会慎终思远,共同寄托对我们的先辈亲人及慈母的哀悼和追思感恩。 </p><p class="ql-block"> 母亲小名家称四姐,全名赵四姐。于1917年2月15日出生于青海省民和县西沟乡南源村西梅坎(地名)赵氏家庭。母亲出生于旧中国最底层最贫苦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和许多同龄人一样,饱经了旧社会苦难生活的煎熬和考验,也是典型受封建习俗裹脚残害的女孩之一。20岁左右嫁给了父亲王常德,膝下曾生育10个儿女,在几乎无医疗条件,生活负担沉重,家境十分贫穷艰难的岁月中留存了的8人我都记得,现存6人健在。母亲在王家生活的50多年间,尤其是哪些特殊时期上有老下有小,她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精心抚育子女,操持家务,好不容易<span style="font-size:18px;">抚养我们兄妹6个子</span>女一个个长大,随着社会变革日子渐渐变好,她年事己高,又全身心哺育抚携孙子女6个茁壮成长,如今的儿孙子女们逐步走入了传承王家祖业和优良传统的主力军行列,可以说是母亲的一生艰辛备至,劳苦功高的一生。是为王家做出突出貢献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84岁的福州大学计算机系主任知名教授著名书法家,我最敬仰的书法老师傅清祥,知情后带病主动给“母亲的追思冥寿纪念会”写了中堂寄到民和,我们全家万分感激致谢您敬爱的傅老师!</p> <p class="ql-block">  第一、 母亲是在我们王家新家谱祖辈中最值得后辈敬仰爱戴,颂扬追忆的先人,她也是陪伴父亲一生无怨无悔最忠诚最得力的伴侣帮手。母亲经历了新旧两种社会制度,跨越了时间长河中的两个世代。在灾难深重、战乱频发的时代,她在青少年成长的赵家或嫁王家后的父老乡亲一样,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生活,苦难的岁月,悲惨的生活,艰辛的磨砺,造就了她吃苦耐劳、坚强不屈和忍辱负重的品格,也培养了她善良朴实、温良贤淑和外柔内刚的性格。她过早地尝到了人生的辛酸苦辣,她全心全意辅佐父亲勇敢地地担负起了孝敬父母生儿育女、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操持家务的生活重担。</p> <p class="ql-block">  第二、关键时期,母亲承上启下,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发挥了王家大家庭续延生息的中流砥柱作用。母亲嫁到刘家王家的具体时间不详,但从父母成婚的年龄推算,大约20岁左右(1937前后误差约1-3年),因为父亲比母亲长七岁,父亲也就约27岁左右,家谱记载爷爷王来请是1939年4月14日去世的,也可能爷爷去世前后母亲嫁到王家的。当时据奶奶、父亲等传授爷爷去世的开支是把现在的庄阔(当时称新庄阔)抵压给财主而理葬的。当时奶奶已经有65岁(与爷爷同岁),虽是唯一掌控着大家庭的长辈人,但已基本失去劳动力,当时大伯王常富己为大家庭的生计在钟家小山子湟水河划船,因洪水滔天冲断了船绳,他为保一船人的生命牺牲在湟水河谷中,父亲等带着长杆在湟水下游若干天昼夜找寻不到尸骨(据大庄王秀柏姐姐回忋奶奶给她传授的情况,见2024年10月姐姐追忆录像)。二伯王常华已于1934年马步芳抓去在75军当兵(当地人俗称吃粮人),大约在甘肃新疆一带约16年左右(1950年退伍)。具王福良大哥看病时听钟家村一同当兵的外号叫做瘸瘸的介绍,二伯为人很好,善良同情士兵,他是得到二伯生活中照顾的乡親之一,生病时二伯常常会亲手做片面端给他吃。可以推测二伯在当兵期间己经是连营长以上的官职,否则在营房中不会有自己能够做饭的独立锅灶和地方!1949年75军在新疆起起义,二伯在1950年回家乡后的第二年因病去世,终年47岁),在此之前二伯母及孩子福全、女儿招萱与奶奶等大家庭中生活在一起。当时四叔已经在大通河水文站做取水样工作,家里主事的男人是父亲,母亲的角色是积极配合父亲掌控好这个大家庭的生计。可以想象,当时家里上有老下有小10余口人,父亲承担着除了带领大家齐心协力还清抵压庄阔的債务外,解决全家人的吃饭穿衣,还有家务活的分配协调及子女的教育上学、人来客去等复杂的大家庭管理协调工作。解放后土改时我们家已有水地山地十多亩,还有驴,骡子等牲口,被定为自食其力并有一定节余的成份中农。这是一个与爷爷生存时的家庭条件和生活环境翻天覆地的改观,是父母亲同心同德,全身心努力艰难困苦创业的结果。父亲在大家庭的管理协调能否推行和有效,母亲的带头执行标干是必不可少的,她必须在下地劳动和家务活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各项事情中跑前跑后身体力行才有好的成效。后来分家后妯娌们及侄儿侄女们均与母亲保持着非常亲密及良好的親人关系,奶奶一生与母亲及子女们生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第三、母亲嫁到王家后新中国劳动人民逐渐当家作主,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当年的她毅然参加到了农业合作社的劳动中,焕发了无穷的干劲,她不怕苦,不怕累,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在生产队劳动中,从不挑轻避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分配她的工作样样拿得起放得下,深受乡邻们的信任和爱戴。母亲的一生,经历了土地改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历次运动中,她都始终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名普通农家妇女,她深深懂得劳动创造一切的道理,她用辛勤的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用劳动创造家庭幸福生活。她在农业社是一名好社员,在家里是一个好母亲好奶奶。</p> <p class="ql-block">  第四、在60年前后我国为苏联还债特别是再加上自然灾害,全国人民都处在生活困难时期,母亲一个人承担起了一家8~9口人的生活重担。当时父亲有胃病吐血等疾病,再加上村干部要派他去干修青藏铁路繁重的劳工,可能的结果生死不明,他去陕西投奔姐姐看病,也为度过哪有病人生死未卜的艰难岁月是可以理解的……当时我们刘家村因饥荒饿死了许多人,有几家人全家人被饿死断根了。母亲毅然决然用她的智慧和顽强忍耐力组织一家人与死神拼搏,宁肯自我挨冷受冻、忍饥挨饿,深怕老人儿女挨饿受苦受累熬不过艰难困苦的特殊时期,她对待我们当时的7个兄妹,从不厚此薄彼。她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了奶奶和子女身上,记得秋收时她会往往放弃休息拾些麦穗,挖些野菜、马铃薯秧、剥榆树的皮补助吃食堂的不足,吃榆树皮是粗纤维,如没有油面等碳水化合物会形成顽固性便秘,奶奶准备了一个小铁丝勾常常给我们兄妹挖去拉不出的粑粑。有一年春耕母亲实在看家里人面黄饥瘦饥饿难以熬到秋收,她利用小裹脚扎紧的裤腿在耕地撒种时把拌了大粪的种子偷偷从褲腰间放一些带回家清洗干净,然后在夜里土块瓦片上烤熟再用石头姜窝砸烂给一家人补充些能量,为此家里冒烟而被村干部发现后把母亲用绳子捆绑吊到村公所房梁上打骂一夜受尽了折磨,她为奶奶我们兄妹7人活下来吃尽了非人间的苦痛。这也是一个承担全家人特殊时期活命而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她是人世间最坚强智慧而伟大的母亲。我们后辈因有这样的母亲而骄傲和自豪。值得一提的是我清晰的记着在母亲的教育下大哥福良当时在民和中学上初中住校,他吃食堂每天省一个或两个小馒头凑到周六放学装满小书包带回家给弟妹们吃,我和秀玉每周六太阳快下山就早早跑到四斗的湟渠沿上望眼欲穿等待着大哥带馒头来……二哥福中、秀松姐姐他们也在母亲的大爱感召下过早的懂事,帮助母亲承担起生活的重担,捡麦穗、挖野菜照顾好弟弟妹妹,为一家人同心协力度过饥荒难关做出了力所能及的努力奉献。父母在年老之时一至生活在老家,大哥保障保他们的健康,二哥二嫂操心着生活到送终,大姐,二姐,秀玉侄儿外㽒们都关心帮助父母的晚年生活,娘家的侄儿侄女们都经常关心看望他们,您们都为尽孝做出了努力和貢献。</p> <p class="ql-block">  第五:母亲和父亲都深切的懂得没有文化是比贫穷还贫穷的道理,没有文化的孩子是走不到人前和没有多少出息的,因为许多天下事,自然、社会人情事故为人处事都是通过读书教育懂得并能够在社会上不因愚昧无知而行事,她与父亲省吃俭用,通过多种渠道想尽一切办法供我们兄妹6人中保障了四人争取去读书,(如务劳杏、果树、养鸡,羊,猪等农副产品变卖供我们上学和生活用品,通过读书我们兄妹四人都有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一定的像样体面的工作和家庭,同时也回报社会。两位姐姐也为我们读书通过多种方式付出了青春及终身没进学校门受正规教育的代价。大庄的姐姐姐夫对我们娘家百般体贴照顾,生活困难的年代每年秋收后赶着马车装上粮食和瓜果物品送给我们补助不足,至今弟妹们永远难忘和感激。在我们上下村庄或在米拉三沟不多父母能够有远见和坚持做到让三分之二多数子女去念书受教育,并且他们用自己的模范家庭教育行为,影响和要求子女遵纪守法,本分做人,依靠诚实劳动和所学本领创造幸福生活。时值今日,在父母的辛勤带动和操持感召下,子孙们各成家立业,生活幸福安康,实现了他们老一代人让儿孙们随社会发展过好生活的追求和目标。</p> <p class="ql-block">  第六:母亲与父亲在婚姻生活及家庭中按照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稳定经营,各项工作事情职责分明,相互配合默契和谐相处,给我们子孙留下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成婚的年代可以肯定的是媒人之言父母做主的。前期如何磨合年轻时候的爱情生活情况我们不清楚,但从我记事起觉得父亲对外的农活人情世故或对内的家务活等筹划说了算,掌控着家里人的财务收支 ,母亲积极配合无条件服从,很自然的男女大致分工明确相互支持和配合,如耕田背土背灰等繁重的力气活一般父亲做的较多,撒种除草缝缝补补做饭等家务活一般母亲为主但也互相辅助和协调,一年四季白天昼夜似乎都像分配好了似的各负其责密切协作。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比如母亲一早起床先挖坑洞的灰,父亲就很快准备好了土背进来。父亲在下地干活母亲就做好饭送去,特别母亲常常做小灶饭给父亲吃,保障一家之主的一定营养使其充沛的体力干活,即使剩下一些自己舍不得吃分给我们小孩分享。她作这一切🈶时候肯定会忍辱负重,但不宣扬不争辩,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典型的中国农民女性憨厚老实一生忠诚,妇唱夫随的贤妻良母形象,这也是南垣赵家娘家严格教育子女的结果,把赵家最优秀的品质传承到我们王家发扬光大的明证。</p> <p class="ql-block">  第七:母爱在艰难困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闪光记忆。</p><p class="ql-block"> ******大约59或60年前后,几乎裹成小脚的母亲带着大庄姐姐徒步去北山投靠亲戚找些吃货为一家人度过饥荒,两个人挨饿翻过几架大山跑了数家亲戚都没有得到一粒粮食,有亲戚望听风声后避而不见,日落黄昏即将天黑了,返回家近百里的山路,己无望的母女俩无依无靠蜷缩在一家人的门口,幸好遇到了母亲娘家远方的一位沾亲带故的好人路过看见了情景,把两个人带到他家里吃了些东西安排在热炕上度过了惊心难熬的一夜,否则母女俩也许冻死或被成为山间旷野狼群的餐食。母亲在世时和姐姐多次不厌其烦的讲给我们子女听,记住这惊险难忘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大约我8岁左右和6岁左右的妹妹秀玉抬着一个瓦质的小黑罈子到陶家村食堂打饭,一家八~九口人的面糊稀饭🈶40—50斤左右重,回来到了上沟的田埂小路跳过一个小水沟时两人滑倒瓦罈打破了饭被倒了一地,我俩吓的直哭不知所措,但看到了土地上稀饭中的饭粒捡起来夹杂着泥土往嘴里塞,还不敢回家。后来妈妈等久了还见不到我俩回家就到回来的路上找,看到打破了的瓦罐兄妹俩脸上挂着泪流满面嘴巴里还塞着面糊心里明白了一切……母亲拿起了扁担搂着我俩领回了家,也没有打駡我们俩,并说以后做事小心些,你们把舀饭的罈子哈打到了饭倒掉了,以后没有家什打饭了,家里人就会挨饿的……不过妈妈会想办法的你们别担心!几句话把我俩的惊恐担心忐忑都被母亲化解了…</p> <p class="ql-block">  ******大约59年初冬,四叔出差期间因母亲(我们的奶奶)去逝来老家悼念吊唁。在四叔临别时母亲估摸着眼前庄子上严重的饥荒形势,请求四叔把母亲最小的儿子我带去能留个活口,以免全家被饿死断根。四叔毫不犹豫的答应把我带走度过饥荒。在四叔带我走时我大约五岁出头,60多年前的哪一天我至今像昨天一样的清晰地记忆在脑海中,上午天灰朦朦的没有阳光,地上零落着不多见的干枯的荒草,四叔肩背一个背包穿着一件稍长些脱色半新的布大衣走在前面,母亲干瘦的肩膀上扛着一把铁掀,一只手牵着我的小手沿着东垣渠往里长嘴子走没有言语,渠两边的杨柳树落光了叶子干巴巴的,不远处的几颗榆树剥光了皮白花花像电线杆子,枯枝上面落着几只乌鸦断断续续的凄凉地哇……哇地喊叫着(有时电影电视里看到这种景头自然地记起小时候永生难忘的这一幕饥荒年代)!快到了东垣渠的洞口,母亲突然蹲下身子抱紧我嘴里一边重复念道着离家时的叮嘱,我的娃娃听四爸的话,你可以去坐火车,白面馍馍能吃饱,这里生活好了你再回来等等 临别嘱咐安慰的话,一边站起来把牵着我的小手交到四爸的手上,这时母亲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噼里啪啦的掉在我的脸上手上 ,我恋恋不舍的慢慢松开母亲的手把自己交由四爸牵……原来这就是生离死别的分手我完全不懂 ,母亲就要从渠洞口上里长山头去挖水平沟,我被四爸领到内蒙古他工作的地方逃荒,我被四爸牵着走公路,一步一回头惶恐不安的望着站在原地没有动而只擦眼泪的母亲,直到拐角处看不到为止…… 直到61或62年老家生活有好转秋收才送回老家。在这里同时万分感谢四叔四婶在全国大多家庭都生活困难的时期毅然决然收留养育我两年左右,并在福廉、福庆哥哥照顾和秀芳,秀兰妹妹们的陪伴下度过了人生最困难的饥荒特殊时期。使我的生命延续,否则生死末卜……</p> <p class="ql-block">  ******大约姐姐秀松8-9岁,我6-7岁,一次雷雨后的下午,妈妈叫姐姐与我去小河<span>挑</span>水。刚到小河边姐姐正用茶缸子舀水不足半桶🪣,突然母亲发疯似的随后跑来,她一面飞快地提起水桶<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面大声叫喊发大水了招呼我俩快跑,随之听到上</span>游惊天动地似的响声,我们仨立即往回高处跑,三人刚刚离开河谷还没有踏上河沿小路,洪水在身后铺天盖地的咆哮如雷而过,哪洪水滔天翻滚的气流像暴风雨来临几乎把我们仨吹的东倒西歪,其夹杂的沙石泥浆已<span>溅</span>洒到我们仨的脸和身上……我们继续往上坡拼命跑了一段傻瓜一样在哪里看着身后的汹涌洪水发呆,<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俩被眼前排山倒海洪流将扁担和茶缸冲走了不说那洪流中巨石翻滚并夹杂着树木等汹涌澎</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湃</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而吓的惊恐抽</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搐</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回不过神来,</span>母亲把我俩拥抱在怀里也在颤抖着身子,她因自己的灵敏反应和神速救援使两个孩子与洪水死<span>里</span>擦肩而过喜极而泣,热泪流到了我俩的脸上身上!我和姐姐也经常回憶起这段死里逃生的經歷时感慨这也许是父母的造化,古语所说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寓言在今天的幸福生活中应验…</p> <p class="ql-block">  ******记忆中大概5-6岁,哪天好像刚下完雨大哥福良等领着我到下王家四斗地的一棵大核桃树上去摘核桃,大概上去一个枝子上有3~4丈高吧?哪时还不懂得採到多粗的树枝可承担本身的重量,刚採上一个枯枝就断了,我从树上翻了几个斤头摔下来,幸好屁股着地在雨后的湿地上砸了一个坑,我几个跋浪翻滚昏迷过去了,大哥吓的背起了我往回家跑,生怕我活不过来他闯了大祸,结果我在大哥背上颠簸到了元福家门口就醒过来了!不知道大哥把此次上树摘核桃的探险事件是否告诉了母亲,我哪天一直到晚上发烧惊悚发呆躺在炕上不能动弹,母亲用她对家里孩子们生病或惊吓后的惯用传统治疗方法,先拿一碗凉水,好像用烧纸做成的长钱或表烧后把其恢尘放进凉水碗里,在我头顶不断旋转祈祷念念有词(现在回忆不起来说辞的内容),不时地用她的手指把凉水弹到我脸上悚然,然后好像把大门打开她转一圈回来又出门,一遍又一遍的叫着我的名字,“福成我的娃娃回来,不要害怕😨,饿了馍馍吃来,渴了茶茶喝来等等……”很奇妙,第二天我就下地跑去与伙伴们玩起了!</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哭声是最让我撕心裂肺的记忆:*第一次1959年6月13日(家谱记载)奶奶提着自己的尿壶摔倒在家里的草房门口,她在母亲的艰辛而精心的照顾下85岁的老人挺过了58~59年生活最困难的前期,就这一摔就要了奶奶的命……奶奶去世时我们兄妹们年纪小都比较害怕恐惧和伤心,庄子上无人来帮助母亲料理后事,不知道母亲是如何通知史纳大姐秀玲和大庄二姐秀柏的,还有福全大哥和秀英大嫂共四人,她们先打好坟坑,然后把棺材的身体和盖子抬到坟茔,再把奶奶的尸体放在棺材内套的底,来来回回三~四趟抬到坟茔下葬埋了。难以想象饿着肚子的一男三女四个人,是如何动力把正常八个以上人才能抬起的棺材摊到坟茔然后完好的埋葬。最记忆犹新深切的是母亲坐在大门口在点起的火堆旁高声悲伤泣凉,撕心裂肺的痛哭……哭诉着奶奶的恩惠,哭诉着奶奶一生的心酸苦难生活,哭诉着对奶奶离去的恋恋不舍和人生的无常及无奈……</p> <p class="ql-block">  **记得这哭声第二次是大概61~62年之间,秀琪(器)妹妹因感冒发烧腮腺炎发作,不断地咳嗽呻吟,记得家里父亲用老百姓传统的土办法用池塘的黑泥巴糊涂在妹妹的脖子上,躺在台沿子上的妹妹喉咙被肿胀喘不上来气而脸色胀的发紫,可能家里无钱去治妹妹的病,后来一直不见好且越来越重,好像父亲哪里借到了些钱早上在毛驴上把妹妹驮到县医院检查治疗,结果下午驼回来的是妹妹的尸体。记得当晚父亲拿了些麦秆把妹妹的尸体加在咯吱窝到了疙瘩泉的小山梁上埋了。母亲同样是在父亲抱走妹妹尸体的同时失去女儿撕心裂肺的痛哭……后来我放羊每次路过妹妹被埋的坟堆旁有说不出的兄妹情深留恋忘返,难以言表的惋惜和不舍……后来我们家族又寻建了新的坟茔,正好在掩埋妹妹秀琪的地方,我为这奇妙的巧合感到震惊,这难道是上天安排一家人阴阳间不可分离的吗……?</p> <p class="ql-block"> ***第三次是史纳1971年7月初7大姐因肺结核多年不治之症而去逝,此信息似乎记忆是大哥王福良从医院回来告诉事家里人的。当时我17岁左右对大姐的记忆个子较高挑,皮肤白净在母亲所生的女孩子中最有颜值者之一。又是母亲所生留存成人的第一个女孩,其对她的关爱呵护备至是其他女孩子无与伦比的。在我的记忆中的最初和最后她都是病殃殃的躺在炕上,经常抱着肚子咳嗽,喝着大碗的中草药,母亲经常会领我去史纳看望和照顾,特别是冬天湟水河上有了冰桥时比较近,母亲常常炖上羊肉或熬鸡汤送去补她的身体,母亲不知是哪里听说的,(真是有病乱投医)我是家里最小的,接上童子的尿和犍牛的尿拿去给姐姐喝治病是母亲让我做的,所以特别的记忆很深刻。不知是当时的医疗条件和水平的限制,医院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用尽了,家里和母亲最贴心照顾都没有能把姐姐从死神手中夺回来,母亲听到姐姐去世的噩耗,跪坐在大门的土地上撕心裂肺的痛哭……哭声里诉说着她拉扯姐姐的艰辛不客易;上天对女儿命运不公的申诉;母亲对女儿深切交织的疼爱以及骨肉之情生死离别的痛苦、凄凉、无奈…… </p><p class="ql-block"> 这一段段一幕幕母亲35年前慈祥温暖和蔼可亲可敬的形象以及艰辛的生活而痛苦无奈的状态在心中荡漾徘徊,对我们子女的无微不至关爱追憶在脑海中清晰浮现,又在双眼的荧光屏上久久的久久的停留,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涵盖了多少她的汗水和心血及生命的全部……我们子孙该如何滴水之恩涌泉相报?</p> <p class="ql-block">  ****我一生最痛苦最让我难以忘怀和无法弥补的是1991年1月14日上午11点左右,突然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母亲今天早晨10点突然脑溢血逝世……像青天霹雳,我眼前发黑久久不能清醒…等失声痛苦,泪流满面反应过来飞速去找单位领导请假回老家奔丧,给领导说明情况后立即终假后我马上开单位证明又跑去派出所开身份证明直奔机场(当时我1990年10月份才调福建省地震局。按当时户口和身份管理要求我原青海发的户口转移证明和身份证被当地派出所收回作废重新登记制作,时间大约半年左右才能拿到。派出所紧急给我开了一个急办坐飞机的证明后单位派车直奔机场,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时我国发生了一次劫机事件,没有身份证任何理由都不能乘机。如果我改坐火车回去大约5天以上才能到达,到时母亲早已下葬了)。我瘫坐在地上痛恨不已,拳头砸在水泥地上直冒鲜血,怨恨自己为什么要调来了这样的一个鬼地方,天昏地黑记不清陪同来的同事是如何把我拉扯回单位的。我怨恨是自己害死了母亲,因为我调福建是母亲一直坚决反对不答应的,是我固执要走的(母亲为什么不同意我调去福建工作,她深有体会的是四叔终生几乎在青海的黄河源头,宁夏内蒙古,甘肃等外地工作,奶奶一生聁儿子四叔经常回家与她团聚,还有就是古语所说"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确奶奶去世临终前四叔也没有几次陪伴在身旁,到我身上也确实像四叔一样应验了),直到我临调走哪一天她也不理我,但早早的她拿个小板凳坐在大门口,以便我全家人离别出发她从长坡坡从头看到尾,我跪在她她的面前磕头祈求原谅她都满含泪水不抬头理我,我走后母亲心情一直很低落,是我执意不听全家大多数人的劝阻调来福建,我罪该万死 !当时还在邵武工作的妻子蔡彦听母亲去世的噩耗后立即请假坐火车来福州陪伴我度过人生无可奈何的最痛苦悲伤的日子……而退休后直到今年是蛇年了,与一位知己聊天,谈到她母亲成为了植物人而痛苦流涕,我憋不住35年压抑失去母亲的内心痛苦,失声痛哭呜咽,待对方律久劝阻后才停止。最近常常老有与父亲母亲在一起的情节从睡梦中惊醒,我想该给父母亲说点什么?以弥补父母对我们子女的养育之情和特别对母亲的思念和悼念……</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爱就像哪不灭的灯塔,在波涛汹涌的人生海洋中指引着我们子女找到安全的港湾,给予我们生活无尽的勇气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爱,细腻而深沉,如同春日里的细雨绵绵,无声的滋养着我们子女小时候幼稚的心灵,让爱的种子在我们一生的心田花开,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爱教会了我们如何在平凡的岁月中去爱和被爱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爱是哪永不褪色的画卷,用爱和智慧描绘着大家庭的和谐与美好,在每一个人每个瞬间都闪耀着温馨柔和的光芒; </p> <p class="ql-block">  第八、追思母亲一生的人生启示 </p><p class="ql-block"> 一是一个人的命运与社会时代的发展历程密不可分息息相关,母亲的命运是他们这个时代大部分人的母亲生存的缩印。每一个人都会在此时代的波涛汹涌中颠簸筛选生存。但在这个时代中一个人的独有的生存能力和努力奋斗给自己生命的结果意义和价值,以及她对家庭负责产生的效果意义是超出她本身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一个人生存到一定的年岁终将在世上消失。但她留下来我们儿女子孙家族,延续他们的基因及生命,有的人及家庭断了没有留下来,千万个留下来的家庭家族构成了我们今天的繁荣昌盛国家。没有千万个这样的母亲父亲哪有我们的今天。懂得这一点了我们为什么举行这样的纪念仪式给我们的生命的意义和启示就明白理解了。</p> <p class="ql-block">  二是我们子孙后代不光是先辈基因生命体的延续,我们的延续也要经过我们这个社会时代的洗礼淘汰。我们必须把祖辈人最优秀的品质奋斗精神和传统传承并且进一步发扬光大 ,才不会被时代落伍和淘汰。否则我们生命的延续的意义就有愧于时代和祖辈!</p> <p class="ql-block">  三是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母亲那些最优秀的品质并留给后人?母亲的一生是历经坎坷、饱经风霜的一生;是勤劳俭朴、艰苦创业的一生;是平凡无奇、朴实无华的一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一生;是善良贤明、通情达理的一生;是和亲睦邻、乐善好施的一生。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留芳百世的伟业,但她的人格力量和优秀品德,永远激励着子孙后代,她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子孙心中。家务千百事,劳心积虑,情深似海; 风雨同载,养儿育女,恩重如山。母亲在世走过了76年漫漫人生路,在您诞辰108周年之机能够告慰母亲的是,我们兄弟姐妹,您娘家的侄儿侄女及孙辈们均在各自的岗位上踏实工作,正直做人,善待他人,健康向上。您走后,我们会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像您在世时一样,团结互助,克服困难,教育好子女,使他们个个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材。愿母亲您在天之灵与父親一起幸福安康!母亲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25.3.8福成结稿于民和,致谢🙏兄弟姐妹们和母亲娘家侄儿侄女们及晚辈在这次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及帮助,特别是姐姐秀柏、秀松,哥哥福良、福中,妹妹秀玉为做好这次纪念活动出谋划策提供素材,物质等多方面支持,在海南的外㽒女谢婧雯听老家给外婆追思纪念活动,立即偷偷给秀玉妹妹买好机票专程回民和参会,侄儿照山,林山侄媳贤玲,海梅,元芳,外㽒女玉蓉,外㽒贵宝,全有,玉福等帮助採购和后勤组织等支持,福州的辉山侄儿知情后表示支持并发红包支持,在这里一并致谢!</p><p class="ql-block">(由于编者水平所限,错误不足请批评指教!后期待将活动情况和相关照片攝录像资料附后)</p> <p class="ql-block">1990年记载母亲与家里人生活的视频片段</p> <p class="ql-block">纪念母亲诞辰108周年冥寿追思会后记</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5日(阴历2月16日)上午11时,纪念母亲赵四姐诞辰108周年冥寿追思会在民和中意国际家中隆重举行。在客厅中央悬挂着配戴黑纱花环的母亲赵四姐,父亲王常德的遗像。两束鲜花(黄、白菊)放置两旁,桌上有五谷粮,馒头,炒菜,糖,牛奶,酒,肉,茶等多样食品水果供品。另一侧挂由母亲子女携儿孙追思感恩之中堂"追思"二字,两侧是"追念泪洒千秋月,思恩心牵分古情"的对联。追思会特邀母亲娘家侄儿侄女侄儿媳及侄孙7人及儿女及孙辈20余人参会。</p><p class="ql-block"> 冥寿纪念追思会由外孙杜玉福主持。他首先主要简述了这次冥寿纪念追思会的原意,目的和意义。随后全体起立:向母亲遗像三鞠躬,奏哀乐、默哀。</p><p class="ql-block"> 冥寿纪念追思会由三儿子王福成代表发言,主要表达了子女儿孙辈及娘家侄儿侄女儿孙辈对母亲在天之灵,听到我们心底的呼唤,在这追念思恩悲伤的时刻,我们聚首一堂,以无尽的哀思和泪水,悼念我们深爱的母亲。回首往昔,您那坚实的背影,如同巍峨的祁连山脉,为我们遮风挡雨,撑起了一片天空。您勤劳一生,忠诚于家庭,勇敢面对生活的压力,带领我们度过了最艰辛苦难的岁月,您的谆谆教诲,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灯塔,指引我们前行。母亲您那温柔的双手,如同甘甜的泉水,哺育了我们成长,给予了我们无尽的关爱。您贤良淑德,相夫教子,为家庭付出了毕生精力。您的慈祥和关爱,是我们心灵永远的港湾。如今,您已离我们远去35年,我们愿您的灵魂安息,与天使同在,与父亲永享宁静。追思会庄严肃穆,情真意切,恭维母德,源远流长,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子子孙孙,思恩传承,永葆初心的气氛中结束。午饭后又观看了35年前记录父母亲及家庭生活记录片和母亲纪念相册。</p><p class="ql-block">(本美篇中记载和保存母亲生前及与家人的生活照攝像片除我当时攝录以外得到爱人蔡彦及她同学赵海霞的帮助攝录,还有四叔、福廉哥当时的亲自攝录记载和后期数据化的处理制作,本次追思会攝录由外㽒石全友完成,在这里一并致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追思会前屏部置</p> <p class="ql-block">追思会一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