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北京朝阳豆各庄地区有一个贤之声艺术团。这个艺术团在豆各庄地区是颇有影响力的。这主要得益于艺术团有无私奉献、一丝不苟的老师——郑老师。郑老师虽已年逾七旬,但给人的印象却永远是貌美如花、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她每次上课,不论是指导练声,还是教唱歌曲,从每一个动作表情以及每一个音符甚至每一次呼吸都无微不至地作以指导。我们参加的是免费的学习,受到的却是专业的指导。对于我们这些爱好音乐的花甲老人来讲,不能不说是人生一大幸事!郑老师有一个儿子在美国创业。每年郑老师都要远渡重洋到美国母子团聚一段日子。就是在这段日子里,郑老师也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学员,特地邀请自己的“脚踏实地,勤奋努力”的胞兄来为我们上课。这真可谓是用心良苦啊!而郑老师的胞兄“郑三哥”也不负众望,以对待高考学生的方法来对待我们这些业余的花甲老学员——单兵训练。这使得个别具有“滥竽充数”“浑水摸鱼”之心的人无处遁形。对于这种做法,虽表面不甚满意,但内心还是敬重的。我们每个人在不知不觉中,不论是乐理知识,还是唱歌的基本功,都有了潜移默化的提高。为此,我在为两位郑老师举行的践行、接风餐会上献上了一首自编的小诗:“贤之声里遇贤师,无私赐教令人敬。吾将竭力求进步,不负恩师良苦心。”以此来表达对两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p><p class="ql-block"> 三月二十日正逢春分这一天,贤之声的部分学员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自发的在惠多港里的一家餐馆特意为两位郑老师举行了一场“践行接风”餐会。在餐会期间,大家都开怀畅饮,畅所欲言,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而这种浓郁的情感通过敬酒、歌唱及拍照体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部分学员与郑老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 在餐会上郑老师为大家讲述了她在美国期间的经历及感受。同时还对大家在提高唱歌水平方面提出了殷切希望。</p> <p class="ql-block"> 一首新近流行的歌曲《苹果香》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红嘴雁啊飞回芦苇随风摆,河对面的沙吾烈泰今天在不在?那年我饮马来到了你的白毡房,我曾看到你弹着冬不拉听过你把歌唱。单纯的相逢,平凡的晚上,我就在那个时候啊傻傻的等待天亮,月亮作证,你毡帽上的羽毛,亲吻着晚风飘啊飘啊飘到了我的心上。六星街里还传来巴扬琴声吗?阿力克桑德拉的面包房列巴出炉了吗?南苑卤香是舌尖上的故事啊,你让浪迹天涯的孩子啊,梦中回家吧。儿时的万花筒里有野鸽在飞翔,这让我想起二哥和他心爱的弹弓叉,湖蓝色的院墙,我生命里的院落,我的妈妈在那里给我的爱,叫我永生不忘啊!心中有个地方,刻进了我的名字,草原河谷月季花香都是我的歌,儿时离开你,正逢花开时,如今往事远了模糊了,我却忘不了苹果香。如今往事远了模糊了,我却忘不了苹果香。</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贤之声”学习的歌友,大多是因帮助儿女带小孩来自祖国各地的花甲老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为使得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来到这里学习的。能够得到郑老师的谆谆教诲是我们每个人莫大的欣慰与自豪!“贤之声里遇贤师,辛勤教诲长知识。歌声陪伴身心健,幸福快乐夕阳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