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王立臣</p><p class="ql-block">序号:587840</p><p class="ql-block">插图: 朋友拍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朋友去外地采风,拍了不少照片发到朋友圈,其中一张让我若有所思。那是一张荷花图,图中有一支含苞待放的花蕾,旁边是一支刚刚绽开的、嫩嫩的莲蓬,似乎预示出童年到青年的历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此,让我想起了一件青春往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刚二十岁出头,非常有幸地和几位老知青被招进了单位的实习工厂,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那个年代,当工人是件无上光荣和梦寐以求的事情。由于单位要搬迁,没有生产任务,我们就被安排到邢台拖拉机厂培训,和厂里的工人们住在一起。那时,下了班也没什么活动和休闲场所,我的业余时间就是看随身带来的技术书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宿舍里有老年人、中年人也有长我几岁的青年人。他们床头偶尔会出现一些旧书,什么神仙算命、八卦黄历、历史地理、人物典故等等……,五花八门,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弄来的,有空我也会借来看看。当然,比较吸引我的还是人物传记类。</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其中一本关于苏联历史人物的书引起了我极大关注。书中介绍了苏维埃大革命时期许多重要人物,除了列宁、斯大林、高尔基外,还有一位叫什么“斯……拉夫斯基”的,与其说对他的生平感兴趣,不如说对他长长的名字更感兴趣。</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恰好,我们单位和拖拉机厂还有其它合作项目,委派了十几位教师给厂技术人员讲课,据说带队的领导是我们单位的前右派、马列主义理论家、现“三结合”老干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样的学习机会可不容错过,我计划好时间去拜访,希望从她那里学习、了解更多的人物故事和革命理论,以便日后肩负起领导阶级的责任。</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一次见到她,感觉这是一位不苟言笑,甚至有点让人望而生畏的老太太。她穿着干净利索,个子不高,目光间透着犀利。我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就言归正传,和她聊起苏联著名人物,可是当我想说出那位“斯……”什么的时候,舌头感觉硬硬的,怎么也绕不过弯儿,正当我结结巴巴干着急的时候,她顺口就说出了他的全名,发音是那样清晰而流利,让我顿时尴尬不堪。可是,当我想继续这个话题的时候,她却话锋一转,问起了我的工作。我敷衍地说了几句,她却饶有兴致地说道,正好她宿舍的窗纱坏了,让我做几根固定窗纱的木条。这种木条需要又细又直,材质还要柔软,一般人还真做不好。但是对我来说却是易如反掌,因为我当时的工作是木模,也是木工中技术性最复杂的工种。我欣然答应下来,缓缓起身告辞。</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几天,我抽空做好了,便给她送过去(这属于私活,都是偷摸着下班后干的)。她客气地致谢,脸上依然是不苟言笑样子,我也不好再提及上次的话题,就离开了她的房间。</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曾经一直想不通,她为什么不愿意辅导积极求知的年轻人呢?后来明白了,多次运动对她的冲击太残酷了,弄得她不敢再提及政治人物和话题。唉,真是遗憾,不然在如此专家的指导下,我也许早就成为光辉事业的接班人,而不仅仅是会唱那首童歌而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