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飞到昆明租了个哈佛大狗开始了我们的云南之行。这是献给媳妇儿的生日礼物。计划昆明—大理——腾冲——芒市——-瑞丽——临沧——-勐海—-西双版纳——-普洱—-昆明 。这一趟下来预计十二天左右,希望能成为难忘之旅。</p>  <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p><p class="ql-block">     在最凉爽的季节,驾临最美的大理。</p><p class="ql-block">    历史名城大理座落于苍山洱海之间,一半是山色,一半是水景。大理城就在这山色与水景之间。苍山巍峨壮丽,山顶积雪终年不化,山间云雾缭绕,植被茂密,寒带、温带、热带植被层次分明;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内陆淡水湖泊,湖水清澈,水鸟翱翔,周边景色迷人。</p><p class="ql-block">     大理古城充满文艺气息和历史韵味;崇圣寺三塔是大理的地标建筑,造型优美,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大理城只是大理市的一小部分。古城是大理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古城外到处是民居,已将大理城淹没其中。古城的城墙还在,城内有不少文化古迹,像城门、文庙、武庙、大将军府,五华楼等都还健在。皇宫只剩遗址,镇南王府只是后建的一个影视城。</p>  <p class="ql-block">  特别想来大理主要源于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小说中提到多情好色、武功奇高的大理国皇子段誉,大理国皇帝段正明、段正淳,皇后刀白凤,以及四大恶人等,提到天龙寺的神技六脉神剑。书中关于大理国的描写不可谓不多,读来令人神往。此次前来就是想一探究竟,追忆古人。</p>  <p class="ql-block">  小说读多了,结果令人失望。大理皇宫早已不在,仅剩遗址;崇圣寺只见三塔,不见寺庙,更不见一个高僧。镇南王府只存在于小说中,更不见风流倜傥的段誉、段正淳。</p><p class="ql-block">    在大理,段姓是第一大姓,这倒是真的,是不是皇族后裔,大概也无人考证。</p><p class="ql-block">    大理有一座天龙八部影视城,里面既有大理国皇宫、天龙寺、还有西夏国皇宫、甚至还有慕容府。按小说的记叙西夏国皇宫应该在甘肃,慕容府应在苏州。这一个影视成却把相隔万里的三地集于一城,真是荒诞可笑,这就是小说,真信你就天真了。</p><p class="ql-block">     金庸捕风捉影,编出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大多靠的是想象,真让人钦佩不已!</p>  <p class="ql-block">         崇圣寺寺内曾有九位大理国国王出家修行,是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文化盛极一时的历史见证,也体现了古代大理各族人民精湛的建筑艺术。可惜经过民国时期的回民起义都毁于战火,形成有塔无寺的局面。现在所见的菩萨像等都是近年修建的,为了旅游而建倒是真的。寺内游人如织,不见香火,不见僧众,更不见刀光剑影、六脉神剑。</p>  <p class="ql-block">白族民居</p>  <p class="ql-block">  大理城白族民居。</p><p class="ql-block">        大理是白族聚居地,建筑以灰白色调为主。常见布局有“三坊一照壁”,即三栋带厦房屋和照壁围成院落,正房朝南面对照壁;“四合五天井”则是将照壁替换为一坊下房,形成四个院落和一个中间大天井。</p><p class="ql-block">      白族建筑多采用青瓦覆盖屋顶,墙体以白色粉刷为主,坡面屋顶线条流畅,与周边山水环境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      大理石头资源丰富,白族民居广泛采用石头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用于打基础、砌墙壁以及门窗头的横梁等。</p><p class="ql-block">       白族民居通常采用中原殿阁造型,飞檐串角,但多用石灰塑成或砖瓦垒砌,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艺术感。</p>  <p class="ql-block">武城门——武庙</p>  <p class="ql-block">  武庙</p><p class="ql-block">      大理的一大特色就是艺术气息浓厚。无论是民居建筑风格,还是庭院花园设计装饰,无论民居还是商铺,无论衣着还是头饰,处处都充满艺术感。好像全中国的文艺青年都集中到大理了,文化创意特别浓厚。漫步街头,在白墙灰瓦中体会沧桑的古意,在绿树繁花中尽享悠远的禅意。一棵树、几块石头、一个招牌、几支花朵,都装点的恰到好处,仿佛经过人工设计了一样,处处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充满艺术气息的庭院。</p><p class="ql-block">      大理的另一大特点是花多。山茶、玉兰、杜鹃、百合,报春、牡丹、芍药等等应有尽有,不愧为“七彩云南”,街头巷尾,室内室外,随处可见姹紫嫣红,争芳斗艳的花朵。</p><p class="ql-block">     云南产花,主要和这里的气候有关。温度、阳光、水分、土壤都适合花卉生长。在这里能把花养死可真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大理城中的现代艺术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理城发达的商业网点</p>  <p class="ql-block">龙龛码头的洱海风景</p>  <p class="ql-block">  喜洲古镇是白族民居建筑群,现存明、清、民国时期较完整的民居101院,加上现代承袭白族传统形式民居共约1500余院,有杨士云的“七尺书楼”、赵廷俊大院、严子珍大院等。</p><p class="ql-block">       白族的建筑艺术值得肯定,很有艺术气息和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镇内到处是商铺民居,商业化气息太浓。来云南看古镇,只看双廊古镇和喜洲古镇就足够了,其他古镇同质化严重,游览纯属浪费时间。</p>  <p class="ql-block">喜洲古镇转角楼,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喜洲古镇的大喜树。</p><p class="ql-block">        大理的美食十分丰富。这是因为这里既有汉族又有白族等少数民族,各民族的美食交相辉映,相互融合,品种繁多。二是这里物产丰富,苍山横跨寒带温带热带,不同的地理条件和不同的季节出产不同的物产,又临洱海,水产丰富,所以美食种类繁多。诸如各种口味的米线、菌锅、烧饵块、喜洲粑粑、乳扇、雕梅等等,还有遍地的鲜花饼。</p>  <p class="ql-block">  双廊古镇的洱海。</p><p class="ql-block">    双廊古镇的主要民族为白族,是云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有“苍海风光第一镇”之称。</p><p class="ql-block">      镇上有南诏行宫等建筑,可欣赏到洱海的绝美风光和苍山的壮丽景色。玉几岛岛上有杨丽萍的太阳宫、月亮宫等建筑,建筑风格独特,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每天有少量免费参观名额,需提前预约。因为我们没有预约,遗憾不能到内部参观浏览。</p>  <p class="ql-block">  对面的山是苍山,山下是洱海,山海之间是大理城。第一天到达大理已是夜晚,在大理城门附近住了两晚,出门就是步行街,甚是方便。步行街主要售卖旅游纪念品和当地特产,滇茶、银饰品、扎染的披肩衣物和各种食品水果饮料。这个步行街大多商品和全国其他地区大同小异,不同就是有云南特色。</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在大理第三晚住的民宿。大理分海东和海西两部分。大理古城在海西,富庶繁华,商铺林立,自然商业气息浓郁;海东则以景点和民宿为主,沿海路风景尤其美丽。个人尤其喜欢海东,静谧、悠闲、开阔、美丽。</p><p class="ql-block">      第三晚住的民宿就在洱海边的,打开成排的落地窗 ,直面苍山洱海,真正实现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宿五百多,这钱不白花!这一天是媳妇儿生日啊。</p><p class="ql-block">    这是双廊古镇康映夕舍民宿,民宿本身就带咖啡厅。冲上一杯咖啡,静静地坐在躺椅上,看着窗外一幅巨画,忘记了都市的烦嚣和吵闹。海西是人间,车水马龙,摩肩接踵;海东是仙界,辽阔静谧,悠闲自在。从海东望向海西,仿佛从仙界看向人间,热闹劳累的是他们,悠闲清静的是自己。</p>  <p class="ql-block">双廊古镇洱海风景</p>  <p class="ql-block">  双廊古镇中的杨丽萍的太阳宫。</p><p class="ql-block">     杨丽萍的太阳宫在玉矶岛上,一面临海(洱海),一面是密集的民居商铺。我不明白超凡脱俗的杨丽萍为什么选在闹市建这一座太阳宫居所?人间烟火、世俗陋气岂不熏染了这位仙人!</p>  <p class="ql-block">太阳宫</p>  <p class="ql-block">大理美食喜洲粑粑,名不好听,吃起来真香!</p>  <p class="ql-block">大理美食烤乳扇</p>  <p class="ql-block">  和丽江相比,丽江就是一个古镇,是热闹繁华,歌舞升平之世;大理不同,大理一半是烟火人间,一半是世外桃源。可能是年龄的关系,我更喜欢大理的世外桃源。两个人、一栋楼,一条狗、一只猫,一把长箫振林宇,半杯清茶悟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