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春草绿,今年,是父亲离开我的第二十五个年头。清明渐近,窗外的雨淅淅沥沥,打在窗棂上,也敲在我的心头,与父亲有关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p><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逢年过节,父亲总会亲自下厨,为一家人做一顿丰盛的饭菜。他系着那条洗得有些褪色的围裙,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是我童年里最温暖的画面。他最拿手的是红烧肉,精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随着锅里油花的滋滋声,肉块下锅,瞬间被煎至金黄,香味弥漫整个屋子。加入酱油、冰糖、八角等调料,小火慢炖,汤汁逐渐浓稠,色泽红亮诱人。父亲轻轻翻炒着肉块,动作娴熟又充满温情,仿佛在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摆满了一桌子饭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父亲总会给我们碗里夹菜。看着一个个盘子见底,父亲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p><p class="ql-block">农忙时节,父亲总会带着我回老家帮爷爷奶奶干农活。烈日高悬,田野间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父亲弯着腰,熟练地挥动着锄头,除草、松土,动作一气呵成。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顺着脸颊不断滑落,滴在土地上。我在一旁学着他的样子,有样学样地帮忙,却总是笨手笨脚。</p><p class="ql-block">父亲常对我们说,未来要靠自己努力。尽管家境不富裕,他还是为我们准备了书桌和台灯,让我们安心学习。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我们三姊妹成绩优异,都考上了大学,父亲也以我们为傲。</p><p class="ql-block">父亲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为了照看爷爷奶奶方便,时常把他们接到城里居住。他还是一个孝顺的女婿,在外爷去世后,把外婆接到身边赡养。他的这些言传身教,对儿女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们兄妹从小就懂得孝敬老人,承担家庭责任,和睦相处。</p><p class="ql-block">父亲爱听秦腔,收音机常年相伴,那咿咿呀呀的唱腔,是他生活里的一抹亮色。周末,他会和我们一起打牌、打麻将,逢年过节还会举杯同饮,那些温馨的画面,至今仍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后来,父亲患病住院,在西安的那段日子,我日夜守在他身旁。一个雨天的下午,父亲突然提出要去登陕西广播电视塔。他不顾身体虚弱,拉着我,一步一步向塔顶走去。每走几步,他都要停下来喘口气,但眼神却异常坚定。到了塔顶,俯瞰整个西安城,雨雾中的城市朦胧而美丽。父亲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的眼神里,满是对这座城市的眷恋,也有对我的不舍与牵挂。我们在塔顶静静地站了很久,谁都没有说话,却仿佛将彼此的心意传递。那天他精神很好,从南郊一路走回医院,谁能想到,那竟是我们最后的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父亲走了,走得匆匆,没留下只言片语的嘱托。如今,我常常在梦中与父亲相见,他还是穿着那件朴素的蓝中山装,微笑着看着我。醒来后,泪水浸湿了枕头,心中的思念愈发浓烈。</p><p class="ql-block">父亲虽已离去,但他的爱从未消散,他的音容笑貌,永远刻在我的心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