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宜宾⇨南溪</p><p class="ql-block">今天将开启伟大长江的主旋律行程,而几天前陪伴我的锦江岷江和大渡河等,都只是长江的支流,就算是长江行的序曲吧。现在我要做的是整理装束,向着长江奔流的方向进发,目标上海崇明岛长江入海口,想着都有点小激动。2025年3月26号,我要记住这个日子。</p> <p class="ql-block">赵一曼烈士的母校。</p> <p class="ql-block">万里长江第一大桥。</p> <p class="ql-block">借着五粮液的浓香,宜宾怎么招过来这么多好大学。</p> <p class="ql-block">四川大学宜宾校区。</p> <p class="ql-block">不要太奢侈了吧?对一个骑行者这也太关照了,必须给宜宾点赞!</p> <p class="ql-block">宜宾有一种无人驾驶公交车,它是沿着马路上喷涂的特殊记号自动行驶的,名字叫宜宾智轨。很厉害!</p> <p class="ql-block">左丹霞,右长江,俺在它俩的中间骑行,简直不要太爽。</p> <p class="ql-block">今天自始至终不离不弃,就这么被她呵护着,长江真好。</p> <p class="ql-block">南溪长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我进入了古城南溪。</p> <p class="ql-block">一座千年历史的古城古街。</p> <p class="ql-block">我军总司令朱德爷爷的旧居就在南溪古镇的官仓街里,我也是专程到此一拜的。</p> <p class="ql-block">这幅字是朱和平为爷爷书写的。</p> <p class="ql-block">朱老总手书。</p> <p class="ql-block">远走云南之后,朱德就再没回过家。一直到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他才能重新和家里通信。朱德说: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p> <p class="ql-block">1943年,朱德收到侄儿的信,知道体弱的钟太夫人在有生之年很想见他一面,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他未能实现母亲的愿望。1944年,钟太夫人在家乡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就是这样一位平凡母亲,她将对儿子的爱升华成了对祖国的爱,她是伟大的!读完真让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第一封信:1937年9月5日,朱德即将率八路军总部奔赴华北抗日前线的时刻,化名“刘钟”,给前妻陈玉珍写了分别十年后的第一封家书,了解双方母亲及家属情况,告诉家人自己已上抗日前线,“我们有信心并有把握打胜日本。”并告之“我从来没有过一文钱”,如有人来前线“需带一些钱来我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封信:1937年9月27日,在山西五台山南茹村给陈玉珍回信写了第二封家书:要求“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我们的军队是一律平等待遇,我与战士同甘苦已十几年,快愉非常”“我为了保持革命军队的良规,从来也没有要过一文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封信:1937年11月6日,朱德在抗日烽火中给陈玉珍写下了第三封家书:对家境惨状是预料之事;母亲饿饭,实不忍闻。望变卖书籍和部分产业,周济母亲,以终余年;自己仍无薪水,工作照旧,“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p> <p class="ql-block">这是信的原件。</p> <p class="ql-block">朱德同志的第三任妻子陈玉珍老家在现今仙临镇联盟村人头山下,靠耕种为业。陈玉珍的父亲陈芳洲,大伯陈芳敏,早年在仙临以耕种为本,后有了一些积蓄,于是兄弟俩进城在官仓街置办了集居住和手正升制白糖作坊于一体的房产(即今朱德旧居),通过多年的经营,到民国初年已积攒相当家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家兄弟比较开明,在封建思想尚未被清除的时代,支持儿女上学堂,接受进步思想教育。辛亥革命成功后,陈玉珍放小足,剪短发,穿素裙,亭亭玉立,文静大方。随舅父孙炳文学外语,听古文,晓历史,胸存大志。陈玉珍曾参加过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916年的讨袁运动,她对家人说,如果不是她看得上的男子,她就拒绝考虑婚事。1916年6月护国战争结束后,朱德任滇军25团团长,驻防泸州、南溪一带,1917年春与南溪知名人士孙炳文结识成为莫逆之交,1917年6月,朱德经部属介绍与陈玉珍结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2年5月,陈玉珍说服家人变卖部分田产和房产,资助朱德赴欧寻求革命真理,1922年11月,朱德在德国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后二人再没能见面。</p> <p class="ql-block">朱德与陈玉珍结婚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7年6月,朱德部属陈平辉介绍堂妹陈玉珍与朱德相识。朱德一生戎马,其妻萧菊芳病逝后,他们幼小的儿子朱琦无人照料,朱德与陈玉珍相识接触后,意气融合,发现彼此都有许多共同的爱好,不久后结为夫妻,朱德将年幼的朱琦接到南溪交由陈玉珍抚养。</p> <p class="ql-block">朱德夫妇俩在南溪一起生活了六年,遗憾的是没有留下后代,这是夫妇俩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当年算是好东西了。</p> <p class="ql-block">睹物思人,老一辈革命家太不容易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其实是朱德的岳父家,在南溪镇里算是殷实人家了。后来为了革命,朱老总没能照顾到妻子王玉珍一家人。舍小家,为大家,朱爷爷您老人家大义啊!</p> <p class="ql-block">出来纪念馆,到官仓街转转,有点特色。</p> <p class="ql-block">主打一个快乐为上。</p> <p class="ql-block">官仓古街。</p> <p class="ql-block">城墙初为土城墙,明代改建为石城墙,城墙初建时有城门九座,由于战争及古城改造,现仅存“望赢门”,“文明门.“广福门,三座古城门,现存城墙长1109米、平均高6米、宽0.5米,其中,位于中轴线上的“文明门”素有“万里长江第一门”之称,是古城南溪的象征和标志,和码头浑然一体,鶴雄壮现、气度非凡。</p><p class="ql-block">南漢古城楼城墙是迄今为止长江沿岸保留最为完整的防御工事,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这段是广福门</p> <p class="ql-block">川南人的生活节奏就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长江边上。</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老榕树。</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万里长江第一门:文明门。</p> <p class="ql-block">古城门的周遭及码头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今天气温32度,生意不好,生活不易啊。</p> <p class="ql-block">天太热了,歇歇。</p> <p class="ql-block">长江水位警戒线。</p> <p class="ql-block">古码头。</p> <p class="ql-block">古城自有风凉地儿。</p> <p class="ql-block">古法剃头,老有范了。</p> <p class="ql-block">驻足岸边,远望长江东去的态势,知道自己也该找个地儿了,来到新地方,就是一天行程的结束,该收工了。</p> <p class="ql-block">行迹图,里程不多,只为参观朱爷爷旧居,只为触摸一下古城门的瘢痕,一路伴着长江行进,这种机会能有几回。</p> <p class="ql-block">南溪古镇的海拔高度。</p> <p class="ql-block">这天,岂是暖和?过来试试,热屁了。南溪古镇里的特色小吃太多了,有古城门,有长江水,好地方啊。今晚还是飞猪上下的单,订的7天快捷酒店,76元一晚,条件非常好。明天去泸州,也是满城尽是老窖香的地方,有美酒,有大江,有竹海,还有什么?明天见。</p> <p class="ql-block">水调歌头·长江行</p><p class="ql-block">春日锦江别,今赴大江东。往昔诸水如序,今日始和融。怀揣豪情千万,直向崇明奔去,心涌浪难封。三月廿六日,此志刻心中。</p><p class="ql-block">南溪地,瞻帅府,敬朱公。古城旧巷,寻觅踪迹意无穷。石筑城墙仍在,见证兴衰数载,唯剩几门雄。望水思行旅,日暮觅归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