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厂记忆

明媚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松花江畔,有一座被时光遗忘的社区——哈尔滨船厂社区。踏入这片土地,就像翻开一本尘封已久的老相册,每一帧都写满了历史的沧桑与厚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里的时间仿佛停滞在上世纪。”漫步其中,红砖筒子楼沉默伫立,墙面的红砖历经岁月的侵蚀,颜色不再鲜艳,却更添古朴韵味。斑驳的供销社,门窗陈旧,玻璃上蒙着一层薄薄的灰尘,仿佛还能看到当年人们排队购物时热闹的场景。东北商船学校旧址隐匿在杂草丛中,残垣断壁在风中静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这里是哈尔滨最老的船厂家属区,始建于1928年,曾经,它是东北造船业跳动的“心脏”,无数船只从这里驶向江河湖海,承载着梦想与希望;如今,它却似一座被繁华遗忘的孤岛,在岁月的洪流中独自坚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老人们回忆起过去,眼中满是骄傲与怀念。这里曾是最“洋气”的社区。职工俱乐部里,放映机投射出的光影,照亮了无数个欢乐的夜晚;篮球场上,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热血与激情在这片土地上肆意挥洒;供销社前,人们排着长队,只为抢购一台电视机,那是计划经济时代独有的热闹与期盼。船厂工人月薪39元,在当时远超普通市民,还能分到小洋楼,这份优渥的待遇和体面的生活,让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而对于70后来说,这里的江边是童年的欢乐场。他们在江边捉鱼,溅起的水花是童年最灵动的音符;偷偷爬上大船,闭上眼睛,幻想自己驾驶着巨轮乘风破浪,那是独属于他们的冒险与梦想。那些在船厂社区度过的童年时光,是他们心中最珍贵的宝藏,承载着三代人的青春记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的船厂社区,与隔壁现代化的哈尔滨大剧院形成了鲜明对比,宛如两个世界。棚户区的屋顶压着塑料布,每逢雨天,滴答的雨声仿佛是岁月的叹息;道路泥泞积水,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厚重里。但正是这种衰败,赋予了它一种独特的“末日美学”。每一扇掉漆的木窗,像是一只深邃的眼眸,见证了社区的兴衰荣辱;每一块锈蚀的船厂牌匾,都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成为历史无声的诉说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城市发展的浪潮中,哈尔滨船厂社区或许终将被时代的洪流淹没,但它所承载的记忆,将永远留存在人们心中。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那些辉煌与落寞、欢乐与悲伤,共同交织成一曲动人的岁月之歌,在松花江畔悠悠回荡,永不落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