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1、红砖古厝 焕发异彩</h3> <h3> 涵江《知青驿站》建在涵江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陡门头31号,站长陈树云先生民宅内。2023年4月22日揭牌成立。</h3> <h3> 《知青驿站》馆舍是一座清朝未年民国初期合院式古民居中的一部分,为二进带中间天井的红砖古厝。初期使用面积65平方米,展线长度26米。<br> </h3> <h3> 知青驿站第二进中厅实景</h3> <h3> 2024年底,知青驿站在政府安排下闭门修缮,全面提升品质,并扩大展厅,增设配套阅览室、书画室、茗缘茶室、音乐室,现在重新开放。</h3> <h3> 《知青驿站》阅览室两个满架图书柜,存书几百册,由知青和社会各界捐赠。(分政经类,地志类,知青作品类,文学艺术类,健康养生类,综合类)。</h3> <h3><br>2、难忘芳华 展厅布置</h3> <h3> 走进驿站大门,迎面就是驿站知青文化主展厅。满墙展板,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h3> <h3> 泛黄的黑白照片,跨越时空,真实完整地再现了知青们当年生活的点点滴滴,承载着知青的历史,唤醒知青的记忆,彰显知青精神,传播知青文化。</h3> <h3> 除了历史照片外,还有被人民日报人民号转载的纪实文章《飘逝的山花》。</h3> <h3> 还有李庆霖写给毛主席的信及毛主席回复。</h3> <h3> 特设的驿站风釆,介绍驿站一些活动及各地知青的互动。</h3> <h3> 起初我们在驿站只设立大洋专栏,后来莆田赴各地插队知青纷纷来到驿站,我们觉得只有大洋一家不能反映莆田上山下乡的整体,所以决定扩版,现在有莆田各地知青的照片,后厅还特设连城专板。(连城是莆田上山下乡规模最大,人数最多)</h3> <h3><br>3、领导关怀 人文交流</h3> <h3>特色驿站 媒体关注</h3> <h3>特色驿站 媒体关注</h3> <h3>特色驿站 媒体关注</h3> <h3>特色驿站 媒体关注</h3> <h3>特色驿站 媒体关注</h3> <h3>特色驿站 媒体关注</h3> <h3> 莆田县萩芦水办知青李良模(前排中)等人参访涵江《知青驿站》。</h3> <h3>国际友人 参访驿站</h3> <h3>国际友人 参访驿站</h3> <h3>国际友人 参访驿站</h3> <h3><br>4、精心策划 活动掠影</h3> <h3><br>5、峥嵘岁月 历史照片</h3> <h3> 1976年9月26日,第一批福建赴新疆上山下乡知青,在福州市合影留念。</h3> <h3>第一批福建省赴新疆知青名单:<br>(按姓名笔划顺序)<br>于榕(女)、吴素琴(女)、张金涌、陈文水、陈建山、肖世贵、林文松、林金城、徐焕新、赖振峰、赖德洪、方金添、甘国荣、冯婷婷(女)、郑筱雷、吴文忠、陈东升、陈涵聪、宋晓明、何珍宝(女)、林丽华(女)、林锦宏、柯淑云(女)、涂泽民、黄瑞荣、游玫(女)、彭志聪、魏锦梁、龙志明(女)、李振宇、钟卫钢、郭桂荣、翁祖燊、李桂英(女)、刘宝玲(女)、金士荣、张雅芳(女)、张耀明、陈建南、蔡亚静、黄益生、车建平、王功坚、高文才、陈宇明、林国铭、黄璧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