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石榴开花籽连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刘庆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立冬甫至,滇南哀牢山,燕雀噤声,寒意四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北风漫过褶皱的坝子,攀上水墨画里的富东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富东村,位于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者孟彝族乡南部。富东是傣语小坝子头上的寨子的意思,这里主要居住着哈尼族、彝族、汉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朱国军往火塘添了一块木柴。火塘,千百年来保持着亘古不变的温度,火塘里热气腾腾的茶壶里,泡出热气腾腾的茶叶,热气腾腾的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给了我倒了一碗酽茶,慢慢开始他的讲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父亲朱正福出生于1915年4月,墨江县新抚镇平掌村人(原属镇沅县新抚区),为人豪爽耿直,做事雷厉风行,曾代表镇沅县卡多(哈尼族支系)头人参加了在宁洱召开的全区第一次民族代表会议,被选为会议主席团成员。1951年1月1日,亲历了‘剽牛盟誓’‘喝咒水’,还在民族团结誓词上‘签名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害怕讲漏了什么,缓缓起身,进屋仔细查找资料。不一会,他拿了厚厚一沓资料。这里面有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碑代表后代的回信的复印纸,有盟誓代表后代赴京参观访问、到普洱参观考察的照片、活动手册,有市委统战部赠给的《碑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论》等书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9月25日,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一封满载亲切关怀和谆谆嘱托的书信送达民族团结誓词碑所在地——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各族人民欢欣鼓舞,我有幸在民族团结誓词碑前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朱国军双手捧着总书记回信的复印件,声音哽咽:“父亲临终前总说,当年在誓词碑上刻下名字的刹那——”他指尖轻触“这是他这辈子最骄傲、最光荣的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朱正福幼年曾入私塾就读三年,为避抓丁之祸,长期藏匿于白连乡(今孟弄、新安一带)的箐林深处。1949年家乡解放,他即刻投身党领导的群众动员工作,加入民兵组织在新抚塘上街一带堵截逃窜的国民党第八军一七〇师残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0年12月10日—1951年1月1日,朱正福在宁洱县参加全区第一次民族代表会议,代表刚刚到时,由于生活不习惯,有的挂念家里,有的听信谣言,怕以后不得回去,后来编了小组,边学习讨论边参观,生活学习正常起来,代表们才安下心来。12月26日,赴京代表返回宁洱,给大会注入新的活力,大家听取报告和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表示,要相信共产党,拥护毛主席,要搞好民族团结,发展生产,保卫边疆。会议强调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团结,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消除民族隔阂。加强民族团结,多打粮食,改善生活,过好日子。提高警惕,严防美蒋间谍特务、残匪的破坏活动,保卫胜利果实,巩固国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1年元旦,在普洱红场隆重举行千人参加的民族团结剽牛饮血酒发誓结盟仪式。在大会主席张钧书记喝完最后一口鸡血酒后,带着大家宣誓:“我们廿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郑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宣誓后,在一块鲜艳的红布上,各族代表争先恐后地签字,朱正福也郑重签上自己的名字。代表们兴奋地说:“今后我们有去有来,听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话,好好地团结,永不变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11月5日,朱国军作为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安排赴京参访,他第一次坐动车、坐飞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时,他的脑海里突然涌现出六十年前他父亲带着他,从孟弄富东出发,经南捆、翁海、大草坝、大沙坝、界牌,两天到新抚塘上街,又经蒲叶河、羊山岭、阿娜坡、团山、寿福,走一天才到古城,再经梅子街、德安、大黑树、磨黑,又走了两天才到宁洱。而现在,出门就是高速公路,坐汽车两个小时就到宁洱。从宁洱坐动车,不到两小时就到昆明。他感叹道:“如今的交通与父辈时期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我能轻松坐火车、坐飞机,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团结的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谈到北京之行,朱国军眼眶湿润,十分激动。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誓言不朽 同心永结 续写华章》的相册,里面有赴京参访团天安门广场观礼升国旗、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向毛主席纪念堂献花、参观天安门城楼、参观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登八达岭长城参观等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1月6日凌晨四点,我们身着民族盛装,满怀激情,开始前往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尽管当时北京的气温仅有1℃,我们内心十分期盼这一神圣的时刻。”他说,“三军仪仗队护旗而出,铿锵响亮的脚步,响彻天安门广场,我顿感热血澎湃!”</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