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三日Citywalk

buwei

<p class="ql-block">三十多年前曾到过贵阳,记忆里贵阳道路狭窄,起伏的石板路走起来不容易。路边有很多卖烤豆腐的小摊,吃客搬个小板凳围炉而坐,<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块的豆腐在铁架子上烤到黄脆,</span>用竹签子划开一个小口,把拌着辣椒、香菜的酱汁灌进去就能吃了,这次在贵阳三天,记忆中的美味已经不见踪影,有点儿遗憾。重游贵阳,深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飞速发展。<span style="font-size:18px;">就像一位久别重逢的老友,有着熟悉的亲切感。30多年的时光,</span>改变的是城市的面貌,不变的是温暖的烟火气,全新的惊喜和感动 。 三天行程安排:</p><p class="ql-block">第1天上午:青岩古镇(另见美篇“漫步青岩古镇”);下午:北天主堂—大觉精舍尖楼—文昌阁—老东门遗址—甲秀楼</p><p class="ql-block">第2天上午: 贵州省博物馆—阳明祠—市东巷涂鸦墙;下午:龙禧苑(串串楼)—花果园社区(兰花广场、双子塔)—白宫</p><p class="ql-block">第3天上午:喷水池广场—黔明古寺—达德学校旧址;下午:黔灵山公园—机场。</p> <p class="ql-block">贵阳北天主堂是天主教贵州教区的主教座堂,也是贵州全省天主教中心和最大的教堂。</p><p class="ql-block">1781年天主教传入贵阳,1798年教徒集资修建了天主堂,成为现在北天主堂基地一部分。1875年教堂遭火灾焚毁,1876年重建完成。教堂正面高大牌坊,满布彩色中国画风格的山水花鸟人物浮雕非常精美。<span style="font-size:18px;">1985年贵阳市人民政府拨款修缮,2001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大觉精舍(正在修缮中,不能参观)</p><p class="ql-block">1924年建成,由清末民初贵州著名实业家华之鸿出资修建,作为私家供奉禅院。当时华之鸿还用家资创建了新式学堂、日报和出版印刷机构等,为贵州文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贵州广播电台租用大觉精舍为办公室及播音室,后来精舍所在街道因此得名电台街。贵阳解放后,大觉精舍由市人民政府管理,市教育局和文化局等曾在此办公。1981年被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老东门遗址</p><p class="ql-block">贵阳老东门遗址是贵阳仅存的明代老城门遗址,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贵阳内五门之一。明万历十九年改称永安门,民间称为老东门。城门曾被毁,仅存一段古城墙,2000年,贵阳市人民政府在原址上修复了部分城墙及城门洞。</p> <p class="ql-block">甲秀楼是贵阳的标志性建筑,甲秀”寓意“科甲挺秀”。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天启元年(1621年)被焚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由巡抚田雯重建,后续又多次进行重修,使得甲秀楼得以保存至今。甲秀楼体现了当时贵州巡抚希望贵州人才辈出、文运昌盛的美好愿景。</p> <p class="ql-block">贵州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贵州省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造型为菱形巨石,外墙采用地方页岩片石垂直叠放,据介绍设有自动开关控制系统,具有生态呼吸功能。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菱石虽小,内蕴贵州文化千山千岛”为建筑构思理念。博物馆</span>藏品丰富,出土文物、化石标本、近现代文物、民族民俗文物等共8万余件/套,其中,宋代鹭鸟纹彩色蜡染褶裙展现了古代高超的蜡染技艺,东汉铜车马则反映了当时的青铜铸造水平和工艺特色。</p> <p class="ql-block">阳明祠</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为纪念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而建。</span>贵州巡抚庆保重修扶风寺时在寺南新建阳明祠,但因多种原因未能建成。光绪五年(1879年),贵阳贤达重修阳明祠,四川总督丁宝桢等捐资襄助建成。阳明祠建筑包括阳明祠、尹道真祠、扶风寺三部分。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市东巷涂鸦墙</p><p class="ql-block">贵阳市东巷涂鸦墙位于云岩区文昌阁街道,是云岩区的2023年街道改造工程。改造团队由二十多位来自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美术专业的学生以及贵阳市第十九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等组成的艺术团队完成创作。整体设计分为国潮、新生活、历史时光记忆、抽象艺术涂鸦等,创作团队以小巷墙面、电箱、门窗等为画布,将老百姓生活老旧小巷改造成一条艺术长廊,让艺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龙禧苑</p><p class="ql-block">贵阳观山湖区龙禧苑小区内有四栋独特建筑,45层的高楼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半圆形阳台是其最大特色,阳台地面有多种颜色地砖,从远处看像一串串烤面筋,因而被称为“串串面筋楼”。航拍俯视出来还是挺有意思的,像几根巨大的烤面筋从地里长出来一样~</p> <p class="ql-block">花果园社区:兰花广场-双子塔</p> <p class="ql-block">贵阳花果园社区是一个规模庞大、功能齐全的大型社区,40层以上的楼房就有300多栋,入住人口55万人,最多可容纳70万人,差不多是贵阳人口的十分之一,据称是亚洲最大的小区。这些高楼楼间距较窄,整体建筑密度大,被称为“石头森林”。我这个从北京来的人也被这里的高楼密度震撼了!</p> <p class="ql-block">花果园双子塔是贵阳的地标性建筑,2016年建成,分东(A座)西(B座)两座塔楼,两塔建筑总高度分别均为334.35米和406米,地下5层,地上66层。东塔是集金融服务、商务办公、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规模复合型金融商务区; 西塔是豪华酒店。</p> <p class="ql-block">白宫</p><p class="ql-block">贵阳白宫的正式名称是“花果园艺术中心”,是贵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也是庞大的花果园社区的一部分。建筑采用巴洛克风格,融合了欧式建筑元素与中国传统风格,尖顶、雕花阳台、对称设计,整体呈白色,宛如欧洲中世纪的皇宫。“白宫”作为艺术中心,会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和艺术交流活动,内部设有商务中心,提供会议室租赁等服务,同时也配套餐厅、咖啡厅、酒吧等休闲设施。据说白宫的夜景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喷水池广场</p><p class="ql-block">贵阳喷水池广场位于云岩区中华路与延安路交会处,是贵阳老城区的中心地带,这里见证了1920年代当时的贵州省长周西成主政贵州时推动的市政建设的事迹。当时喷水池一带是贵阳城北的入口,周西成主持修建的贵州第一条现代公路——贵赤公路(贵阳至赤水)和贵南公路(贵阳至广西)均以此为起点之一。2010年,为缓解老城交通压力,拆除喷水池环岛,现在是繁忙的十字路口。</p> <p class="ql-block">黔明古寺</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末,重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贵州省佛教协会、贵阳市佛教协会均设于寺内,是贵阳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寺内保存有清乾隆三十六年重修黔明寺碑记三块,还有大雄宝殿内的释迦牟尼坐像、大悲阁内的千手观音像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寺院被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列为全国重点寺院。</p> <p class="ql-block">达德学校旧址原是元代修建的南霁云庙,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和增修,改建为忠烈宫。</p><p class="ql-block">1901年,黄干夫、凌秋鹗等人在此成立算学馆,1912年正式定名达德学校。达德学校在贵州率先创办女学和幼稚园,拥有第一个女教师,倡导女子不缠足的“天足”运动,首次实现白话文教学,创办贵州第一份教育杂志,第一个派遣毕业生到国外留学,被誉为贵阳新学教育的启蒙。在贵州历次革命运动中,达德师生都积极投入其中,成为贵州民族运动和民主革命斗争的先锋。王若飞、黄齐生等一大批达德师生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宝贵的生命。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黄齐生、王若飞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黔灵山公园</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57年,原名为“黔灵公园”,2009年更名为“黔灵山公园”,大罗岭海拔1396米,为贵阳中心区第一高峰。</p> <p class="ql-block">麒麟洞:原名唐山洞,洞内钟乳石悬垂,最大的一块钟乳石酷似麒麟,故而得名,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抗日战争时期,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曾先后被幽禁于此。</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1941年5月,张学良因患阑尾炎到贵阳中央医院手术,术后于7月中旬被转移到麒麟洞养病,直至1941年11月被转移。</p><p class="ql-block">杨虎城:1949年2月至8月,杨虎城将军被蒋介石幽禁在麒麟洞7个月,后被转移到重庆遇害。</p> <p class="ql-block">黔灵公园的猴子非常著名,这些猴子主要是猕猴,20世纪80年代初,30余只圈养逃跑的猕猴形成初代黔灵猴,经过多年生存繁衍,逐渐转变为半野生种群。由于公园生态环境良好、食物来源充足,猕猴种群数量增长迅速,据介绍目前形成了8个种群,数量达千只左右。</p> <p class="ql-block">在黔灵公园蹭拍的鸟儿🐦</p> <p class="ql-block">街景</p> <p class="ql-block">脆哨</p><p class="ql-block">贵阳脆哨是贵州省贵阳市的一种特色美食,起源于古代贵阳,当时物产匮乏,农民一年只杀一次猪,为了保存猪肉,人们将猪后颈上肥瘦相间的肉切成丁,炸去水分,再加入调料焙透,便制成了口感脆硬融合肉香和酱香的脆哨。</p><p class="ql-block">贵阳人吃脆哨可以直接舀在煮好的面条上当臊子,我吃过的肠旺面中就加了脆哨,脆哨还可以搭配青菜炒,在炒饭、火锅、糯米饭等食物中加入,增添香味。</p> <p class="ql-block">蒋家肠旺面是贵阳的一家老字号肠旺面店,特殊之处在于面条用鸡蛋、鸭蛋混合制成,不加水,类似竹升面的口感,脆而不生,富有弹性。蒋家肠旺面多次被央视报道,2023年因香港特首李家超的光顾而爆火。</p> <p class="ql-block">正宗花溪牛肉粉</p><p class="ql-block">贵阳花溪王牛肉粉是贵州贵阳的特色美食,牛肉选用贵州本地自然放养的黄牛肉,米粉采用纯手工制作,吃起来有韧劲。牛骨熬制的汤底,有些油腻。</p> <p class="ql-block">丝娃娃</p><p class="ql-block">贵阳丝娃娃是贵州省特有的风味小吃,用筷子夹起一张面皮,将各种喜欢的素菜丝包成上大下小的兜形,放入酥黄豆等,再浇淋上兑好的辣椒汁,因其形状就像被子包着婴儿一般,被称之为“丝娃娃”。</p> <p class="ql-block">土家豆米火锅</p><p class="ql-block">土家豆米火锅是贵州特色火锅的汤底,制作方法是将白芸豆提前浸泡数小时,煮至豆米软烂但不破碎做为基础,然后加入切好的肉类煸炒出香后倒入汤中,再放入姜、蒜、辣椒等调料,一同熬制汤底。个人感觉不错啊!</p> <p class="ql-block">贵州地铁二号线某车厢铺天盖地的广告。</p> <p class="ql-block">贵州很多地下通道、地铁、酒店大堂都是用水清洗拖地,经常是湿漉漉的,虽然干净,但走在上面真得小心翼翼,别趴下。</p> <p class="ql-block">拍摄记录时间:2025.3.10-12</p><p class="ql-block">整理完成时间:2025.3.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