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中国 广东(2025年春)

赵红

<p class="ql-block">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接广西,南邻南海。</p><p class="ql-block">总面积17.98万平方千米,2023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2706万人。</p><p class="ql-block">广东省语言复杂多样,主要有粤、客、闽三大汉语方言。</p><p class="ql-block">广东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多种地貌类型,地势总体北高南低。</p><p class="ql-block">广东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活动,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南海郡、象郡、桂林郡,也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清初,广东省名称正式使用。</p><p class="ql-block">广东处在南海航运枢纽位置上,同时是中国外贸外资大省、民营经济大省、全国制造业大省。同时也是农产品进出口大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之首。</p><p class="ql-block">广东也是中国生育第一大省,外来人口数量居全国之首。自古就是中国海上贸易和移民出洋最早、最多、最广的省份。</p><p class="ql-block">广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人文氛围。</p><p class="ql-block">广东省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为。</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我参加中国国际旅行社的旅行团“粤港澳”双飞六天旅游,费用是3399元。下面是广东地区的旅游记录。</p> <p class="ql-block">一、广州市</p><p class="ql-block">1、广州黄埔军校</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中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大门上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是孙中山先生亲自题写的,横批为“革命者来”。</p><p class="ql-block">这副对联不仅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也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追求。‌</p> <p class="ql-block">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东郊的黄埔建立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通称黄埔军校。</p> <p class="ql-block">在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前,这是一所国共合作的革命军事学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廖仲恺任校党代表,蒋介石任校长。</p> <p class="ql-block">学员教室</p> <p class="ql-block">学员宿舍</p> <p class="ql-block">军校餐厅</p> <p class="ql-block">四菜一汤</p> <p class="ql-block">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恽代英、萧楚女、熊雄、聂荣臻以及其他同志,曾经先后在这个学校担任政治工作和其他工作,以革命精神为当时的革命军队培养了大批骨干,其中包括不少的共产党员和共产主义青年团员。</p> <p class="ql-block">2、珠江夜景</p> <p class="ql-block">珠水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夜晚沿江华灯闪烁景色不错。</p> <p class="ql-block">二、佛山市</p><p class="ql-block">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最初名为祖堂,供奉北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里面供奉道教真武玄天上帝,是中原人南迁到岭南时所带来的北帝崇拜的产物。</span></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重建并扩建,保留明清建筑风貌,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佛山祖庙建筑群占地3500平方米,祖庙整座建筑多用木石材料,斗拱梁架全用坚实的木料接榫构成,殿堂屋脊以石湾陶塑(瓦脊公仔)装饰,四周墙壁镶有大量砖雕、灰雕,殿内摆设有木雕、石雕、铁铸、铜铸、锡铸艺术品,堪称一座艺术殿堂。</p><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20日,佛山祖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砖雕</p> <p class="ql-block">玲珑剔透的木雕</p> <p class="ql-block">三、珠海市</p><p class="ql-block">1、珠海歌剧院(日月贝)</p><p class="ql-block">珠海大剧院,又称“日月贝”,是中国唯一建设在海岛上的歌剧院,位于珠海市情侣路野狸岛海滨。其总建筑面积约5.9万平方米,由一大一小两组“贝壳”组成,分别称为“大贝壳”和“小贝壳”,最大高度分别为90米和60米。白天呈现半通透效果,夜晚则像月光一样晶莹剔透。</p><p class="ql-block">设计理念‌</p><p class="ql-block">“日月贝”的设计灵感源自名画《维纳斯的诞生》,象征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从贝壳中诞生,寓意珠海对海洋文明的拥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造型还融入了“珠生于贝,贝生于海”的意境,与珠海的城市精神相契合。</p> <p class="ql-block">2、珠海渔女</p><p class="ql-block">珠海渔女石雕身高8.7米,重量10吨,由70件花岗岩石组合而成。珠海渔女的形像颈戴项珠、腰系网具、裤脚轻挽、双手高举一颗晶莹璀璨的珍珠、面容带着喜悦而又含羞的神情,向世界昭示着光明,向人类奉献珍宝。</p> <p class="ql-block">四、中山市</p><p class="ql-block">告别珠海,趁车前往中山,沿途看到的都是水产养殖的池塘</p> <p class="ql-block">农民的房子建在水边</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故居</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孙中山兄长孙眉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修建而成的。</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和民国元年(1912年),孙中山都曾在此住过。</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独具特色的两层楼房。一道围墙环绕庭院。楼房外立面仿西方建筑,红墙、白线、绿釉瓶式栏杆,上下层前廊施7个连续券拱。屋顶女儿墙正中饰有光环,下塑一只口衔钱环的蝙蝠。楼房内部设计则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厅后是孙母住房。左右两个耳房,右耳房是哥哥孙眉住房,左耳房是孙中山卧室。四壁砖墙呈砖灰色,划白砖线。窗户在正梁下。居室四面均有门通向街外。</p> <p class="ql-block">正厅</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的卧房</p> <p class="ql-block">参观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像</p> <p class="ql-block">文物原件</p> <p class="ql-block">愿先生夙愿早日实现</p> <p class="ql-block">五、江门市</p><p class="ql-block">1、梅家大院廊柱骑楼</p> <p class="ql-block">梅家大院</p><p class="ql-block">即汀江圩华侨建筑群,位于广东省台山市端芬镇大同河畔,于1931年由当地华侨以及侨眷侨属创建。</p><p class="ql-block">大院占地面积80亩,108幢二至三层带骑楼的楼房,呈长方形排列,鳞次栉比,整齐划一,中间有40亩专供商贩摆卖商品的市场空地,俨如一座小方城。</p> <p class="ql-block">这个院子的特点是完整保留了民国特点,有些民国题材的把这里作为外景地。电影《让子弹飞》有这里的镜头。</p> <p class="ql-block">广东人具有经商头脑,一层一般都是商铺,连廊是为了下雨天顾客行走方便</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院落由政府出租给商户做生意</p> <p class="ql-block">大院门口有个小博物馆,里面介绍了院落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2、浮月村碉楼群</p><p class="ql-block">浮月村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斗山镇,因村内15座风格独特的“洋楼”而闻名,被誉为“最美花园式侨村”和“台山新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些洋楼不仅是浮月村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浮月村的洋楼主要建于民国时期,由旅居海外的华侨回乡建造。这些华侨在海外创业成功后,将资金和设计图纸带回故乡,建造了兼具居住与防御功能的庭院式别墅建筑。</p> <p class="ql-block">最早的洋楼“惠华居”建于1917年,而最晚的“国庐”于1936年完工。</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路标</p> <p class="ql-block">浮月村的洋楼融合了西方建筑艺术与岭南传统风格,具有以下特点:</p><p class="ql-block">‌建筑形式‌:多为三四层高,楼顶采用穹顶设计,阳台装饰有古希腊列柱式,展现了中西合璧的独特美感。</p><p class="ql-block">‌建筑材料‌:使用“红毛泥”(水泥)等进口材料建造,结构坚固耐用,至今仍有部分洋楼被村民居住。</p><p class="ql-block">‌防御功能‌:洋楼高处四角设有射击孔,用于抵御盗匪袭击,体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p> <p class="ql-block">浮月村的洋楼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华侨文化的象征。</p><p class="ql-block">例如,“中山阁”是楼主陈国麟为纪念其父陈栋华与孙中山的革命情谊而命名,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此外,洋楼的建造过程也反映了华侨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贡献。</p> <p class="ql-block">有些碉楼空置,也有住着人的</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三角梅和芭蕉树</p> <p class="ql-block">村子周围已经插上稻秧</p> <p class="ql-block">3、赤坎古镇</p><p class="ql-block">赤坎古镇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背景的岭南文化名镇。</p><p class="ql-block">赤坎古镇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约1644-1661年),至今已有37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古镇因水路运输便利而逐渐崛起,成为粤西地区最繁华的中心集镇之一。</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潭江流域的开发为赤坎带来了从农业走向商贸社会的机遇,使其成为重要的商贸重镇。</p> <p class="ql-block">赤坎是著名的侨乡,镇域总人口4.8万,而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多达7.2万。</p><p class="ql-block">华侨们不仅带回了财富,还引入了西方的建筑工艺,融合本土传统风格,建成了680多座中西合璧的“赤坎特色”建筑。</p><p class="ql-block">赤坎古镇在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军事防御点,镇内的城墙、炮台等军事设施至今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古镇居民英勇抗敌,其中“南楼七壮士”的故事尤为感人。七名年轻人在日军进犯时坚守南楼,最终壮烈牺牲,成为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镇的发展与司徒氏和关氏两大家族的竞争密切相关。两大家族分别在古镇的东西两端奠基,推动了赤坎的繁荣。</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赤坎的经济达到鼎盛,成为连接珠三角与欧美、东南亚等地的商贸枢纽。</p><p class="ql-block">赤坎古镇拥有600多座骑楼,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侨乡骑楼建筑群。</p><p class="ql-block">2014年,政府启动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旨在保护历史文物,重现古镇辉煌。2023年,赤坎古镇侨乡国际旅游度假区试运营。</p><p class="ql-block">赤坎古镇不仅见证了中国华侨历史的辉煌,也成为现代文化旅游的新地标,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其丰富的历史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醒狮表演,以两个家族的后代竞争去美国演出舞狮为背景,讲述了华侨的血泪史和中国人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与耍狮小师傅合影</p> <p class="ql-block">景区的风景很像新西兰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古镇的钟楼</p> <p class="ql-block">六、阳江市海陵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的是碧桂园小区,开满了紫金花。</p> <p class="ql-block">公寓楼下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楼下的海湾</p> <p class="ql-block">1、妈祖庙</p> <p class="ql-block">2、大角湾</p> <p class="ql-block">街景</p> <p class="ql-block">3、放生台</p> <p class="ql-block">4、好望角</p> <p class="ql-block">停泊的渔船</p> <p class="ql-block">5、钓鱼台</p> <p class="ql-block">渔民打鱼归来</p> <p class="ql-block">打捞的鱼先分拣</p> <p class="ql-block">6、疍家出海体验</p><p class="ql-block">这个活动安排的太牵强了,疍家文化是渔船文化,安排的却是坐游船,比较失望。</p> <p class="ql-block">放网</p> <p class="ql-block">等待</p> <p class="ql-block">收网</p> <p class="ql-block">收获很少</p> <p class="ql-block">海上灯塔</p> <p class="ql-block">工程船</p> <p class="ql-block">货船</p> <p class="ql-block">7、岛上大排档水产</p> <p class="ql-block">8、古寮村</p> <p class="ql-block">广东阳江海陵岛谷寮村‌是一个拥有超过800年历史的古渔村,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地理位置独特。谷寮村曾是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补给点之一,历史可追溯到南宋时期。</p> <p class="ql-block">村内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如南宋古井、丰收粮仓等。村头的水口处有一簇青竹,寓意节节高升、富贵知足。村内的建筑风格独特,外墙斑驳,竹篱笆隔开一块块菜地,窗户和门的造型各具特色,地面铺设复古的地板砖,房间内摆放着阳江的历史器物,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谷寮村进行了改造和开发,保留了老房子的特色并加入了渔家文化和生活美学元素,打造了特色民宿群落和艺术馆。谷寮村不仅是一个旅游目的地,还与音乐、露营、烧烤、研学等业态跨界融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村内的艺术馆展示了美院学生的装置艺术作品和老照片,展示了谷寮村的历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9、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南海一号大道西,是以“南海1号”宋代古沉船发掘、保护、展示与研究为主题,展现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的中国首个水下考古专题博物馆,总建设面积1.75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主要由“一馆两中心”(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中心和研发中心)构成,设有陈列馆、水晶宫、藏品仓库等设施。主要展出的文物是沉寂于海底800多年的宋代商贸海船“南海Ⅰ号”及在其上发现的文物。</p><p class="ql-block">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国家AAAAA级景区、全国海洋廉政文化示范点。2020年12月,被评定为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场馆设计的像三个大管道,里面陈列着南海沉船。</span></p><p class="ql-block">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约1127—1279年)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上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商船。</p><p class="ql-block">它于1987年在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的海域被发现,并于2007年12月22日整体打捞出水,现保存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中。</p> <p class="ql-block">进入管道看到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南海一号出水文物</p> <p class="ql-block">馆内放置着一艘千年不腐的海底古沉船,“南海一号”以及从古沉船打捞出的10多万件瓷器、金器、玉器等。</p> <p class="ql-block">沉船上装载的瓷器</p> <p class="ql-block">沉船的木爪石锭</p> <p class="ql-block">1000年前的古沉船静静的躺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南海沉船上石具</p> <p class="ql-block">港口官吏塑像</p> <p class="ql-block">一直想来这里看看,如愿以偿</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建在海滩边</p> <p class="ql-block">10、十里银滩</p> <p class="ql-block">广东之行暂到这里,秋天计划再来广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