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程邈是秦朝县衙的狱吏,因为性情耿直,得罪了秦始皇,被关进云阳监狱中。在狱中,他度日如年,无聊至极,想立功求得赦免。当时正值秦始皇推行"书同文"政策,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在官方公务文书中使用。而书写小篆费时费事,影响工作速度和效率。于是,他想若能创造出一种容易辨认又书写快速的新书体,不是更好吗?这样,他便绞尽脑汁,钻研字体。他借鉴民间书写的经验,把篆书的圆转改变为方折,把笔画勾连变为分散,把字形"内裹"变为"外铺",同时删繁就简,加工整理,用了整整10年时间,终于创造出了书写便利又易于辨认的新字体﹣﹣隶书。他创造出3000个隶书字,并把这一成果呈献给秦始皇。秦始皇看了后,非常高兴,不仅赦免了程邈的罪,还让他出来做官,提升他为御史。程邈创制的隶书,也得以在官司刑狱的公务文书中使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程邈虽受牢狱之灾,身陷囹圄,却能殚精竭虑,创造出隶书。他很可能就是从当时民间流行的"草篆"书体中得到了启发,在狱中完成了这项伟大工程。从此,我国文字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启了今文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则从表形、表意到形声,字体结构也不再有古文字那种象形的含义,而完全符号化了。这种隶书的特点是扁阔取势,结构简单,笔画平直,有了波磔,与小篆相比,书写方便,易于辨认。隶书始于秦而兴于汉,后来人们就将程邈书写的隶书称为"秦隶",而将汉代人书写的隶书称为"汉隶"。"秦隶"的出现是我国文字史上乃至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大解放,书写时它比篆书要"自由"和"放纵"。这虽不能归功于程邈一人,但他也功不可没。</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虽然说,唐代张旭、怀素都是以急如流星般的高速度进行创作,但是他们写的是狂草。赵孟頫竟能以如此之快的速度来写讲究提按顿挫的楷书、行书。不仅如此,他甚至写讲究细致精工的小楷也速度飞快,对自己写的楷书也非常自负。袁桷说:"承旨公作小楷著纸如飞,每谓欧褚而下不足论。"楷书要写得快自然难度比草书要大得多,这足以见他用笔技术的纯熟。赵孟頫历经元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可以说是"荣际五朝,名满四海"。吴兴姚式题赵书《过秦论》中说:"子昂善书名世,求者纷至,辄搔首称苦,然卒不能不为之为,民瞻盖所乐与者。"可见,他来者不拒,喜欢给人写字。从某种程度上讲,赵孟頫下笔神速,究其原因,有一半都是被求书者逼出来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弘扬优秀文化,记录平凡足迹。传播翰墨知识,共享美好生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