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毕加索艺术中心所在建筑是建于1929年的老洋房“觉园”,这里原是民国名人施肇曾的花园住所。</p><p class="ql-block">施肇曾的一生于中国的外交、铁路、宗教、银行和教育事业多有贡献,同时还是著名的佛教居士、慈善家,做了大量善事。</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艺术中心的功能定位:集毕加索艺术展览、绘画教学、IP授权活动论坛、文创销售为一体,是一个共享的艺术空间,以全球性视野呈现世界艺术的多元性与新鲜活力。</p> <p class="ql-block">一楼展示区可以免费参观。</p> <p class="ql-block">此间有茶“消费入座”</p> <p class="ql-block">光影动画展示</p> <p class="ql-block">楼梯转角处的《对着圣奥古斯丁教堂的窗户前的静物》</p> <p class="ql-block">《对着圣奥古斯丁教堂的窗户前的静物》创作于1919年,是毕加索古典主义时期(1917-1924)的作品。这一时期的画面特点是,作品显得宁静,并且带着梦幻主义的色彩,在创作手法上依然承袭古典主义的路线,构图上讲究和谐与平衡,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和柔妙的明暗色调,充分展现了毕加索深厚的传统技法底蕴。毕加索在这一时期也创作过立体主义风格的静物画,他不再以现实物象为起点,而是以基本原素为起点,将基本的形状及块面转化为客观物象的图形。</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想象中的自画像》</p><p class="ql-block">毕加索田园时期(1946-1973)的作品。这一时期毕加索的艺术特点表现为,仍然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为主,手法运用更加灵活娴熟,画面粗狂干劲,和谐统一。</p> <p class="ql-block">《母与子》</p><p class="ql-block">体现了毕加索"玫瑰时期"的特征(1904—1906)。毕加索喜欢把目光对准下层民众,所描绘的对象一般是街头流浪艺人、耍杂技人、女人为主。毕加索使用明亮、欢快的粉红色来描绘这些人的生活状态。</p> <p class="ql-block">《一个盲人的早餐》</p><p class="ql-block">是毕加索蓝色时期(1901-1904)的作品。毕加索曾说"吾绘所知,非绘所见",正如其画。毕加索在描绘盲人进餐的情景时,是以心来表现的。用餐的盲人呈现出悲观主义的强烈情绪。一位盲人坐在桌前,眼窝深陷,毫无生气,枯瘦如柴的手摸索着桌上的水壶和面包。在巴塞罗那期间,毕加索画了一系列关于盲人的作品。盲者能体现人类的困境,不仅是看不到光明,而且根本就没有光明的概念。沉于黑暗的深渊,它的尽头依然是黑暗。爱情是盲目的,幸福是盲目的,只有苦难永远睁大着狞厉的眼睛。</p> <p class="ql-block">《坐在花园中的女人》</p><p class="ql-block">是毕加索抽象主义时期的作品。这幅画是以朵拉为模特的,1936年他们刚认识时,毕加索被对方的美貌和才华所吸引。随着时间推移,毕加索发现她并没那么美。而朵拉,虽然满足,但缺少安全感,她发现了他的秘密情人玛丽后,双方的信任开始动摇。毕加索有个习惯,如果是他喜欢的人,就会画的比较"圆";一旦不喜欢了,就会画的比较"尖"。这幅画中画了这么多尖角就说明了在毕加索眼里画中的女人是尖酸刻薄的。</p> <p class="ql-block">《初领圣餐》</p><p class="ql-block">创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年之后,这幅画的主题是两个小孩的第一次圣餐,毕加索用立体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两种风格渲染。</p> <p class="ql-block">《三个舞者》</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毕加索超现实主义时期(1925-1937)的转型代表作。毕加索每次画风的转变总是跟女人有关。这一年,面对毕加索的冷暴力,他的妻子奥尔加从恼火到发泄,她的出气筒也包括毕加索珍爱的事业,她撕坏他的画。渐渐地,毕加索笔下的奥尔加开始变的扭曲、丑陋,充满暴力,这幅画就是影射他与奥尔加的紧张关系。</p> <p class="ql-block">《坐在木椅上的女人》</p><p class="ql-block">创作于1941年。这时期的作品,多为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以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抽象来表现痛苦、受难等感觉。这一时期的毕加索正在尝试各种变形的手法,在作品中,他对于变形的处理诉诸平面化与图案化,用清晰的线条和简单的色彩,表达主体的形态。</p> <p class="ql-block">《弹曼陀铃的女孩》 </p><p class="ql-block">作品创作于1910年,现藏于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整体风格平淡深沉且统一。绘画手法上采用分析立体主义,将画面分解成许多方块、立方体、矩形等几何形状,通过这些形状来表现模特身体的不同部位。</p> <p class="ql-block">二楼的主题展《毕加索的猫》</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与猫有着深厚的渊源,猫在他的生活和艺术创作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椅子上的抱猫女人》</p> <p class="ql-block">《带猫的女人》创作于1900年,是毕加索早年时期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龙虾与猫》</p><p class="ql-block">是毕加索田园时期的作品。这一时期毕加索的艺术特点仍然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为主。在这十年中,毕加索创作了一系列关于猫、龙虾和海滩上的螃蟹的画作。一只猫被一种海洋动物的威胁所激怒,发出凶猛的嘶嘶声,这种海鲜在味觉上既美味又在视觉上令人恐惧。对一只猫被龙虾吓到的幽默研究,可以象征当时的冲突,古巴导弹危机。</p> <p class="ql-block">《海滩上的猫与螃蟹》</p><p class="ql-block">毕加索的画作,将猫和螃蟹的相遇提升为一个微妙的隐喻,毕加索经常从大型转向微型,从琐碎转向重点,再转向大型。这些表面上古怪的异想天开旨在展示我们思想和情感的人为惯例。就如《海滩上的猫与螃蟹》以及毕加索的许多作品中一样,我们不可能认为格尔尼卡的公牛或马是全善的或全恶的,因此我们不可能对画中的螃蟹和猫做出明确的判断。这两种动物都可能是无辜的,也可能是危险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吞食鸟的猫》</p><p class="ql-block">毕加索这段时期的绘画以死亡和暴力为主题,反映了他对西班牙内战的态度,并预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恐怖预感。在1939年的前三个月中,佛朗哥的部队占领了巴塞罗那,马德里和巴伦西亚,希特勒已经开始入侵东欧。毕加索描绘了猫作为一个凶猛的捕食者,嘴上有锋利的牙齿,令人印象深刻的爪子和催眠的目光。它明亮的白色使动物的眼睛闪闪发光,吓人的爪子在皮毛背景下显得突出,涂上了柔和阴沉的棕色阴影。毛发看起来很脏和无光泽,画家在绘画时将沙子混入油漆中可以增强这种效果。看到鸟身上的开放伤口徒劳地拍打,企图使自己摆脱其折磨者的抓地力,唤起一种真正的恐怖感。毕加索将日常生活变成了几乎世界末日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猫 》</p><p class="ql-block">毕加索1936年的作品《猫》是他以猫为主题创作的一幅重要作品。这幅画展现了毕加索对猫这一形象的独特理解和艺术表现。猫在毕加索的作品中常常象征着神秘、独立和感性。这幅画中的猫形象充满了动态感和力量感,仿佛随时准备跃起或扑向猎物。毕加索通过夸张的线条和形状,捕捉到了猫的敏捷和野性。</p> <p class="ql-block">《沃拉德与猫》</p><p class="ql-block">安布罗斯·沃拉德是一位法国画商,在20世纪初帮助毕加索等艺术家推广作品,对现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1960年创作《沃拉德与猫》是毕加索对这位老朋友和艺术推手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坐着的杰奎琳和猫》</p><p class="ql-block">创作于1964年,是毕加索田园时期(1946-1973)的作品。画中躺在杰奎琳膝盖上的小黑猫眼睛又圆又亮,与纯洁美丽的杰奎琳十分相称。1953年,毕加索在自己的一家陶器厂遇见了杰奎琳,他开始追求她,那一年,毕加索72岁,杰奎琳26岁。毕加索受杰奎琳的启发很大,为她画了70多幅肖像,她是毕加索生命中最后17年画的唯一肖像。1986年,杰奎琳·洛克在法国里维埃拉曾与毕加索住到他去世的城堡里自杀。</p> <p class="ql-block">《抱猫的杰奎琳》</p><p class="ql-block">画中的女子是毕加索的第二任妻子。这幅画作于1964年,当时毕加索73岁,这幅画体现了毕加索晚期艺术风格的简约与抽象化倾向,这幅画中的形象被高度概括,线条流畅而富有表能力。</p> <p class="ql-block">《朵拉与猫》</p><p class="ql-block">这是毕加索长达10年之久的情妇朵拉最杰出的肖像画。毕加索在画中精心地描绘了椅子的每个转角以及朵拉裙子上的图案。最具象征意味的是朵拉头上戴着的那顶帽子,这曾是朵拉最著名的饰品。这顶帽子在画面中显得更像是一顶王冠,上面插着色彩斑斓的羽毛,帽沿有一圈红色。朵拉看起来更像是一位头戴王冠的女神,她的身后趴着一只黑猫,表情有趣又狡诈。这只猫事实上是具有更深层次的隐喻的。这幅画2006年5月以9520万美元的价格,由纽约苏富比拍卖行拍卖成功。</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的艺术人生</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艺术馆是我见过的最小的艺术馆之一,但是其内涵十分丰富。在此享受了一次艺术盛宴,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