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怎样才能写出好的诗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白 洁(内蒙古)</b></p><p class="ql-block"> 诗词创作是一场心灵的朝圣之旅。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习惯于快餐式的文化消费,但真正的诗词创作需要我们放慢脚步,静下心来,聆听内心的声音。诗词不是文字的堆砌,而是情感的凝结,是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回响。</p><p class="ql-block"> 观察是诗词创作的起点。春日里的一朵野花,秋日的一片落叶,清晨的露珠,黄昏的晚霞,这些都是诗人笔下的常客。但观察不仅仅是看,更是要用心去感受。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正是源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诗人要培养敏锐的感知力,让心灵与自然对话,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p><p class="ql-block"> 情感是诗词的灵魂。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李清照的婉约,这些风格的形成都源于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创作诗词时,要敢于直面内心的喜怒哀乐,让情感自然流淌。苏轼在"大江东去"中抒发人生感慨,王维在"空山新雨后"中寄托隐逸情怀,都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诗人要善于捕捉内心的感动,将其转化为诗意的表达。</p><p class="ql-block"> 意境是诗词的生命。好的诗词不是直白地诉说,而是通过意象的营造,让读者在想象中感受诗的美。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通过锦瑟的意象,营造出时光流逝的怅惘。诗人要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富有张力的意境,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的韵味。</p><p class="ql-block"> 诗词创作需要持之以恒的修炼。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经典诗词,揣摩其中的意境和技巧,是提高创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要勤于练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创作诗词不是为了炫耀才华,而是为了在文字中安放灵魂,在韵律中寻找生命的诗意。</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诗词创作是一剂清凉的心灵良药。当我们静下心来,用心观察生活,真诚表达情感,精心营造意境,就能在诗词创作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喜悦。诗词之美,不仅在于文字的优美,更在于它能触动人心,唤醒我们对美的感知。让我们在诗词创作中,寻找心灵的栖息地,让生命在诗意中绽放光彩。</p><p class="ql-block"> 写好诗词需要在多个方面下功夫,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p> <p class="ql-block"> <b>第一、要广泛阅读经典诗词</b></p><p class="ql-block"> (一)阅读是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阅读古代诗词名家的作品,如《诗经》《楚辞》,它们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其中《诗经》的“风”“雅”“颂”各具特色,“风”是各地的民歌,语言质朴生动,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雅”多为贵族文人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颂”是祭祀乐歌,庄重典雅。《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想象奇特,辞藻华丽,如《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p><p class="ql-block"> (二)唐诗、宋词、元曲更是诗词的瑰宝。唐诗风格多样,有李白的豪放飘逸,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杜甫的沉郁顿挫,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王维的诗中有画,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宋词婉约派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语言清新,情感细腻;豪放派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气势恢宏。元曲则更加贴近生活,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凄凉的秋景图。</p><p class="ql-block"> <b>第二、观察生活,积累素材</b></p><p class="ql-block"> 生活是诗词创作的源泉。要善于观察自然现象,如四季变化、山水风光等。春天可以写“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初春景象,夏天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荷塘盛景,秋天能描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的萧瑟秋意,冬天可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雪景。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生活,包括人情世故、历史事件等。杜甫的“三吏”“三别”就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疾苦。</p><p class="ql-block"> <b>第三、注重情感表达</b></p><p class="ql-block"> (一)真挚的情感是核心</p><p class="ql-block"> 诗词是情感的艺术,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打动读者。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这种情感是发自内心的,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又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让人读来心酸不已。</p><p class="ql-block"> (二)借助意象表达情感</p><p class="ql-block"> 意象是诗词中用来表达情感的载体。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常见的意象,如月亮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柳树常象征离别,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鸿雁常用来寄托思乡怀人之情,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通过巧妙地运用意象,可以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刻。</p> <p class="ql-block"> <b>第四、锤炼语言文字</b></p><p class="ql-block"> (一)追求精炼优美</p><p class="ql-block"> 诗词的语言要简洁凝练,用最少的字表达最丰富的内涵。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二十个字,却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水图景,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语言还要优美,富有韵味。如朱熹的《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语言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二)运用修辞手法</p><p class="ql-block"> 修辞手法可以使诗词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神奇力量。拟人也能让诗词充满情趣,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春雨人格化,赋予它善解人意的特点。对偶可以使诗词的结构更加整齐,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对仗工整,画面感强。</p><p class="ql-block"> <b>第五、反复修改打磨</b></p><p class="ql-block"> (一)初稿后的自我审视</p><p class="ql-block"> 写完初稿后,要从诗词的格律、内容、情感、语言等方面进行审视。检查是否符合所选用的诗词体裁的格律要求,内容是否连贯,情感表达是否自然,语言是否通顺优美。例如,如果写的是律诗,要检查平仄、押韵是否正确;如果是词,要核对是否符合词牌的格式。</p><p class="ql-block"> (二)接受他人意见并修改完善</p><p class="ql-block">可以把作品拿给他人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人的视角可能会发现一些自己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根据他人提出的意见,对诗词进行修改完善。修改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但也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能盲目接受所有意见,要结合自己的创作意图来决定是否修改。</p> <p class="ql-block"> <b>最后再说几句:</b></p><p class="ql-block">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诗是宋朝大诗人陆游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给他的一个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的一首诗中的一句。诗的大意说:他初做诗时,只知道在辞藻、技巧、形式左右功夫,到中年才领悟到这样的做法不对,诗应当注重内容、意境,应当反映人民的要求和喜怒哀乐。</p><p class="ql-block"> 陆游在另外一首诗中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告诉我们,所谓“功夫在诗外”,就是要强调“躬行”,到日常生活中广泛涉猎,开阔眼界。应当把精力放到诗外的天地。所以说学习做诗,不可以就诗学诗,而应把工夫下在熟练掌握渊博的知识,参加社会实践上。</p><p class="ql-block"> 我们试想,如果王之涣不去登鹳雀楼,就不可能写气势磅礴、景象壮丽,意境深远的诗句来;杜甫如果不经历“安史之乱”,就不可能写出流传千古的“三吏“ ”三别”来。</p><p class="ql-block"> 总之,诗词创作是一门艺术,而走向社会和走向大自然对于写好诗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走向社会,能让诗人领略人间百态,感受世情冷暖。社会是一个丰富的画卷,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纷繁复杂的故事。在社会中,诗人能够观察到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从而为诗词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情感体验。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冲突与和解、奋斗与挫折,都可以成为诗词表达的主题,使诗词具有更广泛的共鸣和深刻的内涵。</p><p class="ql-block"> 走向大自然,则是与天地万物对话,汲取自然的灵感与力量。大自然以其壮丽的景色、奇妙的变化和宁静的氛围,给予诗人无尽的遐想和感悟。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山川湖泊、花鸟虫鱼,无一不是诗人笔下的绝妙景致。大自然的美妙和神秘能够激发诗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诗词充满生动的描绘和灵动的意境。</p><p class="ql-block"> 走向社会与走向大自然,能够让诗人的视野更加开阔,情感更加丰富,从而创作出更具魅力和深度的诗词作品。</p> <p class="ql-block">39大诗群(2万诗友)联合会</p><p class="ql-block">诗词论坛讲座通知</p><p class="ql-block">3月17日(周一)晚上8点</p><p class="ql-block">著名格律诗人 白 洁 </p><p class="ql-block">讲授 《怎样才能写出好的诗词》</p><p class="ql-block">讲稿同步转发39大诗群</p><p class="ql-block">首席主席: 晓 翰(黄汉江)</p><p class="ql-block">主 席: </p><p class="ql-block">黄 莽l 姚崇实I 邓国琴 </p><p class="ql-block">孙忠凯l 余 一l 周拥军</p><p class="ql-block">李梦痴l 马惊飙Ⅰ 陈 麟</p><p class="ql-block">张耀光l 冯恩启l 魏去非</p><p class="ql-block">周海燕l 章 寿l 郑清健</p><p class="ql-block">刘成宏l 原 野l 山越夫</p><p class="ql-block">丘廷荣l 黄山松l 佳 仁</p><p class="ql-block">温小平l 汪全栋l 吴顺珍</p><p class="ql-block">少 卿Ⅰ 彭 彪I 王树林</p><p class="ql-block">易顺天Ⅰ 王霄汉l 刘瑞田</p><p class="ql-block">张岐军l 侯尚培l</p><p class="ql-block">冬日暖阳</p><p class="ql-block">主席兼主持人:赵阳春</p><p class="ql-block">张世琼 郑富匀 王仙红 </p><p class="ql-block">朱光耀 夏小燕 黄益芳</p> <p class="ql-block">39大诗群(2万诗友)联合会</p><p class="ql-block"> (排列不分先后)</p><p class="ql-block">上海格律诗词社l 中诗协</p><p class="ql-block">中国诗群主(800诗群)联合会</p><p class="ql-block">上海滩诗叶诗人航母l 汉诗</p><p class="ql-block">承德诗词楹联学会| 唐风书院</p><p class="ql-block">中外文艺名家l 诗人百科网</p><p class="ql-block">中华诗艺社总社l 东方诗人社</p><p class="ql-block">一道诗艺社总社l 新上海文友</p><p class="ql-block">中外当代作者俱乐部l 国风苑</p><p class="ql-block">重庆古典诗词l 云水禅心诗词</p><p class="ql-block">中华神龙文轩作家l 上海诗联</p><p class="ql-block">大中华宝塔诗出版社l 莲社</p><p class="ql-block">中国诗词研究会l 冰心传媒</p><p class="ql-block">富阳春雨书屋I 广州麒麟诗词</p><p class="ql-block">中诗在线桃花源l 温哥诗文</p><p class="ql-block">南方一道诗艺社l 卦体诗社</p><p class="ql-block">香港文艺创研会l 大西北诗词</p><p class="ql-block">当代诗人作家I 中华国学文化</p><p class="ql-block">书画艺术品收藏Ⅰ五大洲交流</p><p class="ql-block">弘艺轩诗书画印l 艺畹掬珠</p><p class="ql-block">中国书画联盟Ⅰ 名家书画诗歌</p><p class="ql-block">诗韵中国I 神州古韵精品诗社</p><p class="ql-block">专家委员会</p><p class="ql-block">委员(排列不分先后):</p><p class="ql-block">姚崇实l 黄莽l 邓国琴l 孙忠凯</p><p class="ql-block">周拥军I 余一l 赵阳春Ⅰ 周海燕</p><p class="ql-block">王香谷l 唐风l 李梦痴l 丁玉芳</p><p class="ql-block">马惊飙l 王强I 周逸树I 魏去非</p><p class="ql-block">江荣清l 白洁l 韩明华l 刘宇辉</p><p class="ql-block">卢春志l 少卿l 骆琳玲l 黄益芳</p><p class="ql-block">陈金昌l 儒风l 汪全栋l 霍庆来</p><p class="ql-block">莫峰琼I 马燕l 石跃强l 郑富匀</p><p class="ql-block">吴顺珍l 彭彪l 徐荣峰l 左哲夫</p><p class="ql-block">侯尚培l 叶儿l 朱念清I 施昌林</p><p class="ql-block">李庆泉I 唐湘l 郝红梅Ⅰ 周阳生</p><p class="ql-block">张全福I邱启永I柳建国I黄汉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