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赏花

天才

<p class="ql-block">生活在长江流域有一点好——四季分明。既有雨雪纷纷,又有杨柳依依。惊蛰刚过,万物复苏,春天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天一个样。两天前的枝头还是光秃秃的,过了一个周末,发现树枝上已是花团锦簇,古人说的一点都不夸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p><p class="ql-block">花是春天的名片。节令一到,百花就开始蓄势待发,次第开放。正如舞台上的话剧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揭开报春序幕的非梅花莫属。这方面无需赘述,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自不必说,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伟人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更是将梅花上升到品质人格的高度。</p><p class="ql-block">从立春到惊蛰,梅花可谓独享风流,赢得掌声一片。其实这期间还有一种花也在紧随其后,在春寒料峭中迎风开放,它就是玉兰。玉兰花可谓生不逢时,其花期处于梅花和桃李等百花之间,期间倒春寒的反复,正所谓“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大风,让刚刚绽放的玉兰花坠落一地,令人叹惋。玉兰花树冠硕大,花开如雪,状如缩小版的荷花,霸气十足,力压群芳。花瓣置于掌心,不久就开始变暗,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其高洁竟至此。在众多赞美玉兰的诗中,独喜欢“如此高花白于雪,年年偏是斗风开”。一个“斗”字,玉兰花坚韧的形象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至若烟花三月,春和景明,哪座城市不都是一城春色半城花。尤其是公园,更是团团簇簇。红的海棠、桃花,白的杏花、梨花,黄的油菜花,紫色的野豌豆花,更别说近年来的新宠樱花。取次花丛,总会有一种花值得你回顾。小巧玲珑的花朵却很精致,粉嫩的花瓣,颔首低眉中略带羞涩,加上颇有诗意的名字——垂丝海棠,令人怜爱。人都有爱美之心,春天赏花是国人的传统。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紫陌红尘扑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古代的花痴赏花至夜不休,李白的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苏轼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p><p class="ql-block">比起公园里排列规整的花海,我更喜欢散落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的陌上花,它们镶嵌在菜地里,篱笆边,水塘边,甚至是院子里,没有如织的游人,率性而开,看似凌乱,却很有生活气息。中国人对花的喜爱已深入骨髓并影响其精神世界。正如陶渊明诗中描述的那样: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我们祖先的精神生活一点都不逊于当下,丰子恺先生有一幅漫画《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灵感来源于清代诗人何钱的诗作《普和看梅云》:“酒沽林外野人家,霁日当檐独树斜。小几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这样雅致的生活是今天的人们难以企及的。</p><p class="ql-block">春花无限好,只可惜花期太短,常常带给人人生苦短的消极情绪。和朋友散步,路过一株盛开的桃花,微风拂过,粉红的花瓣如碎片一般纷纷落下,我正沉浸在桃花雨带来的喜悦中,朋友却突然冒了一句:“桃花今年谢了明年还能开,人却在一年年变老。”朋友的春愁,我深有同感,却也不能共情,于是绞尽脑汁替他洗脑:“此话非彼花,彼花早已香消玉殒回归泥土了,此花的寿命不过一个春天,人类和它相比,可谓长寿了。再看它的母体桃树,虽然现在亭亭如盖,若干年后,沧桑照样写在斑驳的树干上。”反驳得虽然理直气壮,同时也是正确的废话。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正是因为美好而短暂,我们才更应该好好珍惜当下,享受春天。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