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之旅看比萨斜塔

独行者

<p class="ql-block">  比萨斜塔开始建造于1173年8月9日,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比萨大教堂的后面,是意大利比萨市的地标建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倾斜约10%,即5.5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顶层突出4.5米。奇迹广场上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建造于1063年至13世纪),洗礼堂(建造于1153年至14世纪),钟楼(既比萨斜塔建于1173年)和墓园(建造于1174年)。它们的外墙面均由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原设计为垂直建造的钟楼,开始时原设计为8层,塔高设计为60米左右,</p><p class="ql-block"> 1174年首次发现倾斜。</p><p class="ql-block"> 1178年。比萨斜塔塔身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从第三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在其关闭之前,塔顶以南倾(塔顶偏离垂直线(3.5米)。</p><p class="ql-block"> 1185年,建到第4层时发现,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导致钟楼已经倾斜,偏向东南方,工程暂停。</p><p class="ql-block"> 1231年工程重新开工后采取纠偏措施。第一次有记载钟楼使用了大理石。建造者采取各种措施修正倾斜。刻意将钟楼上层塔建成反方向的倾斜,以便补偿已经发生的重心偏离。</p><p class="ql-block"> 1278年建到第7层的时侯,塔身不再呈直线,而是为凹形,工程再次暂停。</p><p class="ql-block"> 1360年,在停滞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后,比萨斜塔做了最后一次重要的修正。比萨斜塔建造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经历约200年后于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p><p class="ql-block"> 1590年青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塔顶做了自由落体试验,最终“两个小球同时落地”,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p><p class="ql-block"> 1934年,在比萨斜塔地基及周围喷入90吨水泥实施基础防水工程,塔身反而更加不稳,向周围移动倾斜得更快。</p><p class="ql-block"> 1990年,意大利政府将比萨斜塔关闭,开始进行整修工作。</p><p class="ql-block"> 1992年,成立比萨斜塔拯救委员会,向全世界征集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 2001年,比萨斜塔修复工作完成。摆放钟的顶层完工,54.8米高的8层钟楼共有7口钟,但是由于钟楼时刻都有倒塌的危险,而没有撞响过。</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 1, 1);">2023年8月意大利举办比萨斜塔建成850周年的纪念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为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下层是实墙,用壁柱做装饰,中间6层外面用连续券做装饰,最上一层内收结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比萨斜塔塔身的每一块石砖都是一块石雕佳品,石砖与石砖间的粘合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因素。比萨斜塔的装饰格调继承了大教堂和洗礼堂的经典之作,墙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砌成深浅两种白色带,半露方柱的拱门,拱廊中的雕刻大门,长菱形的花格平顶,拱廊上方的墙面对阳光的照射形成光亮面和遮阴面的强烈反差阴,给人一种钟楼内的圆柱相当沉重的假象。比萨斜塔入口右侧墙上发现的碑铭记录了钟楼开始建造的年代:“此钟楼奠基于公元1173年8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87年12月, 根据文化遗产评选依据标准,比萨大教堂广场(包括大教堂,洗礼堂,比萨斜塔和墓园)一起因其对11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次会议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编号:39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span></p> <p class="ql-block">比萨钟楼(斜塔)</p> <p class="ql-block">  遗产描述</p><p class="ql-block"> 比萨是意大利中部名城,位于阿尔诺河三角洲。比萨因比萨斜塔而闻名世界。比萨兴建于公元前1世纪,原为厄特路丽亚人的重要城市,公元前2世纪被罗马人占领。中世纪时,比萨成为意大利中部重要的海上共和国。后来,比萨在与佛罗伦斯的对抗中不断削弱,地位急剧下降。1406年被佛罗伦斯击败后并入该城邦。1860年成为意大利王国比萨省的省会。比萨大教堂广场位于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圣玛利亚大教堂,洗礼堂,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广场周围还保留着古代的城墙和城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一片宽阔的草坪上,坐落着闻名于世的比萨中央教堂广场,这里纪念碑,堂成群,其中有四件中世纪时的建筑杰作,那就是大教堂,洗礼堂,钟楼(即斜塔)和墓地。这些建筑对意大利11世纪到14世纪间的纪念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比萨斜塔旁边的草坪</p> <p class="ql-block">比萨大教堂位于意大利比萨。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用了50年才建成。由雕塑家布斯凯托.皮萨谨主持设计。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大教堂正立面高约32米,正面入口处大门上的罗马风格的雕像非常精美,纵深100米的内部,用白黑的条纹图案装饰,壮观而明朗,显出东方文化的痕迹。另外,讲教坛旁边天花板掉下的一盏青铜灯,就是伽利略发现“钟摆等时性”原理的那盏吊灯。第一层入口处有三扇大铜门,上有描写圣母和耶稣生平事迹的各种雕像。大门上方是几层连列券柱廊,以带细长圆柱的精美拱圈为标准,逐层堆叠为长方形,梯形和三角形,布满整个大门正面。教堂外墙是用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砌成,色彩鲜明,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比萨大教堂是中世纪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对11至14世纪的意大利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87年,比萨大教堂广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正面</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顶部。</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右侧面</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外面的草坪。</p> <p class="ql-block">教堂大门</p> <p class="ql-block">洗礼堂和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  比萨洗礼堂是一幢圆形建筑物,始建于1153年的洗礼堂,采用罗马式和哥德式混合风格,拥有一个直径35米的巨大圆顶和四周雕刻精致的大门。内部一进去就能看见的是好像浴缸一样的大洗礼盆,是用来将身体侵水接受洗礼的。</p> <p class="ql-block">洗礼堂顶部</p> <p class="ql-block">左边是洗礼堂,右边是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左边是洗礼堂,中间是大教堂,右边是钟楼(比萨斜塔)。</p><p class="ql-block"> 由于行程没有安排我们到大教堂和洗礼堂内部参观,因此很遗憾。</p> <p class="ql-block">奇迹广场周围保留的古代城墙和城门。</p> <p class="ql-block">  比萨墓园 (比萨公墓)是意大利奇迹广场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墓园建于1277年,历时200余年建成。最初用于安葬十字军东征中牺牲的比萨士兵及城市显贵。作为比萨共和国鼎盛时期的象征。其建筑风格融合罗马式与哥特式元素。其独特的回字型建筑结构,600余座精美墓碑和14世纪壁画闻名。</p><p class="ql-block"> 这是墓园的外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比萨城门外的小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