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背后的情感流动

清乾

<p class="ql-block"> <b>一张照片背后的情感流动 </b></p><p class="ql-block">‍ ——从《老屋前的暮年陪伴》说起 </p><p class="ql-block">‍ 冯清权</p><p class="ql-block">‍ 近日,一位同行老师在微信里给我留言,对我的街头影像给予评价:不着匠气,满是虔诚。看似随手而为,实则影像从心,皆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他还希望我能否详述一张满意之作,与朋友分享照片背后的创作思路和画面所蕴含的思想与内涵。通过一张照片,使大家能透过这个典型案例,深入理解我在街头摄影中对生活的观察视角、情感捕捉以及艺术表达,让我的街拍作品由一斑而窥全貌。老师的认可和建议恰似春日暖阳,温暖又令我备受鼓舞,瞬间点燃了我的激情,让创作热望在我的心底再度翻涌。在此,我以近期作品《老屋前的暮年陪伴》为切入点,聊聊这张照片背后的情感流动与故事。</p><p class="ql-block">‍ 一天,我拿起手机走进那条满是故事的溪仔古街,一座古朴的砖瓦房忽然映入眼帘。门前,一位老者坐在轮椅上眯着眼晒太阳,而老妇人则以微微佝偻的身姿,推着轮椅缓缓来回踱步,步履蹒跚却透着几分温柔。这动人的画面,不正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真实的写照吗?我顿生感动,立刻拿起手机,切换至长焦模式,近景捕捉到老妇人专注的眼神中满是温柔。这对老夫妻相濡以沫的感情与幸福被我有心定格。</p><p class="ql-block">‍ 正当我为捕捉到两位老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瞬间而满心欢喜时,但这份喜悦转瞬即逝。因为我很快意识到,虽然画面洋溢着温情,却好似一层浮光掠影,流于表面,缺乏独特的视角与深度。怎样从侧面烘托氛围感,挖掘更有内涵的故事性,运用更多环境细节等元素,让画面更具感染力?就在我陷入思考,努力探寻如何让画面更具创意时,老屋那充满纹理的木门上,耀眼的红色对联映入我的眼眸,上面“家兴人兴事业兴,福旺财旺运气旺”的黄色字迹在老墙上熠熠生辉。这古旧的房屋、质朴的对联,斑驳的砖墙、古老的屋檐元素,恰巧见证了这对老夫妻携手走过的漫长岁月、诉说着他们相伴一生的幸福时光,如此拍摄更具丰富的想象力。我迅速退至远处,以更广的视角将老屋、老人与周围的环境完整纳入更多的场景信息。</p><p class="ql-block">‍ 画面中,斑驳的砖墙,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墙角的旧水缸,盛满了往昔的回忆;门前随意摆放的农具,还有周遭这些承载着时光印记的物件,诉说着他们平凡而又充实的生活。此时,画面不再只是一对老年夫妇的陪伴,更是一个多元性空间和充满故事感的生活舞台,而主角则是这对夫老妻。</p><p class="ql-block">‍ 除了画面背景中那陈旧青砖和瓦片等元素无声见证着老两口相濡以沫的爱情。真正让这幅画面鲜活起来的是屋前的老俩口。他们的神态是整幅画面的来睛之笔,自然而然成为场景焦点,吸引观者目光,让人不禁想要探寻他们背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比如;轮椅上的老爷爷,目光紧紧追随着因忙碌渐行渐远的老妇人,眼神里满是温柔关切。我秉持不干预拍摄主体的原则,这帧画面,是他们真情的自然流露,也为观者提供了多元解读视角。解读一,岁月使老人不再矫健,他目送老伴,眼神中满是依赖或眷恋。而老妇人为生活而忙碌,对生活的热爱溢于言表。解读二,两人的生活难免磕磕绊绊,偶尔因琐事意见不合,产生抱怨委屈。但这些小摩擦,反而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感情。解读三,这或许是对生活的守望。轮椅上的老人凝望远方,或许回忆过往,等待归人。两人一动一静,诠释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守…</p><p class="ql-block">‍ 这张图仿佛在诉说一段充满悬念的故事。画面中的每个元素,都能引发观者截然不同的阐释。就像画面里那饱经沧桑的青砖瓦房,有人看到的是历史的厚重,有人联想到的则是儿时故乡的温暖;老俩口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在一些观者眼中是相濡以沫的深情,在另一些人心中却是生活重压下的坚守。每个观者带着自身的阅历与情感,赋予画面更多的美感和新的生命力,照片中的故事场景如同一部没有剧终的连续剧,始终悬于无尽的遐想之中。</p><p class="ql-block">‍ 不仅在内容表达上我着力呈现老人生活最质朴,最本真的模样。在形式表现上,首先在色彩运用方面下足功夫。比如画面中,身着蓝色与紫色衣物的老人,在灰暗色调砖瓦的衬托下格外醒目。这种强烈的色彩对比,不仅迅速将人物推为视觉焦点,更给画面注入无限的想象空间。我通过影调与色调的搭配,融入更多冷暖色调和深沉影调。屋内弥漫的深邃光影,与人物色彩形成鲜明反差,恰似生活的一体两面——深暗中潜藏未知的神秘,光明里饱含当下的希望。这种一明一暗的交织,不仅营造出老人饱经风霜的沧桑感,更赋予画面丰富动人的层次感。借助低影调元素,观者能更好地理解老人质朴、坚毅、宽容的品质,引发深沉的思绪和丰富的情感。构图上,将老人与老屋大门的位置进行巧妙布局,营造出和谐的平衡感,既恰如其分地交代了环境,又避免人物显得孤立,整体疏密有致,引领观者自然而然地将目光聚焦于老人身上,让人品味其中的诸多涵意…</p><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一张照片之中,画面元素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每一个都蕴藏着独特的表达。元素越多元,交织出的故事感便越浓郁,给观者预留的想象空间也越发广阔。这张作品让我感受到,摄影的魔力在于它能精准定格平凡动人的瞬间,画面如同深邃的天空,促使人们反复品味,每次审视都能收获全新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在我一系列的街头影像作品里,《老屋前的暮年陪伴》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品之一。它摒弃了刻意为之的宏大叙事,以质朴纯粹的视角切入,精准定格古旧瓦房前那一幕:两位老人相互依偎,在平淡日常里同甘共苦,用最真实的状态,诠释着岁月沉淀下的暮年挚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