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桃源—武梁祠画像中的汉代生活”拓片特展

余音袅袅

<h1>春分已过,艳阳高照,暖风和煦。公园里的花花们在春风的吹拂撩拨下,争先恐后的纷纷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和老赵商量着,去了天山公园里的上海艺术品博物馆。这里正在举办一场名为“大汉桃源—武梁祠画像中的汉代生活”特展。博物馆的设计者别具匠心,把展览布置的简洁高雅,非常有美感,值得一看。通过展出的武梁祠石刻画像拓片,展现了汉代的人文景象。<br><br></h1> 优雅简洁的展览布置带来观展美好享受 <h1>汉代的石墓祠留存下来的很少。保存较好的“武梁祠”,是东汉末年嘉祥仕宦世家武氏家族的一处祠堂,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武家林。是东汉晚期武氏家族墓群石刻。清乾隆年间,被书法家、篆刻家黄易所发现,次年春天,又发现七块武梁祠堂石及十四块带有清晰画像的石刻等总计二十六块画像石。武梁祠石刻画像展现汉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交织呈现,反映了汉代百姓对于自然万物的崇敬,以及他们将人间生活与神话想象融为一体的心灵追求。故宫藏武梁祠画像册为宋代墨拓孤本。这些石刻虽经时光磨砺,仍保留至今,非常珍贵难得。这些石刻画像不仅是艺术瑰宝,更是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我们看到的展品均是石刻画像的拓本复制,它帮助现代人类了解汉代风土人情,信仰与生活。本来是想随便看看,却不料被深深吸引,欲罢不能。<br>画像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人类始祖伏羲女娲、仙界领袖西王母东王公、天界水府自然神灵等神话传说,以及龙凤图腾、仙人出行、四方神灵、奇禽异兽、祥瑞灵异等。经史故事又涵盖帝王诸侯事迹、圣贤名臣如孔子见老子、刺客如荆轲刺秦王、孝子贤孙如曾子闵子骞等题材。反映现实生活的画像又有车骑出行、楼阁拜谒、庖厨宴饮等场景,应有尽有,令人浮想联翩。武梁祠汉画像代表了汉代石刻绘画的最高水平,其雕刻技法精湛,线条刚劲、洗练,形象简朴生动,构图上下层次分明,有透视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品。居全国汉画像石之首。被誉为“中国汉代历史的百科全书”。<br></h1> 荆轲刺秦:这幅画像石生动地描绘了荆轲刺秦王的紧张瞬间,匕首即将击中秦王身体的那一刻。画中人物的动作被夸张地表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荆轲的勇猛无畏和秦王的惊恐。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福佑社稷之正神,同时也是我国文献记载最早的创世神。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兄妹成婚后繁衍了人类。 秦始皇泗水捞鼎图 传说秦始皇东巡后,路过徐州彭城的泗水,见到水中露出一周鼎,大喜,随命其随从下水捞鼎。即将要把鼎打捞上来时,鼎内一龙头伸出,咬断了系鼎的绳索,鼎复沉入水下,再也无法找到。 水陆攻战图:展现了汉代战场的壮观景象和英勇将士的风采。骑兵将士冲锋陷阵、英勇无畏的战斗场景, 盘鼓舞:是汉代的流行舞蹈。源自楚国的祭祀舞蹈,演变成了汉代的舞蹈艺术。右边的舞者随着节拍在鼓上跳跃,长袖飘飘,并跳出各种舞步,舞姿充满了变化,让人难以捉摸。 曾母投杼:(杼:织布的梭子)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的事;表现出流言可畏,令人无所适从。 连理树 仙人出行图,各种仙人和坐骑充满天空却多而不乱 雷神:掌握雷鸣之神,负责天气变化的神 帝王出行骏马膘肥体壮,神气十足 狩猎图,众人合力围剿怪兽。画面上还有其他莫明的动物 优美柔和的卷云纹装饰 <h1>岁月悠悠,转眼千年,这些珍贵的石刻造像传留至今,为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进入汉代人的生活空间,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文明,人们的生存状态,提供了一座桥梁。这是一段以画像形式生动呈现的历史,可以供后人的远远眺望和靠近观赏。五千年文明应该还有无数个武梁祠已经被发掘或者正等待着被发现。希望能有更多的这类展览走进民间,帮助我们了解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意义深远。让我们一起期待。</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