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都城隍庙纪事

大越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直耳闻福州有一座城隍庙,据说还是福建城隍庙的老大。趁着春和景明,我终于寻访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巷弄中左右寻找,当我看到它时,不禁有点震惊——有个“都”字,号称“福建都城隍庙”。难怪这处神祇引领八闽城隍庙,甚至神道远播台湾东南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城隍,虽然曾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守护城市的神,但一直以来又是人们一个宏大的信仰。关于城隍的字义,最早见于《周易》。城隍崇拜,是我国民间众多宗教崇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丰富而灿烂的民俗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城隍庙所奉祀的城隍主神,以及庙宇的建筑格局和悬挂的匾额、楹联所涵盖的内在底蕴,都体现着城隍文化的内涵。城隍文化不仅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还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据了解,城隍文化其主要有四点内涵与延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城隍文化推崇“精忠报国”,对百姓“爱民如子”,素以护国佑民而著称。城隍文化主张惩恶扬善,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从城隍庙的建筑格局和楹联可以体味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福州这座“都城隍庙”建筑,据了解原先除主殿外,还有阴阳司、人愿司、子孙司、太岁殿等。在阴阳司里有恶人在地狱里受酷刑的壁画和塑像,给那些在世上作奸犯科、作恶多端的人以精神的威慑;在子孙司里可以看到在世上做好事做善事的人,家庭幸福、子孙兴旺发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城隍文化正如中华民族中的各种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在全国各地大中小城市中,城隍庙祀主多是历史英雄和名臣,至少是政声颇佳的地方官。如北京城隍庙,祀文天祥;上海城隍庙祀的是明代泰裕伯;苏州城隍庙祀战国时的春申君。而福州这座福建都城隍庙,最早奉祀的是汉代忠烈人物周苛。明孝宗年间,抗元英雄陈文龙又被封为城隍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城隍文化宣扬公平正义。城隍爷生前是公正无私、公忠正直之人,比如北京城隍庙曾经供奉的城隍爷杨椒山,是嘉靖进士、明朝名臣,因弹劾权相严嵩十大罪被下狱受尽酷刑,仍宁死不屈,后被杀。百姓敬仰他刚正不阿,奉为城隍爷。福建都城隍庙悬挂在门楣上的巨大木制算盘,两侧楹联写的是:“人世何劳空计较,神天自有大乘除”,警示人们天地间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公正永远存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城隍文化祈盼天下太平。孟子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下太平”。中国各地的城隍庙,都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作为宗旨,或直接写在庙墙上。不论是古代官员到城隍庙顶礼膜拜,还是如今的老百姓到城隍庙点烛烧香,都是祈求城隍爷保天下太平,保老百姓安居乐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城隍信仰,随着福建先人开发台湾而播及宝岛,又随着先辈漂洋过海而传至东南亚各国。城隍崇拜,成为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诸多民间信仰中的重要信仰之一。城隍文化,成为维系海峡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精神纽带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福州城隍庙历史悠久,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282),首任晋安郡太守严高创筑都城时修建的,距今已有170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位于福州冶山的这座都城隍庙,是我国最早的城隍庙之一,仅次于安徽芜湖始建于三国孙吴赤乌二年(239年)的城隍庙(仅相差43年,现已毁)。福州都城隍庙是中原文化入闽后,福建省内最早建造的宗教寺庙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清时期,中国的城隍信仰趋于鼎盛,各地城隍庙宇屡经翻建,愈发壮大。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曾对天下各地城隍按等级赐予封号,如府称公、州称候、县称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朱元璋当皇帝的第二年,也就是明洪武二年(1369年),位于福州冶山的这座城隍庙,被封为“监察司民威灵公”,故福州百姓尊称这座城隍爷为“城隍公”。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遵照朱元璋诏令,改称“福州府城隍之神”。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福州知府唐珣重修城隍庙。明正德年 (1515年),改外大门增设华表。明万历十年(1582年),城隍庙被大火烧毁,不久,再修建,规模扩大。因为官衙在同城,闽县、侯官县的城隍也附祀在福建都城隍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冶山城隍庙再度重修。清雍正年间(1723-1735),朝廷依据大臣奏请,改府城隍为都城隍,雍正帝题赐该庙为“福建都城隍庙”。这个重大意义的改称,第一次将福州这座城隍庙,冠为福建省最高级别的城隍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福建都城隍庙”,从此总领全省各府、州、县与台湾全境的城隍(1684-1885年台湾归属福建管辖,为福建十二府州之一)。清代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至光绪十一年(1885)决定将台湾府升级为省止,总共有201年,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在福州屏东泰山庙和怀安五帝庙墙壁上,保存的清道光年间“福建十二府州城隍朝泰山”的壁画中就有台湾府城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邑人跨海,神随民迁,两岸同根,情钟骨肉。”台湾许多城隍庙都发源于福建各地的城隍庙。据《福州宗教志》记载,台湾现有大小49座城隍庙,均奉福州这座福建都城隍庙为祖庙。</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护国佑民”,这忒大的四个字,看着别扭。印象中所有的寺庙道观,都是“护国”在右,“佑民”在左,在这怎么成了从左往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是张贴的人不知规矩?抑或是其中有什么特别的讲究?不得而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大巍峨的五进大庙门,门前威武霸气的一对石狮,宽阔的城隍街上矗立着两个高大的华表,站在数十级宽大台阶下仰望城隍庙主殿……好一幅“福建都城隍庙”盛景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面对曾经辉煌的“福建都城隍庙”,我难以置信如今却逼仄地挤在一群居民楼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福州这座城隍庙,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人们知道历史上有汉代“文景之治”,有唐朝“贞观之治”……其实在二者之中的西晋朝代,也曾有过一个繁荣昌盛的“太康之治”,又称“太康盛世”。福州这座城隍庙,就是在西晋这个社会上升时期应运而生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福建都城隍庙鼎盛于明清,式微于民国,后来毁于那个令人诅咒的“文革”。好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又一个盛世到来,福州人民没有忘记历史,在原址上拓出一个地方,总算给都城隍庙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处。</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踽步出了这座曾经冠盖八闽的都城隍庙,感叹地方太局促。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斯是都庙,闽省惟大,心中也就欣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 END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