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又名歙(shè)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徽州古城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千米,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3]宋至明清时期,徽州古城多次扩建和修缮。民国时期徽州古城景观受到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出台了多项措施保护古城,并对古城进行了修建。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城内主要景点有徽园、渔梁坝、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新安碑园、太白楼等。</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是古代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1986年,徽州古城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4年,被列入国家AAAAA级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组成部分。2022年,徽州古城被评为安徽省文明旅游示范单位。</p> <p class="ql-block">瓮城又称月城,是古代城市的主要防御设施之一,通常建于城门外口,高与大城相同,形状或圆或方,圆者似瓮,故称瓮城;方者亦称方城。徽州古城的瓮城城墙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至三十五年(1555-1556),与整个徽州城墙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府县双城格局。</p> <p class="ql-block">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能对攻城之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从建筑风格上看,具有典型的徽派特色,城墙用砖石砌成,做工精细,城墙上设有瞭望孔、射孔等,便于士兵观察和攻击城外敌人。</p> <p class="ql-block">在军事防御上,可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守军可从城墙上和城门两侧对敌人进行攻击。此外,瓮城也具有防洪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洪水对城门和城内的冲击。</p> <p class="ql-block">南谯楼:始建于隋末,重建于宋宣和年间,明洪治十四年大规模修缮,为宋式风格,有24根柱子,曾是古代的瞭望台和报时的鼓楼。</p> <p class="ql-block">许国石坊:建于明万历十二年,是为明代大学士许国平息云南叛乱有功而建,又称“八脚牌坊”“东方的凯旋门”。</p> <p class="ql-block">徽州府衙:在原址复建,是古徽州府的政治中心,府衙建筑体现了徽派建筑风格和古代官府建筑的威严。</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唐末扩建,南宋至元末频繁修缮,民国时景观受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多次建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