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相关人物</p><p class="ql-block">根敦珠巴</p><p class="ql-block">史书记载,扎什伦布寺的建造者根敦珠巴是后藏萨迦人,也是把黄教传到后藏的第一人。根敦珠巴7岁时父亲去世,15岁时拜珠巴喜饶为师。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他在扎西多喀首次拜见宗喀巴大师,之后到拉萨甘丹寺拜宗喀巴为师,成为宗喀巴大师最得力的弟子之一。宗喀巴圆寂后,根敦珠巴返回后藏。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根敦珠巴为纪念去世的经师喜饶僧格,聘请西藏、尼泊尔工匠在日喀则精制了一尊2.7米高的释迦牟尼镀金铜像。为安放这尊铜像,根敦珠巴在帕竹政权的资助下,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9月开始修建寺院,历时12年,将所造之像置于该寺净室内。扎什伦布寺建成,根敦珠巴成为第一任住持。他在任25年,声名显赫,弟子众多。在扎什伦布寺最兴盛时,喇嘛多达5000余人,成为格鲁派在后藏地区最大的寺院。10</p><p class="ql-block">桑却吉</p><p class="ql-block">四世班禅罗桑却吉,是班禅活佛系统得以建立、历世班禅在后藏得以立稳根基的第一人。从他以后,扎什伦布寺的历代班禅,除八世班禅因健康原因27岁去世之外,都是在佛教、政治方面很有作为的宗教领袖。10</p><p class="ql-block">罗桑意希师</p><p class="ql-block">五世班禅罗桑意希师事五世达赖,主持了六世达赖的寻认、受戒及七世达赖进藏、坐床。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皇帝封他为“班禅额尔德尼”,授金印、金册,并加封以前各世班禅。自此,班禅与达赖地位同等,尤其在后藏政教方面的权力得到强化。10</p><p class="ql-block">六世班禅</p><p class="ql-block">六世班禅是一位政治上非常成熟的高僧。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与不丹发生战争,不丹国王请六世班禅出面调解,英国驻印总督派代表到扎什伦布寺会见六世班禅,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六世班禅一律给予坚决拒绝。10</p><p class="ql-block">七世班禅</p><p class="ql-block">七世班禅在扎什伦布寺任期,经历了清朝4个皇帝,和76名清朝驻藏大臣、帮办共过事。他始终坚持西藏属于清朝中央,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朝廷对他非常信赖。10</p><p class="ql-block">九世班禅</p><p class="ql-block">九世班禅是西藏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领袖人物。早期,他与十三世达赖共同投入抗英斗争,晚年积极从事抗日斗争。“至宣化使署枪支,除卫士队及员役自卫者外,其余献与中央,共济国难……”这是九世班禅大师圆寂前写下的遗书。</p><p class="ql-block">7</p><p class="ql-block">确吉坚赞</p><p class="ql-block">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十世班禅确吉坚赞,是人们熟知的佛教领袖,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藏语:bkra-shis lhun-po,英语:Tashilhunpo Monastery),意为“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的尼色日山下,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其后多有扩建修缮。</p><p class="ql-block">6</p><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占地15万平方米,僧侣房舍57间,所有殿宇房屋共3600间,其建筑融合了藏区传统建筑特色和佛教的特点,藏族传统工艺和建筑特点,将藏传佛教的佛法艺术,班禅灵塔的庄严肃穆表现得较好。11</p><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与拉萨的“三大寺”噶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14</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扎什伦布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p><p class="ql-block">2017年8月28日,扎什伦布寺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宗喀巴的第八弟子、一世达赖根敦珠巴为纪念去世的经师希饶僧格,聘请西藏、尼泊尔工匠在日喀则精制了一尊2.7米高的释迦牟尼镀金铜像。12</p><p class="ql-block">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9月,为安放释迦牟尼镀金铜像,由喇嘛教格鲁派(黄教)根敦主持兴建。同年,措钦大殿(大经堂)始建。</p><p class="ql-block">6</p><p class="ql-block">明天顺三年(1459年),措钦大殿(大经堂)落成。12</p><p class="ql-block">明天顺五年(1461年),在大经堂左侧扩建一个大佛堂,同年修建度母殿。11</p><p class="ql-block">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罗桑却吉接任扎什伦布寺第16任法台。他效法大昭寺,创立了扎什伦布寺的传召大法会,还大量制作佛像,修建佛殿,新建僧舍,对寺院进行了大规模扩建。10</p><p class="ql-block">明永历二十年(1666年),曲康夏建成,造该灵塔共用去黄金2700两、白银33000两、铜39000公斤、绸缎9000多尺,各种珍珠宝石不计其数。12</p><p class="ql-block">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成为历代班禅的驻锡地。8</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强巴佛第一次更换袈裟。12</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年(1914年),强巴佛殿建成。7</p><p class="ql-block">1957年,强巴佛第二次更换袈裟。</p><p class="ql-block">1982年,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请示中央修一座合葬灵塔祀殿,中央很快予以批准,并拨款780万元及黄金108.85公斤、白银1000公斤、水银665公斤、紫铜皮5638公斤、木材1099立方米、钢材11.8吨,水泥1105.67吨、石料71782块。</p><p class="ql-block">1984年4月,灵塔祀殿开工。</p><p class="ql-block">1985年,扎什伦布寺举行了第三次更换袈裟的仪式。</p><p class="ql-block">1988年12月,灵塔祀殿竣工。</p><p class="ql-block">1989年1月3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签署了“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修建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灵塔和祀殿的决定”。</p><p class="ql-block">1990年9月20日,灵塔祀殿正式奠基动工。12</p><p class="ql-block">1993年,十世班禅大师的灵塔及祀殿落成开光,中央政府用去黄金614公斤,白银275公斤,宝石200多颗,耗资6400多万元。7</p><p class="ql-block">2008年4月,国家和西藏自治区投入1.18亿元,对扎寺主体殿堂进行大规模维修。8</p><p class="ql-block">2011年以来,西藏自治区创新寺庙管理,着力提升寺庙公共服务水平,为寺庙通路、通电、通水、通信、通广播电视,解决僧尼生活中的实际困难。7</p> <p class="ql-block">强巴佛殿</p><p class="ql-block">强巴佛殿,是扎什伦布寺里比较宏大的殿宇建筑,因殿内有一尊高近30米的强巴大铜佛而著称。强巴佛殿上下分为莲花殿、胸部殿、面部殿和冠部殿五层,从大殿攀登到顶层,共有木梯105阶。整个建筑墙体以条石垒砌而成,条石之间搭配协调缝隙紧密,底部面积862米,随着层数而逐渐收拢。底下两层楼面内有回廊环绕,每层的四角各铸有铜狮一尊,整体硕大,威武雄壮有力。强巴佛自底层起,直至五层,面南背北,以端庄姿态俯视整个殿宇,其高26.2米,肩宽11.5米,耳长2.2米,仅眉宇间镶饰的大小钻石就有32颗,珍珠、琥珀、珊瑚、松耳石有1400多颗。整体结构和谐自然,造型优美生动,是巨型雕塑中难得的精品。此尊大佛耗时四年,共耗费黄金6700两,铜23万多斤,佛像面部以各种珍贵宝石镶嵌,因强巴佛为掌管未来生死之佛,所以在藏区,强巴佛在藏民心中地位尊贵。</p> <p class="ql-block">释颂南捷(供奉十世班禅法体真身大殿)</p><p class="ql-block">释颂南捷大殿总面积为1933平方米,高度为35.25米。这座大殿建筑格局与其他灵塔殿不同,所采用的建筑材料为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用花岗石砌成,殿墙厚度达1.83米,能防御八级地震。整体以藏族宗教风格为主题,借鉴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特色,大殿主题以红色棕色组成,塔顶以藏族屋顶与宗教佛塔形式组合而成,上面鎏金镀银。整个灵塔高11.55米,整体表面镶金包银,灵塔共有三层结构,下层摆放着藏区农牧产品和各种珍贵玉器宝石。中层摆放着藏传佛教格鲁派佛经著作,以及历代班禅学法心得体会笔记。历史传承的古代贝叶经,金字经书。最上层供奉着传世佛像,正中央为十世班禅法体真身,周围安放着各种宗教祭品。十世班禅大师灵塔面积为253平方米,塔身高11.55米,以金皮包裹,遍镶珠宝。共用宝石868个,珠宝24种6794颗,还有大陨石1个、金制护身符13个,琥珀445个。</p> <p class="ql-block">曲康夏</p><p class="ql-block">曲康夏为四世班禅灵塔殿,因扎什伦布寺为四世班禅亲自监工建造,所以他的灵塔殿级别高。灵塔殿整体建筑融合了汉藏宫殿建筑特点。在其基础及殿堂墙壁是以传统藏式结构筑造,朱红色的墙面与白色门窗点缀,窗下是用白色缎带进行点缀,风吹裙动,煞是美丽。整个大殿民族特点鲜明。大殿屋顶以中原传统殿堂屋顶结构建筑,飞檐斗拱衬托大殿的高贵大气。房顶正中耸立着藏族塔尖造型,整个屋顶以金色覆盖。四世班禅的灵塔殿,在扎什伦布寺建成之时,面积较小,仅仅只有一层建筑,后来班禅对这座灵塔不断扩建修缮,逐渐增加到四层建筑。建筑规模的扩大,使信徒对四世班禅更加崇敬,捐献的宝物络绎不绝。在灵塔大殿内,有高达11米的供奉灵塔,上面缀满了金银珠宝,色彩缤纷。大殿内抬头仰望,显得整个大殿空旷,数道经幡从上空垂挂,墙壁四周佛像林立,酥油灯点缀其中,使得整个大殿灯光辉映珍宝,殿堂气氛庄重。</p> <p class="ql-block">扎什南捷</p><p class="ql-block">五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殿“扎什南捷”,是整个扎什伦布寺规模最大的建筑,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大殿内供奉着五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殿“扎什南捷”</p> <p class="ql-block">尼木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隶属拉萨市尼木县,是一个风光秀美、文化丰富的旅游胜地。 尼木峡谷内有四条主要沟谷,分别是雍沟、续迈沟、吉瓦沟和赤朗沟,每个沟谷都有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例如,雍沟被誉为“大隐于市的纯净之境”,有着世外桃源般的美丽风光12。</p><p class="ql-block">尼木峡谷不仅是自然风光的聚集地,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吞弥·桑布扎是藏文的发明者,他的故乡吞巴镇位于尼木县,这里也是西藏最大的手工藏香生产地。吞弥·桑布扎不仅发明了藏文,还将大唐香道和藏医药文化结合,发明了藏香,并传授了制香技术。</p> <p class="ql-block">桃花沟桃花还在含苞欲放之时,尼木大峡谷的桃花已经在峡谷间静放盛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