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意浸染汉丰,教育之树长青。在这万物生发的三月,开州区汉丰第五小学以教育者的赤诚之心,为校际间德育工作播撒下一粒种子。3月26日,“共建共享共研共进·探索班本课程路径”德育研讨会在晨光中启幕,来自义学堂小学学区、铁桥小学学区、厚坝小学、中和小学的教育同仁共赴这场关于育人智慧的春日之约。</p> 探源·育人初心的文化密码 <p class="ql-block"> 当第一缕晨光漫过地理园的文化长廊,70多位教师代表们已在学校负责人的引导下踏上了育人初心的解密之旅。</p> <p class="ql-block"> 六组文化展墙如繁星点亮校园:“祖国在心中”板块用中国版图丈量赤子情怀;“红领巾伴我成长”队史长廊蜿蜒如飘动的信仰绸带;习爷爷的金句在童心间撒下争当小模范的种子;刘帅精神引领着一代又一代“帅乡好少年”;荣誉榜上,“校五好少年”“校五好宝贝”“优秀学生干部”“感动校园”十佳阳光少年、“艺体特长生”笑颜如花,激励着全体五校学子天天阳光、天天向上。</p> <p class="ql-block"> 门厅外,百余幅学生书画如春花绽放,稚嫩的笔触勾勒出童星的澄澈,泼墨间可见“五育并举”的育人硕果。</p> 观澜·班级生态的诗意栖居 <p class="ql-block"> 移步教学区,雷鸣校长和何丹主任分组引领众人走进“会呼吸的教室”。看,三(10)班教室,条条竹约记录着小小青竹们期待节节拔高的决心;二(10)班的“中国非遗文化”展区,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拓印图案精美、极富变化。听,小小解说员童音清脆,为来访的老师们讲述班级布置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每个班级都似一本打开的立体书,墙面的成长树、窗台的生态瓶、门后的心情驿站,处处流淌着“班本课程”的灵动气息。</p> 律动·青春正当时 <p class="ql-block"> 十点整,春日暖阳铺满操场。当教师代表们进入操场,三千学子已在正、副班主任带领下整齐列队。广播体操音乐率先响起,方阵动作整齐划一;随后《大王叫我来巡山》的欢快节奏点燃全场,学生们踩着节拍尽情舞动;最后的素质训练环节更是将操场化作沸腾的训练场,伸展转身间尽显“阳光宝贝”的青春活力。</p> 问道·专业成长的智慧灯塔 <p class="ql-block"> 大会议室里,“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践”专题讲座掀起思维风暴。</p><p class="ql-block"> 周术宏老师分享了班本课程《小小蜜蜂耀光彩》,该课程以蜜蜂的勤劳、团结、奉献精神为核心,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分阶段设计课程内容。低年级通过入学适应和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勤劳自立与集体意识;中年级围绕二十四节气和美食探索,锻炼团结协作能力;高年级则通过节日课程和家乡文化探究,激发无私分享精神和对家乡的热爱。六年级的毕业课程则聚焦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未来成长奠基。课程注重实践体验、跨学科整合与评价反馈,旨在通过“以蜂为师”,让学生在多元活动中全面发展,为成长注入活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班本课程的开发需遵循系统化流程,以班级个性化育人为核心。廖芳老师以"竹迹"课程为例,为我们系统梳理了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路径。从"竹迹"课程的案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班本课程的核心在于"以班为本"——立足班级独特需求,融合地域文化资源,构建具有个性化的育人体系。廖老师的分享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完整的课程开发闭环,从需求诊断到效果评估,每个环节都体现了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竹迹"课程的实践印证了班本课程在激发学生潜能、传承文化中的独特价值。</p> 启新·教育共同体的未来图景 <p class="ql-block"> 互动环节化作智慧碰撞的熔炉。铁桥小学李洁老师关于“抗挫力培养”的话题引人深思,廖芳老师以竹为喻,在诗意与泥土间架起成长之桥:“让《竹石》吟诵声浸润晨读,借培土、育笋的劳作磨砺心性,待到竹笋宴创意交锋时,孩子们自会在破土而出的脆响中读懂坚韧。”中和小学李丽教师追问“家校共育之道”,周术宏老师则分三步为我们答疑:“了解孩子,了解家长;走近孩子,走近家长;走进孩子,走进家长。”</p><p class="ql-block"> 思想的星火在此刻交融,绘就校际间德育协同发展的新蓝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暮春的暖风掠过校园,这场关于“班本课程”的思维盛宴在此落下帷幕,但匠心育人的脚步永不停歇。正如汉丰五校教育人始终坚信:让每一个孩子站在校园正中央,沐浴阳光雨露,快乐幸福成长,过上童真、童趣的真正属于孩子童年的教育生活。</p><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 ,方能中鹄。”本次培训活动让我了解到班本课程的创建方法,让我们拓宽了班主任工作边界,引发了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思考。在今后的育人之路上,我将结合班级实情,着力与班本课程建设,以笃学之功求真 ,以勤勉之风于教,以敬畏之心律己。把学习到的新理念、新要求、新方法融入到班级管理中去,使教育更加鲜活,有温度、 有深度、有广度!</p><p class="ql-block"> ——中和小学李丽</p><p class="ql-block"> 就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如何细化和落实学生的抗挫能力,廖老师就思想引领和活动的开展这两个方面给予了细致的讲解。使我深刻认识到,抗挫教育不是简单的“吃苦训练”,而需要构建成长型思维体系。今后将把挫折情境转化为教育契机,通过主题班会、绘本分享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困难是暂时的”认知框架,用心理暗示取代消极归因。</p><p class="ql-block"> ——铁桥小学李洁</p> <p class="ql-block">图片:王娉</p><p class="ql-block">编辑:陶春艳</p><p class="ql-block">初审:何丹 周杰</p><p class="ql-block">复审:雷鸣</p><p class="ql-block">终审:刘达富 陈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