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暨老照片提供:全俊子<div>摄影:邓银春</div> <p class="ql-block">当火红的木棉花轻吻着海浪的时候,海南岛解放纪念日就要到了。我又一次来到位于临高角解放公园的解放海南岛渡海战役纪念馆,看我的英雄爸爸。</p> <p class="ql-block">在这一方承载着英勇与牺牲的纪念馆里,“渡海作战英雄名录”的展板在柔光中静立。我缓缓地伸出手,指尖在“全云白”的照片上温柔地触摸:这是75年前27岁的爸爸,那时是多么消瘦啊!患着严重疟疾的他为改造机帆船,40多天没白没夜地连续奋战,多次昏倒在船旁、在水中。待海南岛解放时,原本130多斤重的他,体重仅有90斤~~</p> <p class="ql-block">海南岛,这座中国第二大岛屿的命运转折,始于75年前的1950年——那个改变历史的春天。解放大军要横渡琼州海峡解放海南岛,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船。由于国民党封锁,不要说买船,就连相关的零配件都买不到。但季节不能错过,时局更不能等待。40军军长韩先楚将军下令,让时任军械修理所所长的全云白,率全所人员和设备,从武汉十万火急赶到雷州半岛的海康县,要他在8天之内改造出12艘机帆船。</p> <p class="ql-block">在此之前,爸爸从未见过机帆船,但他深知船在渡海作战中的重要性。他连夜赶回修械所,带着所内技术人员找到一只遗弃在海边的破旧机帆船,边拆卸边记录边研究,了解机帆船内部的构造后,便在靠近海滩的村庄,找了两间无人居住的旧房子安装设备,钳工组锻工组在房子后面的树林里搭起三个仅能避风雨的竹席棚,军里又派来一个营的工兵协助修械所工作,当天上午造船厂就开工了。</p> <p class="ql-block">他们把汽车发动机安装到船上做动力源,又把自己研发的传动轴、推进器、分水叶子等关键部件安装上去,终于在7天内造出了12艘时速达到20海里的机帆船!紧接着修械所火力全开,很快又造出两批共40只机帆船。与此同时,还改装了50多艘指挥、通信和突击用的船,修补了100多艘损坏的木船,特别是成功地将火炮也安装到了机帆船上,创造了我军历史上土炮艇战胜敌兵舰的战斗奇迹!</p> <p class="ql-block">1950年4月16日,由40军6个团分乘300多只帆船、43军2个团分乘80余只帆船,从雷州半岛启渡。在护航炮船队的掩护下,渡海部队冲破国民党军的海上封锁,于4月17日凌晨在海口以西至临高角一线海岸强行登陆。他们与先潜部队和琼崖纵队里应外合,攻破了自诩为固若金汤的海陆空立体防线“伯陵防线”。1950年5月1日,海南岛全部解放!</p> 因为成功地改造机帆船,为解放大军提高渡海机动作战能力做出了突出贡献,40军给修械所记了集体两大功,给爸爸记了两大功,并授予“跨海英雄”的光荣称号。1950年9月,他到北京参加了首届全国战斗英雄暨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受到了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的接见!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纪念馆特设的“改造机帆船工具集群”。墙上展出的是当时爸爸和他的战友们的工作照,展柜中陈列的是爸爸生前使用过的工具,还有参加全国群英会时记录用的纪念册。这一幅幅一件件,仿佛都在低诉着当年如何创造奇迹。</p> 从纪念馆临海的落地窗向外望去,前面的沙滩就是当年解放大军主要登陆点。视线所及之处,时光似乎在悄悄地折叠,仿佛远处波光粼粼的海面上,75年前爸爸和战友们改造的机帆船正迎面驶来~~ 我走向位于海边的热血丰碑雕像。恰逢海南省军区正在举办欢送新兵入伍暨军官退役仪式。看着他们在铿锵有力地宣誓,空气中仿佛又弥漫起岁月尘封的硝烟味道,几万名渡海作战官兵们在炮火中无畏前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00年,爸爸参加纪念海南岛解放50周年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爸爸,如今的海南岛已经成为绽放着璀璨光芒的南海明珠。在2025年海南岛解放75周年之际,这里将迎来自贸港封关运作,海南岛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敢为人先的魄力,向着“中国风范、世界一流”的愿景阔步挺进。</p> <p class="ql-block">爸爸,这盛世如您所愿!那些刻进石碑的名字,那些溶进海浪的热血,人们从不曾忘记!它们在后辈的血脉里奔涌,在纪念馆的晨昏里,永远滚烫,永远年轻!</p> <p class="ql-block">此视频源自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朝鲜语栏目:系列片《丰碑》第八集:《荣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