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陶渊明在诗歌领域为一代宗师,他是被后人公认为田园诗的鼻祖。他的田园诗,咏怀诗,饮酒诗,纵横诗坛1700年。可令人意外的是,桃花源诗,写得并不太神奇,而桃花源诗并记的《记》却纵横文苑诗坛。屈原以楚辞辞赋,他以序言式的绝美散文,深刻影响湖南这一片古老的天地。他的语言流畅灵动活泼,主题为东方乌托邦。我对他的诗与散文膜拜已久,在早春二月,一头扎进桃花源。</p> <p class="ql-block">桃花源公园,从北门进去,先看到的是一叶狭长的五柳湖,用五柳命名,恰到好处。湖面如一片柳叶,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站在大门口,心想,这里是否应该给陶渊明塑一尊像,两边是否应该栽满桃树,给人以视觉冲击力,但不知道我想对了没有。我们一行,离开观光车,试想用双脚丈量这一片神奇的土地。</p><p class="ql-block">沿着右边堤岸漫步,一路逶迤,有一些零散的桃树,树虽稀疏,但已经绽放的桃花,也还迷人。走近桃源山牌楼,味道渐次出来了。桃香浓淡有次,颜色浅淡分明,桃瓣舒张有度。掠过相映亭,擦肩静影桥,穿过人工巉岩,便是南门出口了。验票栅栏外,有五柳小镇。大家似乎没有兴致,回头走湖西,彳亍漫步。根据指示牌,我们知道山上有许多值得一走的景点。其山,矮塌塌的,尽管碧绿温润,尽管蜿蜒延伸,但大家都不知道它的真面目。看到身边有免费小吃,我们对常德擂茶有了感觉。也许这免费是一种营商模式,但到前面店铺喝了一个痛快。问了工作人员,知道前方确有一精品景点入口处。眨眼就快到了。</p> <p class="ql-block">首先是一处仿古秦街。石磴重叠,蜿蜒曲折,古朴的砖瓦与门窗,夹带诸多现代元素,两旁小卖部,间续游人,杂草桃树,石壁上的文字,让人穿越时空屏障,做一回桃源古人。头上小鸟鸣声,来势急骤的阳光,桃蕊流淌的芬芳,向我扑来,我陶醉着大自然的恩赐。</p> <p class="ql-block">经过秦川居,穿过伴山客舍,绕过几道弯曲山道,看到了傩坛。它位置很高,山门宏伟。在三湘四水版图上,这是我唯一见到的一座最古老的傩坛傩神庙。我顿时情绪陡长,一口气就爬了上去。</p> <p class="ql-block">其傩神庙一看就知道是新修不久的古老建筑文化载体。我们到了坛门,住持出来迎接。这里偏僻,地势高,也许来人较少。他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年人,保养很好,很会说话,开口就说,这是巫教场地。我们一坐下就神侃起来。我说道,这样大规模的坛,在湖南极少见,这是桃源对宗教文化的重视。傩坛是原始信仰活标本,是宗族权力的神圣化的滥觞,反应了父权对生育权力矛盾态度,它还与佛道文化交融着,为艺术形态的活化石,庙宇可称为构建造型艺术符号。他见我比较在行的如此评价,如逢故人。我把坛内坛外,文字图片,石碑雕刻看了过遍,再次点赞后,送了他一本相关的书。问其大名,他说,叫“智慧”。好听。由于时间紧迫,互相道别,有缘再会。</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穿越了错综的秦人古洞,浏览了品字排列的三然亭,清朝御碑亭,到了水源亭与遇仙桥,地势大起大落,岩是犬牙差互,落差足有近十米。真的有些意外。站在五柳湖边看此山,平淡无奇,进入腹地,出人意料之外,诗意光彩夺目而扣人心弦。有的地方,没有砌上麻石台阶,更有甚者,两边还没有扶手栏杆一类的攀缘物,须佝偻着腰。这对于下山来说,有几分挑战意味。我们知道陶渊明曾有林尽水源,忽如外人的句子,在这里是最恰当不过了。</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是方竹亭,方竹,被框成一片长方形,看去是圆竹,摸去则是棱角分明的方形。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华夏地大物博,物尽其奇。再往前走则是碑廊、渊明祠、菊圃、穷林亭、芳草亭与桃花山牌坊。最值得记录的,是渊明祠。祠额题重访仙源,居中;为珍稀乌木雕琢的陶渊明塑像,直立;镌刻着他的诗、文章与辞赋,参观的人很多。我想,入公园门没有他的雕像,在这里,我们一睹尊容,感悟会更深些。</p><p class="ql-block">重新回到五柳湖畔,太阳仄仄的,偏西了,便走出了桃花山,走出北门入口。</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从民宿出来,直奔桃源山。这边靠近沅水,秦溪(以前叫古溪)绕过一个九十度的大湾,注入沅水。</p><p class="ql-block">与友谊亭、樱花亭和谢家小院挥手后,径直来到聚贤桥。这是一座拱桥,有五拱,两旁石栏杆刻上陶渊明画像与诗句,看去比较古旧了。往前走一会,就是桃川书院。过去叫天宁碑院,而且所镌刻在楼牌,也是这个古老的名称。看来,这里有珍贵的碑刻了。其牌楼,造型新颖,大门的内外雕镌着高大而出神入化的八仙,这在国内是罕见的。我们知道欧洲所有的房屋建筑,都有立体的神圣雕像,不管是皇宫民宅,或是公园路旁,比比皆是。但世人殊不知,东方龙国早就有了。看来,世界艺术有许多同一性。牌楼里,左右各有一所百龙双环亭,上面各雕着众多龙,其亭,立体感极强。登上台阶中层,是一幅篆字体百寿图,白色石质,厚重端庄。再上半层台级,有一幢平房,中间门额书“桃川书院”,雄浑而娟秀。书院里面空空如也。四周墙窗下,刻有米芾的潇湘八景图,历历在目。不过,尽管它建于唐代,清代重建,又由后人修复,而山市晴岚的“市”,错镌为“视”。左右旁侧,分别为藏玄阁与乐之堂。四周由围墙圈着,墙上刻满了诸多书法题墨。也许因时代久远,只保留了几帧明清作品,多数为今天补题。看到这里,我明白了,其书院为什么原来名为天宁书院了。</p> <p class="ql-block">到了书院后面,朝前走去,是状元桥,它与今天一些铁索桥类似,走上去,摇摇晃晃。下面悬空数丈,有流水。再前行,便是水府阁。我联想到湘乡有一水府庙,它们与水神相关联。登上一看,大气磅礴的沅江奔腾而来,经过其阁,转身北去。眼前水流走向,乍看是由秦溪与另一小河夾拥沅水,实际上,正前方,是一座白鳞洲,精致极好,让游人心笙摇荡。我们迈开步子,跨入其阁,有两个道姑在岗。其中一位,面容慈和,我向她请教了庙宇来龙去脉,河流山川走向,当我与她交流起杨泗将军这尊神灵,她充满了自信与自豪,她告诉我其神是常德独有的。我接着说,在湘潭,有一杨泗将军在湘潭制服孽龙的谚语:头在江西铁树观,尾在湘潭碧泉潭。她一下就不太说话了。我主动找话题,告诉她,我在十七年前,写过《道门健美》一书,由省道教协会会长黄至安题写书名,省宗教事务局长题词,她就不再说话了。我根据她们的服饰装束,知道他们是全真教派,便客气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下去不远,就是奇观亭,在这里,碰得好的话,可以看到潇湘八景的渔村夕照,更有甚者,可以看到三日同辉的壮观奇景。</p><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就是一片草地,散落着一些各异石头,这就是八卦台,说是台,其实没有台。坐在这些石块上,可以观天象,测阴阳,读星座,品日月。这是先前道家探索宇宙与人生的圣地。今人与星象理论非常隔膜,看不出什么子丑壬卯了。路上的春霞轩、功德亭、起云轩,一晃而过。伴着景点的喇叭反复朗诵着《桃花源记》,我们悠闲返回。</p> <p class="ql-block">《桃花源记》,我给学生讲过多次,而且,在四十年前,发表过专题文章。心向往已久,但每到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教学忙碌之时。才退休不久,此次春游补上了这一课。说实话,近两天的行程,桃花朵朵红,可惜太少了,四处是零星点点,点缀似的,不成片成块绽放。我们选择了前去万亩桃林一睹风情。距离虽然只四五里,但在阳光照耀下,也不轻松呢。我们在公路的醒目处,看到“桃花源”山门一样的巨幅匾额,四处回首巡望一圈,这里果然桃林密集,两色相间的花丛互相映衬,或嫣红,或淡红,煞是魅力四射。其实,号称万亩,实际上不过百亩。应该是气候的因素,六成桃花蓓蕾含苞待放。当然,有了四成,很不错了。这园子立着陶渊明塑像,看去,蛮生动的。他在桃花怀抱中,应该也没有遇到桃花运吧。幽默一下,嘻嘻。</p><p class="ql-block">在准备返程的时候,我想,眼前美丽迷人的桃花源,与作品中的人间天堂,差异很大,在北门前广场,看到游客指南图标,才理解沿溪行,是要经过很长的秦溪。才理解武陵人捕鱼为业,其人,多在秦谷、桃花源古镇与五柳小镇等地。这些地方大都比较远,路又多崎岖,没有去,留一些空白,待我们与读者一同在空白美学领域,各自安好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