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京城梨园”

徐满春

<p class="ql-block">  春分已过, 家乡已是山花烂漫,春色满园。朋友们晒出各种游春图片,让人思乡。其中有一张是梨花图,看上去就象“漫天飞雪”,真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意。我好想马上回休宁,扑到梨花园,沉醉在春风荡漾的花海之中。</p><p class="ql-block">可是,我有使命在身,春节过后,就来京城带孙女,一时是回不去的。好在北京有许多主题公园,如:“马拉松主题公园”、“奥林匹克主题公园”、“苹果主题公园”等,就梨树为主题的公园有好几个,最大的是贾河京白梨大家族主题公园,在房山区,离我住的朝阳区有好多路。离我家不远有个“京城梨园,”名气挺大。</p><p class="ql-block"> 上午忙着家务,吃好中饭,就骑着共享单车,从小区出发,约十五分就到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是从南大门进去的,门前有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题写“京城梨园”大石碑,让人觉得公园气度非凡。</p> <p class="ql-block">  踏入梨园,仿若穿越时空,与历史撞了个满怀。这片土地,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岁月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瑰宝。相传,早在明清时期,这里便开始种植梨树,有的梨树树龄达百岁之上,悠悠数百年,梨园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岁月的变迁,却始终坚守着那份春日的约定,岁岁花开,年年繁盛。抬眼望去,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的花瓣如雪花般轻盈,又似羊脂玉般温润,在枝头肆意舒展。每一朵花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花蕊嫩黄,在微风中轻轻颤动,散发出淡雅的清香,那是时光凝练的味道,不张扬,却直抵人心。漫步其间,仿佛置身于古人笔下的诗意画卷,“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的清新,“风吹梨花白,人犹画中行”的雅意,皆在眼前一一呈现。园中曲径通幽,砖石铺就的小路蜿蜒曲折,引领着我探寻更深的古韵。路旁的古碑上,镌刻着历代文人墨客对梨花的赞美之词,字迹虽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清晰可辨。行至梨园深处,一座古朴的亭台映入眼帘。朱红的柱子,飞檐斗拱,在梨花的簇拥下显得格外庄重典雅。坐在亭中,环顾四周,满园春色尽收眼底。此时,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地上,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耳边,微风拂过花枝,发出沙沙的声响,与偶尔传来的鸟鸣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首轻柔的古曲,为这春日的梨园增添了几分宁静与悠远,也为我独自赏春平添了几分思考的氛围。京城梨园,它不仅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我突然想起“梨园弟子”词来了,唐玄宗热爱音乐、戏曲,在宫廷中设一个专门的音乐、戏曲机构,用于教授和演奏曲子,因这里种有许多梨树,被称为“梨园”。随着时间的推移,“梨园”逐渐成为戏曲界的代称,而“梨园弟子”则成为戏曲演员的统称。这个典故反映了唐朝时期宫廷对音乐、戏曲艺术的重视和推动,也为后世戏曲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我们徽州府的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分别进京演戏与流寓在京的湖北汉调遂渐融合,产生了“京剧。”到了同光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成为上自皇宫下至百姓喜爱的戏曲,而这里梨树众多,自然建戏台,唱京戏,据说这里的“大戏楼”与颐和园中的“得和大戏楼”一样热闹呢。走在这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完美交融的梨园,每一朵梨花、每一块砖石、每一处古迹,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传承着千年的文化。当我离开梨园时,心中满是眷恋与不舍,这片春日的净土,已然成为我心中最难忘的京城记忆。让我在现代都市的喧嚣中,寻得了一份久违的宁静与淡然。</p><p class="ql-block"> 占地五百多亩的“京城梨园,”这一次怱怱玩耍,似不得其妙。还要携家人来玩赏,更深入领略其文化韵味。</p><p class="ql-block"> 徐满春 写于小桃子家</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