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邻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09′~25°31′和东经109°45′~117°20′之间,北回归线横贯陆地中部。全省陆地面积17.97万平方千米,海域总面积41.93万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广东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其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7%、24.9%、14.2%和21.7%,河流和湖泊等只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面积最大,潮汕平原次之</p><p class="ql-block">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为12656.80万人,广东省有21个地级市,20个县级市、34个县、3个自治县。</p><p class="ql-block">广东,简称“粤”,泛指岭南一带,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出现早期古人(马坝人)。商与西周时代,广东先民便与中原商、周王朝有经济文化往来。春秋战国时代,岭南与吴、越、楚国关系密切,交往频繁。在历史长河中,广州、广东等地名次第出现,逐渐演化成广东省及其辖境。</p><p class="ql-block">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在语言、风俗、生活习惯、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拥有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粤菜,传统戏剧方面有粤剧、潮剧等十大地方剧种。</p><p class="ql-block"> 广东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地质公园粤北丹霞山和粤西的湖光岩,还有众多的优质沙滩、珊瑚礁等地貌旅游资源。此外,开平碉楼与村落、侨批档案等是华侨文化和侨乡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重要的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广东省自古就是中国海上贸易和移民出洋最早、最多的省份,近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重点侨乡。海外侨胞众多、归侨侨眷众多,侨捐项目众多、侨资企业众多,华侨文化、侨乡文化积淀深厚。</p><p class="ql-block">广东是美丽的省份 ,是充满活力的地方,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 是我们向往的地方,所以今年初我们就决计要去广东旅游。</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5日,南游广东的计划得到落实 我们一行10人从山东德州夏津乘车前往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在此乘机前往广州白云机场,开始为期11天的“纵横广东”旅游。</p><p class="ql-block">飞机穿云破雾的向广州飞去。</p> <p class="ql-block">因天气原因,飞机晚点两个多小时,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18:30分到达广州白云机场。</p> <p class="ql-block">旅行社派人接机后,我们入住在佛山市南海区的金田酒店。</p> <p class="ql-block">酒店附近的街头夜景一角。</p> <p class="ql-block">看菜品的彩照就感觉到了南国和北国的菜品差异。</p> <p class="ql-block">在街道边看到了粉红色的紫荆花。</p> <p class="ql-block">白色的紫荆花</p> <p class="ql-block">这部旅游大巴和靓仔马导,司机周师傅将始终陪伴我们游广东。来自天津,重庆,山东,河北,新疆,安徽,河南等五湖四海的40多位朋友,开启了十几天的欢乐广东游。</p> <p class="ql-block">3月16日上午,我们离开佛山市南海区前往永庆坊景区游览。</p><p class="ql-block">永庆坊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西关核心区,是一个集旅游、文化、娱乐、社交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融汇了人文古建、传统艺术、国际休闲、时尚潮流的广州核心历史文化街区。</p><p class="ql-block"> 永庆坊所在的荔枝湾故址可远溯至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当时汉高祖刘邦派陆贾来广州劝降南越王赵佗,在此筑土城,后人称为“陆贾城”。</p><p class="ql-block">永庆坊旅游区为5处相连成的历史文化街区,即逢源大街—荔湾湖、昌华大街、恩宁路、多宝路、宝源路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域主要包括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荔枝湾三大标志景区,区域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是老广州文化风貌最典型的代表街区。</p> <p class="ql-block">风景如画的景区</p> <p class="ql-block">这可不是布景,是实景。</p> <p class="ql-block">别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李小龙故居因修缮暂停开放。</p> <p class="ql-block">欣快的在永庆坊留影。</p> <p class="ql-block">永庆坊景点留影。</p> <p class="ql-block">福气满满。</p> <p class="ql-block">粤剧表演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永庆坊里的粤剧艺术博物馆,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127号,地处老广州核心地带西关恩宁路,2016年落成并对公众开放。</p><p class="ql-block"> 是一座具岭南风格及水乡特色的中国园林式博物馆,采用合院式布局,小院之间既相连又有独立空间,形成了园林套园林的“园中园”格局。庭院融入了岭南三雕两塑(木雕、砖雕、石雕、灰塑及陶塑)、嵌瓷和彩画等传统艺术元素。</p><p class="ql-block"> 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展示粤剧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艺术特色、代表人物等内容,让观众全面了解粤剧文化。</p><p class="ql-block"> 馆内收藏了大量的粤剧文物和资料,包括古老的粤剧戏服、传统的乐器、珍贵的剧本和手稿等,这些藏品反映了粤剧的历史和发展,是研究粤剧文化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在永庆坊街边小吃店吃了潮汕面。</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来到了黄埔军校旧址。</p><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军校路170号</p><p class="ql-block"> 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决定在广州黄埔创办一所新型的军事学校,以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p><p class="ql-block">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举行开学典礼。军校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国共两党都派出重要干部到校任职,孙中山担任军校总理,蒋介石担任校长,周恩来等共产党人也在军校中担任重要职务。</p><p class="ql-block"> 1930年,黄埔军校迁往南京,后又迁往成都和台湾。其校舍的主要部分校本部于1938年被日本飞机炸毁。</p><p class="ql-block"> 1963年12月6日,周恩来总理视察军校旧址时,指示要把旧址保护好。1984年6月,正式建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由徐向前题写馆名。1988年1月,黄埔军校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广州市政府决定在“原位、原尺度、原面貌”的基础上,复原重建校本部。校本部坐南朝北,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三路四进,回廊相通,面积10600平方米,俗称“走马楼”。军校创办时在原陆军小学堂祠堂式大门前面增建西式大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陆军军官学校门口。</p> <p class="ql-block">陆军军管学校长廊。</p> <p class="ql-block">学校里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学员的宿舍内景。</p> <p class="ql-block">游览黄埔军校旧址景区。</p> <p class="ql-block">下午4点半,我们到了花城广场景点。花城广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是广州的城市客厅,周边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建筑,如广州图书馆新馆,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东塔)总高度530米,比广州原第一高楼西塔还高出近100米,刷新了广州建筑的新高度,成为“广州第一高楼”。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西塔),海心沙亚运公园是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的举办地。公园内有海心沙广场、音乐喷泉等景观,是广州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欣赏珠江两岸美景的好去处,也经常举办各种大型活动和演出。</p><p class="ql-block">广州塔位于广州市海珠区阅江西路222号,距离花城广场较近,是广州的地标性建筑,又称小蛮腰。游客可以乘坐高速电梯到达观景平台,俯瞰广州市区的美景,也可以体验摩天轮、极速云霄等游乐项目。</p> <p class="ql-block">花城广场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广州花城广场见到了阔别三十多年的姑表妹 ,听说我来到了广州,未曾谋面的表妹夫也前来会面。因为是随团旅游,见面时间很短,但是我心情很激动。亲情是时间和距离割舍不了的。</p> <p class="ql-block">背景是东西高楼。</p> <p class="ql-block">开心赏美景。</p> <p class="ql-block">东西高楼。</p> <p class="ql-block">背景是广州塔和体育场馆。</p> <p class="ql-block">广州市海珠区的纺织品批发城。在大街上到处可见运送布料的摩托车或者货车。</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后 ,游客们在大沙头游船中心集合 登上游船进行夜游珠江项目。</p> <p class="ql-block">在游船上等待点心宴。</p> <p class="ql-block">在游船上用过点心宴后夜游珠江。</p> <p class="ql-block">色彩斑斓的广州塔。</p><p class="ql-block">广州塔位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与珠江景观轴交汇处,与举办第十六届亚运会开闭幕式的海心沙岛和广州市21世纪CBD区珠江新城隔江相望,目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旅游观光塔。广州塔建筑总高度600米,其中主塔体高450米,天线桅杆高150米,以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观光塔的地位,向世人展示腾飞广州、挑战自我、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气魄。广州塔,因其独特设计造型,与珠江交相辉映,成为新中轴线上的亮丽景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小蛮腰”。</p> <p class="ql-block">灯光璀璨的跨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3月17日早晨,我们赶赴韶关市丹霞景区,在景区入口附近饭店用午餐后 船游锦江。</p> <p class="ql-block">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p><p class="ql-block"> 总面积292平方千米,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风景区。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等。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在世界已发现的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色最优美的丹霞地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阳元石游览区:因有天下第一奇石阳元石而得名,以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保存完好以及发育典型的丹霞石墙、石柱和石拱地貌为特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断石村位于锦江之西,从断石村往里走300米,可看到阳元石。阳元石高28米,直径7米,酷似男根,是世界上非常独特的景点。传说女娲是在丹霞山补天造人,而阳元石的存在似乎印证了这一传说,让人不禁遐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阳元石脚下的断石村,男孩的出生比例是80%,因此断石村又称多仔村。民间有一种说法,拜一拜丹霞山的“观音”,如生男孩,集福德智慧于一身,若生女孩,不仅德才兼备,还美貌过人。</p><p class="ql-block">丹霞山是著名的“爱情名山”,断石村位于丹霞山景区内,也与爱情传说相关。传说中,断石村的村民们相信,阳元石和阴元石是上天特意安排的,象征着爱情的力量和美好。因此,断石村也成为了情侣们祈福和许愿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锦江美景。</p> <p class="ql-block">锦江的碧水蓝天。锦江游船,北起博士生态园码头,南至丹霞电站,沿途有金龟朝圣、鲤鱼跳龙门、阳元石、赤壁丹崖等几十处景点,形成8千米水路风景长廊。</p> <p class="ql-block">船游锦江后在水上丹霞景区留影。</p> <p class="ql-block">然后到元阳石景区游览。</p> <p class="ql-block">广东韶关丹霞山的元阳石,位于仁化县丹霞山风景区,锦江之西、玉女峰旁,高28米,直径7米,是一个天然石柱,与成人男性的阴茎几乎一模一样,酷似成人男性勃起时的阴茎,尤其是龟头、阴毛及成人男性勃起时的血管,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据专家考证,2000多年前,这里是一个湖泊,由于地壳变动,湖底抬升,石头慢慢露出水面。石头中石质松软部分,因长时间受湖水撞击和风雨侵蚀,慢慢风化、冲走、淘空,形成石和洞。春夏季节,雨水流动的地方,生长青苔,青苔被太阳曝晒枯死后变成黑色,便成了阴影。长年雨水流不到的地方,露出砂页岩的丹红色,似人的肉质,最后形成了酷似男阳的奇观。上世纪六十年代,阳元石被当地断石村的农民发现,当时人们将这块怪怪的大石柱叫做“马卵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韶音亭位于丹霞山风景区的长老峰景区内,坐落在韶音台上,是该景区的最佳观景点之一。是一座两层的六角石亭,采用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飞檐翘角,亭子从里到外都是朱砂色,与丹霞地貌的颜色相呼应。</p><p class="ql-block"> 在韶音亭上层,游客可以将东面三十六韶石尽收眼底,僧帽峰、蜡烛峰、扬州寨等名峰在绿林汪洋中亭亭玉立,还能看到远处长老峰山顶的亭子。这里是远眺丹霞地貌的最佳位置,可将壮丽的丹霞山风貌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在韶音亭景点留影。</p> <p class="ql-block">俯瞰韶音亭景点。</p> <p class="ql-block">打卡韶音亭景点。</p> <p class="ql-block">3月17日晚,入住韶关市武江区的山水酒店。</p> <p class="ql-block">3月18日早餐后,我们前去清远市,在英德服务区稍事休息。</p> <p class="ql-block">在清远市英德市石灰铺镇英州红茶公司品茶。</p> <p class="ql-block">在英州红茶公司茶厂用午餐。</p> <p class="ql-block">大茶壶奇观</p> <p class="ql-block">喝个够。</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茶园和远山。</p> <p class="ql-block">硕果累累。</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来到阅江楼景点。</p><p class="ql-block">肇庆阅江楼位于肇庆市端州区正东路江滨东路交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也是肇庆市的重要文化景点之一。阅江楼始建于明代,其前身为石头庵,后改建为嵩台书院。1925年11月21日,叶挺独立团在阅江楼成立,并将团部设在此处。1959年,阅江楼按原貌重修,并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阅江楼是典型的岭南四合院式建筑群,建筑结构为四合院式,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其中院庭面积248平方米。分南、北、东、西四座楼,北(后)楼比南(前)楼高,东、西两楼等高,四座楼通过四座耳楼衔接通连。南北两楼为歇山顶,屋脊上均饰有鳌鱼宝珠;东西两侧楼为卷篷顶。</p><p class="ql-block"> 南门前石阶两侧有一对神态庄严威武的大石狮,由南明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建万寿宫时用整块汉白玉石雕成。南楼檐下悬挂两广总督劳崇光书的“阅江楼”木匾。</p><p class="ql-block"> 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通过历史照片、文物、场景、雕塑、绘画、模型、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展现叶挺独立团的光辉战斗历程。</p><p class="ql-block"> .叶挺独立团场景复原陈列:依托阅江楼古建筑,设置了叶挺独立团政治处、参谋处、会议室(支部活动室)、干部宿舍、士兵宿舍等场景,力求再现叶挺独立团将士驻肇期间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氛围。</p><p class="ql-block"> 米兰古树:阅江楼合院中植有3棵300多年历史的米兰古树,相传是在崧台书院读书的秀才所植,每年开花两次,满院飘香。</p><p class="ql-block"> .“福寿”二字:刻在崧台书院东侧的“福寿”二字造型独特,在国内罕见,是唐末宋初的陈抟所写。</p> <p class="ql-block">阅江楼景点的南国风格建筑。</p> <p class="ql-block">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通称叶挺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革命武装。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1925年11月21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在肇庆阅江楼成立,1926年1月,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由刚从苏联留学回国的共产党员叶挺担任团长。独立团成立之初共有2100多人,士兵大部分是失去土地的农民青年,100多人的干部队伍,则是从广州的大元帅府铁甲车队、黄埔军校、川军、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抽调而来。自成立之日起,中共广东区委就在团内建立了中共支部干事会,这是中共在革命军队组建的第一个党支部。党支部是叶挺独立团的领导核心,建团初期有20多名共产党员,后来发展至120多人,连以上干部都是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1926年初发生“高要惨案”后,叶挺独立团“铁拳”出击,解除了西江地区农民运动的危机,还积极支持当地人民群众的革命活动,开办“西江宣传养成所”,成立“西江政治研究会”,开展宣传活动,培养工农运动骨干力量。</p><p class="ql-block"> 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部队从肇庆出发,在湖南、湖北战场屡破强敌,先后取得了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著名战役的胜利,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铁军”荣耀立下奇功。</p><p class="ql-block"> 1927年,叶挺独立团参加南昌起义,此后,叶挺出国,保留下来的部队由朱德、陈毅率领,艰苦转战,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会师,走上井冈山,后编入工农红军第四军。</p><p class="ql-block">叶挺独立团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在中共党史、军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为人民军队的政治、军事和组织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叶挺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男,汉族,中共党员,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广东归善县(今惠阳区)客家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指挥家。1918年赴漳州参加援闽粤军,不久加入中国国民党。1920年粤军收复广州后,被任命为第一师工兵营副营长,后升任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1922年“六一六”兵变时,指挥警卫部队与叛军作战。1923年陆海军大元帅府重建,任宪兵司令部参谋长兼第一营营长。1924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25年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后改任独立团团长。他带领独立团进攸县、打醴陵、克平江、夺汀泗、取咸宁、占贺胜,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铁军”威名由此远播,“北伐名将”享誉中外。1927年8月,南昌起义号角吹响,叶挺任前敌总指挥;同年12月,叶挺参与领导广州起义,成为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战爆发后,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指挥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一年内对敌作战达500多次,毙伤日伪军超过7000人。1940年,叶挺率部取得反“扫荡”重大胜利。</p><p class="ql-block">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将军于混乱中临危不惧,率众与数倍于己的对手浴血奋战7昼夜,最后决定以一己换部下,前往谈判时遭无理扣押,被辗转关押于上饶、桂林、恩施、重庆等地,囚禁长达5年2个月。在囚禁期间,叶挺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写下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1946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和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之下,叶挺终于迎来自由,出狱后第二天,他写下人生第二份入党申请,致电党中央、毛泽东,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党中央的批准。1946年4月8日,叶挺与王若飞、博古等人乘飞机返回延安,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不幸遇难。</p> <p class="ql-block">阅江楼前三百多岁的大榕树,它枝叶茂盛,树冠庞大,为游客提供了天然的遮阳伞和休憩之地。这棵大榕树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也是肇庆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它见证了阅江楼的兴衰变迁,承载着肇庆人民的记忆和情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肇庆阅江楼前的木棉树高大挺拔,树冠整齐,花开时如烽火满树,极为壮观,与阅江楼的历史底蕴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离开阅江楼景点后,我们来到七星岩景区。七星岩景区入口。</p> <p class="ql-block">七星岩景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北约4千米处,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星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8.23平方千米因七座石灰岩峰排列状如天上北斗七星而得名。</p><p class="ql-block">七星岩风景区真正较有规模的开发始于民国。1953年,兼任广东省主席的叶剑英指示有关部门沿湖建设七星岩风景区。1955年,对七星岩进行规划设计,此后相继建设了星湖水利工程以及修建水月宫、聚星桥、荷花桥和碑亭等,并对星湖进行治水、理山、园林绿化、景点建设工程。</p><p class="ql-block">重要景点有</p><p class="ql-block"> 1.牌坊揽胜:牌坊正中镶嵌着原国家元帅、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书写的“七星岩”三字,是游客集散之处。</p><p class="ql-block"> 2.平湖幽堤:牌坊后面的湖堤,全长4千米,东边是青莲湖,西边是中心湖,堤上四季如春。</p><p class="ql-block"> 3.玉屏叠翠:玉屏岩与阆风岩相连,为道教名山,山上有三仙观、玉皇殿等寺庙,存有仙气、灵气,常年香火鼎盛。</p><p class="ql-block"> 4.石室藏奇:石室洞在七星岩诸洞中开辟最早,景物也最多,穹窿高大,东有黑岩水洞,西通碧霞洞,北连璇玑台莲花洞。</p><p class="ql-block"> 5.碧露映玉:石室岩口西侧的碧霞洞,为七星岩最美最长的旱洞,石钟乳、石笋色白如玉,千姿百态。</p><p class="ql-block"> 6.杯峰浮绿:杯峰位于七星岩的中心位置,峰上树木葱茏,四季常青,峰下湖水清澈,碧波荡漾。</p><p class="ql-block"> 7.水月岩云:站在五龙亭对开水月堤仰望石室岩,悬岩峭壁,高入云天,俯视湖面,水平如镜。</p><p class="ql-block"> 8.天柱摘星:站在亭前望去,两岸翠笼,一片湖光,远处的天柱岩如擎天一柱,高耸入云,上有摘星亭。</p><p class="ql-block"> 9.星岩烟雨:每当雨季来临,常见烟雾飘渺于山水间,群峰隐隐,朦朦胧胧,一片清秀迷人。</p><p class="ql-block"> 10.卧佛含丹:“卧佛”为一象形地貌,由阿坡岩和万松岗约1公里长的岩山组成,每年中秋节前后的晴天,夕阳沿“卧佛”嘴部徐徐而落下,形成奇观。</p><p class="ql-block"> 11.千年诗廊:七星岩摩岩石刻群是蜚声中外的文化遗迹之一,有唐开元年间李邕的《端州石室记》,以及唐朝李绅,宋朝包拯、周敦颐等众多名人留下的大量诗文或题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七星岩景区一角。</p> <p class="ql-block">盘根错节的大树。</p> <p class="ql-block">七星岩景区的五个亭子叫五龙亭。</p><p class="ql-block">五龙亭参照了北京颐和园的宫廷建筑,属于等级较高的官式建筑,采用砖木混合结构,亭的主体有精美的彩画,并融合了部分明清时代的建筑元素,给人古色古香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五龙亭由一座长桥从湖边连接到五龙亭,中间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四旁有四座四角单檐亭,亭与亭之间有曲栏相接,就像五条龙浮于湖中心一样,因此被称为五龙亭。</p><p class="ql-block">五龙亭始建于1958年,由广东省建筑院设计,原采用纯木结构,1959-1960年,推倒旧亭,并在原址重建,采用砖木混合结构修建湖心亭、桥。五龙亭戗脊上的瓷塑龙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其后历经三次修复,1977年夏天曾进行过一次修复,2003年又曾小修过一次,2013年封闭进行大修,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心亭加固基础,对断裂砖柱和飞檐、破损地砖、下沉桥面、下陷地基等进行修复,四个六角亭则按原貌重建,但没有恢复戗脊上的瓷塑龙,还增设了亲水平台,2016年元旦竣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叶剑英诗文碑刻。</p><p class="ql-block">《游肇庆七星岩》:</p><p class="ql-block">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p><p class="ql-block">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p><p class="ql-block">这是1961年4月,叶剑英到广州肇庆市视察,游览七星岩时作的诗。</p> <p class="ql-block">溶洞口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流光溢彩的溶洞。</p> <p class="ql-block">游鱼争相觅食。</p> <p class="ql-block">七星岩景区的千年诗廊景点。</p> <p class="ql-block">七星岩景区的大榕树。</p> <p class="ql-block">水月宫。</p><p class="ql-block">位于七星岩风景区内石室岩南麓。水月宫原名观音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但历经风雨受损。明崇祯九年(1636年),两广总督熊文灿倾资十余万重建,并铸摩利支天菩萨于正殿以表彰郑芝龙得摩利支天庇佑战胜刘香。抗日战争时期,水月宫遭日寇飞机轰炸,幸亏铜铸观音像被肇庆人民巧妙地拆开三截藏了起来,未被日军夺走。1957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拨款重建水月宫。1971年,铜铸观音像被毁,现在的摩利支天偕二天女塑像是1986年用黄铜重铸的。</p><p class="ql-block"> 重建的水月宫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仿古殿式结构。大殿华丽堂皇,四周回廊环抱,殿前为庭院式花园。殿后高台上建有一座两层高的观景楼,外有红墙相围,自成一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刻制端砚。</p> <p class="ql-block">琳琅满目的端砚。</p><p class="ql-block"> 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其石质细腻、坚实,具有独特的石品花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文房用品。</p><p class="ql-block"> 端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初期,当时的端州(今肇庆市)就已经开始生产端砚。在历史上,端砚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喜爱之物,被誉为“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的石质坚实、润滑、细腻,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雕刻精美,题材广泛,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等,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技巧,具有独特的岭南特色。</p><p class="ql-block"> 由于端砚的稀缺性和独特性,其收藏价值也越来越高。一些名贵的端砚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屡创新高。端砚不仅是一种文房用具,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国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七星岩景区里,挺拔的水杉树。</p> <p class="ql-block">漫游七星岩景区。</p> <p class="ql-block">七星岩景区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小吃店用了晚餐。</p> <p class="ql-block">晚宿肇庆市鼎湖区的壹壹商务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