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3年,中国以20亿吨的水泥产量占据全球半壁江山,这一数字背后,是百余年跌宕起伏的水泥工业传奇。回溯至136年前的晚清,洋务运动的浪潮正席卷华夏大地。1889年,在直隶唐山的土地上,一座名为"唐山细棉土厂"的工厂拔地而起,轰鸣的机器碾碎了中国水泥工业的空白,烧出了属于华夏的第一桶水泥。这座后来名为启新水泥厂的先驱,不仅是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里程碑,更像一颗火种,点燃了民族工业自强的希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唐山启新水泥厂是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水泥生产企业,其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末。以下是其简史概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 初创时期(1889-190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唐山细绵土厂的建立: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为解决煤矿矿井建设所需材料,在唐山创办“唐山细绵土厂”(“细绵土”为英文“Cement”音译,即水泥)。这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水泥厂之一,是中国第一桶水泥的诞生地,标志着中国水泥工业的起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早期困境:因技术落后、原料不足,工厂运营困难,1893年唐廷枢去世后一度停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 启新洋灰公司的崛起(1906-1949)</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周学熙重组与更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06年,清末实业家周学熙(袁世凯幕僚)在收回原细绵土厂产权后,重组企业并更名为“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德国设备和技术,开启规模化生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技术革新与市场垄断: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启新引进当时先进的丹麦史密斯公司干法回转窑技术,生产“马牌”水泥,质量达到国际标准。凭借优质产品和政策支持,启新迅速占据国内市场,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水泥企业。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民国时期的扩张: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至1930年代,启新水泥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产品广泛应用于京张铁路、南京中山陵等重大工程,并出口至东南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 抗战与动荡时期(1937-1949)</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日军侵占: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后),唐山被日军占领,启新水泥厂被强行接管,生产受控于日本军方,大量资源被掠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战后恢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短暂接管工厂,但因内战影响,生产陷入停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 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造(1949-1990年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公私合营与国有化: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4年,启新成为首批公私合营企业之一;1966年完全国营,更名为“唐山水泥厂”,1979年复名为“启新水泥厂”,1995年与外资企业合资组建唐山启新水泥有限公司,1997年冀东水泥公司兼并收购唐山启新水泥有限公司成立唐山冀东启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在古冶区建设新厂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技术升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计划经济时期,工厂持续改进工艺,为新中国建设(如北京十大建筑、唐山本地工业)提供大量水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5. 转型与工业遗产保护(21世纪至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搬迁与产业升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8年,因唐山城市规划调整,启新水泥厂老厂区停产,迁至新址采用现代化生产线。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厂址被改造为“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保留部分老厂房、窑炉设备,成为中国首个水泥工业博物馆,展示中国水泥工业发展史,并成为唐山工业旅游地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历史地位与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启新水泥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推动了中国建材工业的现代化。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工业遗产价值:其遗址见证了近代工业技术的引进、民族资本的发展以及唐山作为工业城市的历史脉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今的启新水泥厂旧址不仅是工业记忆的载体,也成为唐山城市文化转型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八号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1年,启新第四次扩充生产设备,由美国购入丹麦史密斯公司旋窑,称"巳厂",即8号窑,全长78米,不仅是启新当时最大国内工艺装备最先进的一台窑,也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位伟人都曾亲自视察过的一台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总理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5年9月21日,周总理视察启新水泥厂,曾从两座厂房间的天桥走过,为了纪念周总理的视察,这座天桥被启新职工亲切的称为"总理桥"。当年周总理的爱人邓颖超一起陪同来到唐山,后因周总理与邓颖超的爱情故事,"总理桥"又被称为"爱情桥",这里成为了众多情侣打卡拍照的取景地。周总理对爱人邓颖超说的"我这一生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称为最动人的情话,总理家乡的淮安山石见证了这美好的爱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启新水泥厂震亡职工300人,重伤252 人,震亡职工家属1628人。震毁生产建筑4.9万平方米,生活建筑几乎全部震毁。报废主要设备19台,受到损坏设备71台,损失固定资产2300万元,损失流动资产43万元。8月15日,启新党委确定第一步先修复5 号原料磨、6号水泥窑、9号水泥磨、1号发电机、丙厂包装机,以形成一条生产线,全厂职工立即投入抢修工作。8月30日,生产出震后第一批"抗震争气水泥"。到年底,全厂职工共建筑简易住房4146间,受灾职工全部入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关键节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889年唐山细棉土(水泥)厂成立,开启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水泥工业的起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12年首次出口水泥至美国,1915年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19年启新水泥占全国销量92.02%,创历史巅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4年启新水泥厂旧址转型为工业遗产博物馆,保留中国水泥工业“活化石”地位。</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