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故事

华文

<p class="ql-block">文/华文</p><p class="ql-block">图/华文,网络.诚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到了古稀之年,记忆力难免有所衰退,而且还容易健忘。比如想去做一件事,但会突然间忘记要做哪件事。这记忆力若严重衰退就变成了老年痴呆症,想想还真有点可怕!</p><p class="ql-block"> 记忆力衰退,过去的事尤其是童年的经历能记住的已经不多了,今想说说还能刻在大脑中的童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出生后跟随父母亲住在父亲工作的工厂宿舍大院。工厂位于闽江福州流域的北岸(早期厂区,后搬迁),工厂宿舍大院离厂区有数百米远,大门就在闽江防洪堤坝下坡10多米处。因工厂是当年福州仅有的2家省属大厂之一,厂区与工厂宿舍大院均由公安兵派驻的一个班执枪警卫,来访者是要问明事由和登记后才让进的。</p><p class="ql-block"> 记得,工厂宿舍大院面积很大,大操场上有2对蓝球架,边上有双杠、单杠和沙坑,建有几幢三层高的红砖家属楼和单身职工宿舍楼,还盖有一大片竹棚当宿舍,内有食堂、澡堂和医务室。我家住在沿江第一排宿舍楼的顶层,可望闽江。当年,住在这幢楼顶层的都是工厂的主要领导。父亲为工厂技术副厂长,其国家技术六级工程师的级别,月薪要高过时任工厂的党委书记和厂长(均为行政十四级干部,老八路,解放军校级军官转业),同行政十三级干部相当。父亲当年的任命书由时任福建省人民委员会省长、解放军开国上将叶飞亲自签发。</p><p class="ql-block"> 那时,工厂大院的孩子们既喜欢在大操场上玩耍,又经常跑到堤坝上或闽江边玩耍,当年的江面要比现在的宽好多,视野非常开阔,可望见江对岸远方的农田、散落的村庄和大山。记得,当年的闽江几乎年年都发洪水,堤坝内的江边农村高脚屋都被淹得只见到尖尖的屋顶,孩童们都感到害怕。洪水严重时,工厂的叔叔阿姨们会立马加入抗洪大军,紧张地扛着沙袋去加高堤坝,堤坝上人山人海,长长的堤坝一直通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当年父亲的任命书,由福建省人民委员会省长、解放军开国上将叶飞签发。福州农具厂建厂不久即更名为“福建农业机械厂”,后又更名为“福建拖拉机厂”</p> <p class="ql-block">  记得,当年工厂大院的孩童跟周边农村的孩童总是势不两立,想打架就打架。那时,宿舍大院中年龄稍大一点或与我一般大的小伙伴们往往会奋不顾身地参加各次“战斗”。大院后面有条较宽的小河,我们和农村的孩童们若想打架就围在一起隔着小河扔石头干仗。</p><p class="ql-block"> 在其中的一次”战斗”中,我的额头被飞来的小石块击中,顿时血流满面。领头的小伙伴赶紧下令撤出“战斗”,陪着我跑到宿舍区医务所包扎伤口。我还没回到家,这消息已有人告知母亲了。我一回来,母亲生气地拿着竹尺边数落边朝我的手心和屁股打了一顿。父亲知道这事后,对我进行了严肃教育,让我懂得参加打架是不光彩的事。从此,我就不敢再参加打架了。</p> <p class="ql-block">  记得,当年我上的小学就在工厂生产区围墙外不远的一座寺庙里,这座寺庙比较大,学校教室和老师办公室均由寺庙前半部的二层庙舍改成。而庙宇的后半部仍保留原样,供有菩萨,还住有和尚。当然,在我们上课时是听不到和尚念经敲木鱼的声音。上一年级时,出于好奇心,我和同学们好几次跑到学校后面庙堂的边门张望,但又怕见到和尚,只能在门口见不到和尚时,才提心吊胆地溜进去看一眼,只见一层层台阶上面有大殿,殿堂上端坐着高大的泥菩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03.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