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路上之六——开赴哲里木的热血征程

故乡的沙滩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8 年深秋,红山仿若一座被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殿堂,红枫宛如灵动的火舌,在猎猎秋风中纵情舞动,肆意勾勒出一片炽热的火海;黄叶恰似璀璨的金箔,于枝头摇曳生姿,与天边翻涌的绮丽云霞相互交织,共同绘就一幅壮阔而绝美的秋日盛景,美得惊心动魄。然而,在这如诗如画的表象之下,瑟瑟秋风裹挟着砭骨寒意,像汹涌的暗流,悄无声息却又无孔不入,妄图将世间万物拖入萧索的深渊,给大地披上一层冷寂的银纱,营造出一片肃杀的氛围。</p><p class="ql-block">在这万籁俱寂的秋夜里,师部的命令如同惊雷炸响。我团临危受命,需迅速组建前线指挥组,率二营及配属部队奔赴哲里木盟,投身通霍铁路的施工建设。能成为指挥组的一员,我内心满溢着自豪,更清楚这份荣耀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p><p class="ql-block">彼时,二营全体指战员刚刚圆满完成赤峰铁路站后工程建设。他们身上的尘土还未抖落,脸上的倦容清晰可见,可没有一人有丝毫懈怠。大家争分夺秒,全身心地投入到开拔前的筹备工作中。仅仅一天,所有军用帐篷、各类装备,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迅速在赤峰军调处指定地点整齐集结。各单位间配合得严丝合缝,流程有条不紊,强大的执行力和钢铁般的纪律性展露无遗 。</p><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残阳如血,浓烈的余晖洒落在站台上,将我们坚毅的身影拉得悠长。怀揣着满腔的壮志豪情,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我们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踏上铁道兵第四新线管理处的军列。随着一声悠长激昂的汽笛划破长空,列车缓缓启动,如离弦之箭般一路向北疾驰,驶向那充满未知的远方,也驶向我们新的使命征程。</p><p class="ql-block">登上团指所在的第一节车厢,仿佛踏入了整趟军列的“神经中枢”。这里是后续任务的核心枢纽,每一项关乎任务成败的决策、每一道精准下达的指令,都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发出,如灵动的电波,迅速传递到各个角落。各类通讯设备的指示灯如繁星般闪烁,参谋、技术人员、干事、助理们脚步匆匆,在车厢内忙碌穿梭,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专注与紧张。车厢里,淡淡的机油味与战友们身上独有的气息相互交融,这独特的味道,带着历经风雨后的熟悉与温暖,瞬间驱散了我心中潜藏的不安。</p><p class="ql-block">战友们早已就座,脸上带着和我一样复杂的神情。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未知前路的好奇,又隐隐流露出即将执行新任务的紧张。大家互相点头示意,一个眼神交汇,便传递出千言万语,饱含着信任与鼓励,仿佛在无声诉说:“无论前方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我们都将并肩作战!”</p><p class="ql-block">军列缓缓启动,车轮与铁轨激烈碰撞,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宛如奏响了一首激昂澎湃的出征战歌。我站在车厢连接处,紧紧抓住扶手,望着窗外,赤峰的轮廓在视野里渐渐模糊,最终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广袤无垠的科尔沁草原。那一刻,我的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过往任务圆满完成的欣慰,也有对新征程的期待。</p><p class="ql-block">起初,车窗外的深秋景色美得让人陶醉,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绝美画卷。远处的山峦像是被秋风精心雕琢,金黄的银杏、火红的枫叶、翠绿的松针相互交织,构成一幅巨型油画,每一抹色彩都跳跃着生命的活力,彰显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田野里,庄稼收割完毕,剩下整齐的秸秆在秋风中轻轻摇曳,似在低声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又像是在为我们的出征默默送行。偶尔几户人家的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在宁静的大地上空缓缓飘散,为这幅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人间烟火气,勾起我对远方家乡的思念。</p><p class="ql-block">但随着军列一路向北,夜色降临,气温急剧下降,窗外的景象也愈发荒凉孤寂。大片的荒草地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毫无生机,仿佛一片被遗忘的世界,寂静而落寞。天空阴沉沉地压下来,仿佛随时都会飘下雪花,将这荒芜的大地覆盖。寒意透过车窗缝隙钻进来,我不禁裹紧身上的毛皮军大衣,心中也涌起一丝对未来艰难挑战的隐忧。</p><p class="ql-block">军列上的时光漫长却充实,宛如一段珍贵的人生插曲。我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故事。有人眉飞色舞地讲述家乡的奇闻趣事,熟悉的方言和生动的情节,瞬间将我们拉回到温暖的故乡,亲人们的笑容仿佛就在眼前,心中满是思念;有人神情庄重地诉说着自己从军的初衷,那些热血与理想,在狭小的车厢里回荡,点燃了每个人心中的激情,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前行的信念。欢声笑语此起彼伏,驱散了漫长旅途的单调乏味,也赶走了身体的疲惫与寒冷,拉近了战友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成为了亲密无间的一家人。</p><p class="ql-block">经过一夜的漫长跋涉,次日清晨,晨曦微露,军列终于缓缓驶入通辽南站。当车轮与铁轨摩擦发出尖锐声响时,我的心跳陡然加快,一种即将踏上新土地、迎接新挑战的紧张与兴奋交织在心头。列车停稳,车门缓缓打开,一股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这寒意仿佛在提醒我,新的征程正式拉开帷幕。</p><p class="ql-block">踏上通辽西辽河西岸的沙丘大地,举目四望,一切都显得陌生而新奇。两岸向河道延伸的大片沙土地上,枯萎的芦苇在寒风中瑟瑟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似在低语着这片土地的古老故事;自西向东的辽河在寒风中默默流淌,河面上结着一层薄冰,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寒光,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在大地上。具有北国风格的单层平顶或斜屋顶建筑错落有致地散落在通辽市区的版图之上,街头巷尾弥漫着独特的地域气息。往北望去,广袤的科尔沁草原一望无际,此时牛羊骡马已经入圈,眼前唯有在风中摇曳的枯黄草枝,尽显塞外的苍茫。</p><p class="ql-block">到达营地后,我们迎来了在这片新土地上的第一项 “特别馈赠”——每人领到了三天分量的76型压缩饼干。在当时的部队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部队没有吃过压缩饼干不算当过兵。”我好奇又略带期待地拿起一块,端详着这个方正、坚硬的“小方块”,它看似毫不起眼,却承载着无数军人的独特记忆。放入口中,那干涩又紧实的口感瞬间蔓延开来,每咀嚼一下都得费些力气。好不容易咽下一块,再喝上两口水,饱腹感便迅速袭来,胃里满满当当。那独特的味道,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它如同开启军旅热血时光的钥匙,成为我从军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我始终难忘,在西辽河畔驻地的第一个傍晚,我们遭遇了内蒙古三九两月常见的沙尘暴。刚刚还是晴朗的秋日风光,突然天边卷起阵阵涟漪,黄色尘雾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瞬间天地一片混沌,目力所及不到五米之远。风和粉沙如汹涌的潮水,从头上、脸上、身上狠狠掠过,仿佛要将我们吞噬。我们躲进刚刚搭好的军用帐篷,夜里狂风呼啸,像愤怒的野兽咆哮,沙沙声不绝于耳,一直持续到天亮。清晨,风沙逐渐停息,军号声响,准备赶赴集结点,任凭我们如何用力,帐篷门始终打不开。一位战友拆掉窗玻璃钻了出去,我们才看到沙子已经像斜坡一样堆有足足一米之高,这场沙尘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见面礼”。</p><p class="ql-block">站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我深知等待我们的将是新的任务与挑战,或许会有艰难险阻,或许会有疲惫挫折。但我心中毫无惧意,因为我深深明白,无论前路多么崎岖坎坷,只要有身边这些生死与共、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就能凝聚起钢铁般的力量,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这一趟奔赴哲里木的军列之行,将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从军路上一段珍贵难忘的回忆,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激励着我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