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翁丁原始部落游记

正扬

<p class="ql-block">  翁丁原始部落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距离县城约30公里。</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中国曾经最后的原始部落,保留着佤族的历史文化和特色建筑,是研究佤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翁丁的"翁"为水,"丁"为接,意为连接之水。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佤族的迎宾仪式,参与拉木鼓、打歌等传统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木鼓,作为翁丁部落的神圣之物,不仅是他们日常生的伴侣,更是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在欢迎仪式上,每一声鼓响都是喜气洋洋。</p> <p class="ql-block">  这里保留着许多佤族的传统习俗和信仰,如寨桩、图腾柱、寨门等,尤其是欢迊仪式格外深受游客的喜欢,每次看了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寨桩是佤族的一种图腾崇拜,象征着佤族的信仰和追求。我们初来乍到,尤其对佤族的文化很生疏,看什么都很新鲜,看什么都想拍照。但这里奥妙,说也说不清楚,正如俗话说的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p> <p class="ql-block">  翁丁原始部落位于海拨1500米的高山之上,由如高山上的雄鹰,每天守护着部落的安全,四周被茂密的森林环抱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p> <p class="ql-block">  这里森林覆盖率极高,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丰富,是天然的氧吧。爱美的佤族女人,喜欢在脸上彩绘,这样的打扮给原始部落增添了神秘感。听说佤人会互相用香泥土、中草药、锅底灰和牛血混合配制的泥巴涂抹在对方的脸上,这种行为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还代表着祝福和快乐。</p> <p class="ql-block">  这里生活着传承了400多年的佤族人民,保留着原始的民居建筑及其独有的佤族文化,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p> <p class="ql-block">  翁丁,在佤语中有两种解释。一说意为"云雾僚绕的地方",象征着高山白云湖之灵秀。</p> <p class="ql-block">  另一说"翁"为水,"丁"为接,意为连接之水,前面已经说过了,因这里有几条小河相互连接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翁丁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早期佤族居民从缅甸佤邦绍帕等地迁到沧源芒回。</p> <p class="ql-block">  后来因人口增长、田地不足耕种。杨氏家族带领9户人家迁至今天的翁丁村。</p> <p class="ql-block">  在佤族习俗中,谁先第一个建寨谁就是寨主,因此寨主位在杨氏宗族中世袭继承。</p> <p class="ql-block">  翁丁村还保留着完整的佤族传统干栏式建筑,是研究佤族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源。</p> <p class="ql-block">  经过400多年的发展,翁丁村形成了杨氏、肖氏、赵氏、田氏四大姓氏以氏族为单位连片居住的生态村落。</p> <p class="ql-block">  踏入翁丁原始部落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被现代文明触及的古老世界。</p> <p class="ql-block">  阳光斑驳地穿过密集的树冠,洒在村头的地里,每一缕光线都似乎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部落里,炊烟袅袅升起,与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峦交织成一幅宁静致远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狭窄而曲折的小径上,耳边不时传来孩童的欢笑声和远处隐约可闻的鼓声,那是翁丁独有的生活节奏,简单而和谐。</p> <p class="ql-block">  村民们身着色彩斑斓的传统服饰,脸上洋溢着淳朴的笑容,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敬畏。</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神木矗立在部落中心,树杆上缠绕着岁月的痕迹,枝叶间仿佛藏匿着先祖的智慧与庇佑。环绕神木,一圈圈祈福的绳结随风轻摆,寄托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p> <p class="ql-block">  翁丁原始部落的人头桩供放点主要位于寨门前的神林山旁,木桩顶端挖空,将旧头骨置于其中,并盖上一块石板。人头桩上常刻有五官齐全的人头像和斜方格图案,方格间涂有石灰和牛血。</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佤族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科学的传播,猎头血祭的旧习俗已被废除,人头桩变成了历史陈迹。我们在人头桩供放点参观时看到的全是水牛头骨,这是佤族是习俗,现场不好多问。</p> <p class="ql-block">  神林在佤族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域。神林不仅是佤族人进行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他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神林的存在也反映了佤族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神林中的树木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尊重,这种传统观念和习俗在佤族文化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保留。</p> <p class="ql-block">  佤王府是佤族村寨中的核心建筑,其结构和布局与一般的民居相似,但更为宽敞高大。</p> <p class="ql-block">  走进佤王府,可以看到三个火塘,中间的是主火塘,供佤王及其家使用;旁边的是客火塘,用于接待客人;还有一个是鬼火塘,用于祭祀活动。</p> <p class="ql-block">  佤王府不仅是一个建筑,更是佤族宗教和生活习俗的中心。它统领着村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反映了佤族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权力关系。</p> <p class="ql-block">  在遥远而神秘的翁丁原始部落村口,矗立着一棵古老而庄严的大树,它不仅是自然的奇迹,更是这片土地上岁月流转、文化传承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  寨桩是佤家的一种图腾崇拜,一般位于寨中央的打歌场,代表着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  最高的那杆是用龙竹制的幡杆,顶部有几圈竹篾做的饰物,上部故意插些刺刺的篾条头子,这既是饰物,又是避邪的物器,像门神护家一样。</p> <p class="ql-block">  据说,在篾圈下面,有一尺长的木船,代表着一帆风顺,木船下面,有一条木鱼,代表年年有余,有船就有水,有水就有鱼,这预示着全村风调雨顺、万事大吉。</p> <p class="ql-block">  在翁丁原始部落流传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传说,讲述着部落的起源、守护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  在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还年轻,天地未分,混沌一片。翁丁之地只是一片荒芜的原始森林。</p> <p class="ql-block">  在这片森林的最深处,居住着一位名叫"阿普"的神灵,他拥有操控自然的力量,心怀慈悲渴望为这片土地带来生命与繁荣。</p> <p class="ql-block">  有一天,阿普神灵在梦中受到天启,得知自己将被赋予创造生命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  他从自己的心脏中取出滴精血,融入森林的泥土之中,瞬间,奇发生了,泥土中萌发出第一株奇异的树木。</p> <p class="ql-block">  它的枝叶繁茂,茌朵绚烂,散发前前所未有的香气。这棵树,被后人称为"生命之树",它不仅滋养了周围的万物,还孕育出了翁丁部落的先祖,一对善良而勇敢的夫妇,阿力与阿雅。</p> <p class="ql-block">  阿力与阿雅在生命之树的庇护下,学会了与自然和谐共处,利用森的资源建芭房屋、种植作物、狩猎采集,部落逐渐兴盛起来。</p> <p class="ql-block">  他们尊阿普为祖先之神,每年都会在生命之树下举行盛太的祭祀仪式,天天定时向全村喷水,感谢神灵的赐予,祈求部落的平安与丰收。</p> <p class="ql-block">  然而,好景不长,一场突如其来人的灾难威胁到了翁丁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  一只巨大的妖兽从远方山脉中窜出,四处肆虐,破坏庄稼,威胁村民的生命安全。</p> <p class="ql-block">  面对这前所未有的危机,阿力与阿雅带领部落勇士,手持阿普神灵赐予的神器,通敢地与妖兽展开激战。经过数日苦战,终于将妖兽驱逐回了它的老巢,翁丁再次恢复了和平。</p> <p class="ql-block">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也为了永远铭记阿普神灵的恩泽,部落中的长者决定将这段历史编织成歌谣,世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岁月流转,翁丁原始部落虽然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变迁,但那份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敬仰,以及对和谐生活的追求。如同生命之树一般,根深叶茂,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  这个传说,也成为了翁丁部落永恒的精神象征,激励着每一代人珍惜当下,守护这片神圣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传说故事听完了,仿佛在时光隧道里走了一趟,感觉一切都是神神秘秘的。</p> <p class="ql-block">  看着大树托起的木栈道,与光影交错在一起,相映成趣,让人不由自主的放慢脚步,这就是我们刚刚走过栈道,现在高高在上,一股原始而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又像在与我们打招呼,还传出"欢迊再来"的优雅声音。</p> <p class="ql-block">  栈道以古木为骨,藤蔓为衣,巧妙地悬于大树之间,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  走在翁丁原始部落蜿蜒曲折的木栈道上,每一步都仿佛踏进了时间的长河,古老与现代在这一刻奇妙交融。</p> <p class="ql-block">  阳光透过密集的树冠,斑驳陆离地洒在栈道上,光影交错间,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在耳边轻轻回响。</p> <p class="ql-block">  脚下的木板因岁月的洗礼而略显沧桑,却也更加坚实,坐在椅子上,环顾四周都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感觉旅途上添了几分生机与灵动。</p> <p class="ql-block">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植被的清新气息,我俩共同深吸一口,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让人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沉浸在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和谐之中。</p> <p class="ql-block">  在翁丁原始部落的玻璃栈道上,可以俯瞰整个村庒,享受独特的视觉体验。</p> <p class="ql-block">  下班坝玻璃栈道位于云南临沧沧源班洪乡,是前往翁丁路上的一个歇脚点。走在玻璃栈道上,脚下的透明玻璃板仿佛融入了天空,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魅力。</p> <p class="ql-block">  玻璃栈道建在海拨1407米的下班坝自然村,年平均气温21度,是一个天然氧吧。站在玻璃栈道上,可以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景色。</p> <p class="ql-block">  翁丁村本身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它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所以站在玻璃栈道上格外引人入胜。玻璃栈道仿佛连结天地之间,行走其上,如同漫步在空中,尽享无限的自由与惬意。</p> <p class="ql-block">  从玻璃栈道走到木栈道,又从木栈道走到绳索桥,脚下是郁郁葱葱的丛林,耳畔是鸟鸣虫唱的自然乐章,仿佛自己也成为了这片古老土地的一部分,与翁丁原始部落共鸣。</p> <p class="ql-block">  从栈道下来,就结束了这次心灵之旅,回头再看看上空飞架的栈道,和它说声"拜拜"。</p> <p class="ql-block">  站在村口,回望那些用茅草和竹木塔建的屋舍,以及阳光下的玉米,它们虽简朴却充滿了生命的张力和丰收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阳光洒在村落的每一个角落,给这片古老的土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幔,路边写着"娥乐小店",傍边老板娘跟游客一样在看热闹,这里的商业味道也太淡了。</p> <p class="ql-block">  她们卖的都是自家的土特产,主人拿着袋装的土特产,只是笑嘻嘻的,也不做介绍,这可能是古村落的做生意比较实在。</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烤肉很讲究,工述一道又一道,但看的人多,卖的人少,可能语言构通出了问题。</p> <p class="ql-block">  她们背箩筐有一套,我在尼泊尔也看到那里的妇女也是一样的背法,不知道她们是否是同一个民族。</p> <p class="ql-block">  站在角楼上,再俯视一下翁丁原始村落,这片被时间温柔以待的土地,用它独有的方式,静静地诉说过往与现在。</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体验了一次灵魂的洗礼。翁丁不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坐标,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与尊重。说真话,我很喜欢翁丁原始部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