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摩洛哥第七天</b></p><p class="ql-block">这一天我们的计划是中午到汀吉尔参观一个生产地毯的村庄,晚上赶到伊尔富德郊区的一个沙漠酒店入住。</p><p class="ql-block">小李给我们制定的行程计划都有很大的保余量。因为既然是行摄旅行嘛,就随时都有可能停车进行拍照。这一天我们就停车四次拍照。一次是在前往汀吉尔的路上遇到一个收费拍照骆驼的景点,小李为大家统一付费300迪拉姆(合人民币大概210元),狂拍一通骆驼和牵驼人;随后又在路上遇到了一大片椰枣树,甚至有第一次见到的紫红色的椰枣,又是停车狂拍一通;第三次是途经托德拉峡谷,歪打正着拍摄了一下摩洛哥民众的度假生活;第四次则是下午的沙漠中的坎儿井景区,也是意外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收费拍照的骆驼和牵驼人。</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一个停车点拍到的一个酒店招牌。感觉上面画的图形非常形象一目了然,就拍了下来。不过如果没有品尝过摩洛哥的“美食”,可能还看不出来第二个图形是什么意思。还记得在“之一”里关于摩洛哥微型餐具的旅游纪念品吗?在我们的整个行程中,只要是吃摩洛哥地方特色餐,就必须面对这种带盖儿的大盘子里装的“美食”,味道另说着,仪式感却是满满的,所以成为他们餐饮的特色标记。</p> <p class="ql-block">前往汀吉尔的公路要路过一个叫做托德拉的峡谷。传统意义上的峡谷,都是两座高山夹着一条河流。游客要想游玩峡谷的话,一般都是步行,溯流而上再返回,这种峡谷行程一般都是比较累的。而托德拉峡谷却比较独特,两侧的山峰高达300米,谷间的一条小河蜿蜒曲折,一条公路在小河旁边穿谷而过,我们也必须途经这条公路才能去到汀吉尔,歪打正着就增加了一处风景游览地。</p> <p class="ql-block">两侧的山峰由于太高了,车和人在公路上就跟蚂蚁似的。</p> <p class="ql-block">公路上竖着很多禁止停车的警示牌。</p> <p class="ql-block">峡谷里其实没有什么独特的风景,但是一个度假的家庭,却让我们拍的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两辆小车,驼来了许多食物、毯子、草席等,他们在河流中间找一块干燥的沙洲,把草席铺好后,再铺上毯子,拿下来吃的用的各种东西,包括一个煤气罐儿,男人在瓦盆里点上火,女人在砧板上切什么东西,在茶盘里摆上茶杯等等,看样还要大喝一通,真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假日野餐啊!</p> <p class="ql-block">有两个小男孩追着我们要把手里的草编骆驼卖给我们,并且允许我们给他们拍照,价格是20迪拉姆。</p> <p class="ql-block">隔着小河,对面还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席地而坐。</p> <p class="ql-block">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儿,也许过不了几年就得身披长袍、头裹长纱了。</p> <p class="ql-block">随手拍,河道中的盛装摩洛哥女人和背着一大捆山草下山的老妇人。</p> <p class="ql-block">跟着公路沾光,既穿过了托德拉的峡谷,又增加了旅途见闻。出了托德拉的峡谷不久,就到了专门生产地毯的村庄——汀吉尔。但由于一上午三次停车拍照,耽搁了很多时间,大家都饥肠辘辘了,当小李给我们讲进村参观的注意事项之一是不能拍照时,大家一致要求取消这一个行程。毕竟背着长枪短炮来就是为了拍照的,不让拍照算什么事啊!也没人想去买地毯,就把参观地毯工厂的行程枪毙了。</p><p class="ql-block">也幸亏没进村参观地毯工厂,才得以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在下午的路上探秘沙漠中的坎儿井。</p><p class="ql-block">恋恋不舍得离开坎儿井景区,就直奔伊尔富德。</p><p class="ql-block">伊尔富德是一个撒哈拉沙漠边缘的小镇,有很多化石加工厂(看来之二提到的路边的卖化石摊贩的商品有几分真实性),以其独特的沙漠景观而闻名,被誉为“沙漠之门”,而且被认为和火星上的地质景象十分相似,这种奇特的地貌<span style="font-size:18px;">很受电影导演的青睐,</span>成为多部电影的拍摄地,包括《盗墓迷城》、《3月或死亡》、《这具木乃伊》和《波斯王子》等。</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镇我们只是穿城而过,将近下午5点的时候,我们到达了将要就宿的伊尔富德郊区的沙漠酒店。</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位于沙漠边缘的沙雕似的古堡酒店。值得一提的是酒店太有特色了,就那样匍匐在一片不毛之地上;到处都像将要颓败的古城堡;外形色彩更是像沙漠一样;内部装饰也是土胚砖裸露,墙皮脱落;院子里椰枣树的累累果实都垂到了地上却无人采摘……;令人很是有一种倒退了几个世纪的感觉。但是餐厅位置却有一个游泳池;别具一格的房间指示牌等又充满了现代气息;处处体现了酒店老板的匠心。酒店的保安,感觉也跟古堡那么搭配,像是从一千零一夜中走出来的人物。</p><p class="ql-block">由于是沙漠中孤零零的一个酒店,远离城市,信号也相当不好,当天晚上朋友圈的帖子也相当难发,几个钟有时候也发不成一个,只好睡觉其间也不时爬起来捣鼓一下,才陆陆续续的发完了。</p> <p class="ql-block">沙雕似的古堡酒店。</p> <p class="ql-block">城墙,雕楼,仿佛随时都要抵抗来犯的侵略者。</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的椰枣树果实累累,任游客采摘。</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一位工作人员在摘椰枣,走近前才知道摘椰枣也是有学问的。别看许多椰枣长在同一条果鞭上,但是它们却不会同时成熟,而是东一个西一个地成熟<span style="font-size:18px;">,所以不能像摘葡萄那样一串一串剪下来</span>。看颜色发黑的那个就是成熟了,要一个一个摘下后洗干净,端到餐桌上,就是我们吃到的甜蜜无比的椰枣。 我们根据工作人员的肢体语言,摘了几个发黑的椰枣尝了尝,果真非常甜,而那些没有发黑的吃起来则涩涩的。但最好吃的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种在果鞭上熟透后风干的椰枣。不过我们没问明白为什么有一颗椰枣树的果实全都是黑的,他不去摘?也许那个品种的没有散串的好吃?</span></p> <p class="ql-block">客房和驼圈感觉都那么现代化。</p> <p class="ql-block">游泳池给一片土色增加了靓丽。</p> <p class="ql-block">关于游泳池的插曲:那么漂亮的泳池,那么干净的水,不游一下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于是吃晚饭前过去游了一下,不小心眼镜掉到了水底下,几位老哥老姐看到了眼镜在哪里,却干着急没辙,而我根本看不到,更不敢到两米多深的水池底下瞎摸。一位老外发现了我们的难处,虽然语言不通,但看我们连喊带比划,明白了问题所在,一个猛子扎下去,第一次没抓到,第二次抓到了!太感动啦!真不知道没有眼镜剩下的行程该怎么办?爱心无国界呀!!</p> <p class="ql-block">各种指示牌倒是很有情调。</p> <p class="ql-block">多像是从一千零一夜中穿越而来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摩洛哥第八天</b></p><p class="ql-block">一大早逛一下瑞哥尼小镇的市场</p><p class="ql-block">这是在前往南边边境沙漠的路上,路过一个市场,大家一致要求下来逛逛。不知是不是因为时间太早了,许多摊位上还蒙着毡布,而露着天的棚顶给人一种败落的样子。但是随处可见的饮水设备却透着沙漠人的热情和温馨,尽管我们谁也不敢尝试。</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的有点早,市场还没有全部开张,但是这种棚子顶儿,也太让人感觉这市场的荒凉了。</p> <p class="ql-block">在沙漠里水是宝贵的资源,热情的沙漠人把水拿出来摆在路边,慷慨地让过路人随便饮用。</p> <p class="ql-block">进入一个室内市场,感觉像市场了。所以看到的东西也多了。</p> <p class="ql-block">卖的是什么肉,看摊子前的头和蹄便知。</p> <p class="ql-block">卖长衫的老板也是店铺模特。</p> <p class="ql-block">这是市场上卖的椰枣。不过我有点不解,既然随处都可以看到椰枣树,伸手就可以摘到,还需要到市场上来买椰枣吃吗?另外根据昨晚看工作人员摘椰枣,得知只有黑色的才能吃,这些黄橙橙的能吃吗?</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两个图片,我曾经发在朋友圈里,让亲们猜猜是什么?</p><p class="ql-block">有回复是草帽的,有回复是乐器的,没有一个说对了的,最后只好由我来揭秘。</p><p class="ql-block">第一个图片是一个盛食物的容器(还记得第二张照片的酒店招牌吗),下面是盘子,上面是盖子。草编的盖子下面是放面包大饼等面食的,如果金属或陶瓷的盖子下面就是放带汤汁的菜的。由于这种容器外形比较独特,摩洛哥人把它做成了微缩的旅游纪念品,在所有的旅游景点都有出售。我还买了一个呢!</p><p class="ql-block">第二张图是最原始的鼓风机,如手风琴一样拉开再合起来就有风吹出去。看到这种鼓风机,仿佛有一种穿越回古代的感觉。不过那造型和颜色,貌似实用价值没有多少,主要是用来做家庭装饰吧?</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瑞哥尼小镇的市场,旅行车刚刚上路,大家的目光和镜头又被车窗外的风景吸引住了——几个长袍女人飘然而过。</p><p class="ql-block">虽然包裹的只露着一点点脸,却也要用色彩来装扮自己。但那两个黑袍女人,不看脚几乎不知前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的女人是不准别人拍照的,我们只能在车上偷拍。</span></p> <p class="ql-block">撒哈拉沙漠的骆驼之旅</p><p class="ql-block">在沙漠里是不适合中午赶路的,所以中午我们在沙漠边缘的一个酒店稍事休息。</p> <p class="ql-block">沙漠酒店的前台和招牌也那么沙漠。由于周围没有村庄,也没有街道,所以酒店的地址居然以经纬度度来确定,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地址标注。这种标注方式,也真是(周围)没谁了!</p> <p class="ql-block">用微信扫一扫翻译过来就是如下的样子。</p><p class="ql-block">沙丘宫卡斯巴酒店</p><p class="ql-block">帕莱斯德兄弟公司</p><p class="ql-block">全球定位系统:北纬31°04'394'"/ 西经004°.00'781<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怕热,沙漠人和骆驼不怕热。在酒店落脚之前就已经看到了牵驼人和驼队了。</p> <p class="ql-block">先来普及一点撒哈拉沙漠的知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质荒漠,面积约932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北部。该地区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撒哈拉”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在阿拉伯语中“撒哈拉”为大沙漠,源自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原意即为“大荒漠”。撒哈拉沙漠的面积</span>与我们国家的总面积有的一拼。这片沙漠覆盖了非洲北部多个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埃及等多个国家,除摩洛哥外,以上这些国家的国土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甚至百分之八十九十都被撒哈拉沙漠覆盖。其他覆盖国家占比较少,如<span style="font-size:18px;">乍得、马里、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尼日尔、苏丹等,并且有他们国家另外的名字。</span>摩洛哥的撒哈拉沙漠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不过这一块面积是有争议的,大概有26万平方公里左右,没有争议的那块叫梅尔祖卡沙漠,只占撒哈拉沙漠大约2%多一点,差不多19万平方公里吧,相当于叙利亚或者中国的河北省那么大。摩洛哥的沙漠因台湾著名作家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而闻名,成为摩洛哥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她在这里生活了六年,那句“我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粒沙子,最后形成了撒哈拉沙漠”不知感动了多少痴情的少男少女!</p><p class="ql-block">不过,国内旅行社一般不安排摩洛哥南部的沙漠行程,自由行或自助游才能体验到坎儿井和沙漠行。</p> <p class="ql-block">预定下午5:10开始我们撒哈拉沙漠的骆驼之旅。我们十二个人分三组,每组四峰骆驼,有一个沙漠人在前面牵着骆驼,三组驼队呈散兵线向沙漠深处走去。坐在骆驼背上比坐在大象背上要平稳的多,但骆驼一起一趴却有点惊险。</p> <p class="ql-block">下午5点,我们每个人把大件行李箱都装到旅游巴上,只带上一个夜晚需要的行李,轻装上阵,直奔驼队而去。</p> <p class="ql-block">骆驼们温顺地趴在地上,驼峰上已备好了驼鞍。牵驼人先把我们不多的行李,绑在骆驼的前峰两边,然后帮助我们坐到驼鞍中间。骆驼站起时先站直两条前腿,此时人往后仰还比较好控制,这个过程比较容易。</p> <p class="ql-block">从骆驼背上下来的过程却有点惊险:先让骆驼趴下,由于骆驼是两只前腿先跪下来,所以驼背上的人也跟着前倾,感觉要掉下来一样,得使劲抓住驼鞍两条胳膊绷直,骆驼趴稳了才能迈腿下来。每个团友都要在牵驼人的帮助下才能上下。</p> <p class="ql-block">四个人一组出发了!骆驼背上很平稳,一点儿都不耽搁拍照、做动作。</p> <p class="ql-block">由于是在沙漠的边缘,所以还能看到不少一丛一丛的骆驼草等戈壁植物。遗憾的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里除了骆驼草骆驼粪以外,还有在城镇里随处可见的白色垃圾。我们在高高的驼峰上坐着,看到了也只能干着急。</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个小时的骆驼之旅,我们到达了一处靠近阿尔及利亚边境的沙漠帐篷营地,这就是我们今晚的宿营地。这一组帐篷一共有九个标间,一间厨房,一间餐厅。帐篷与帐篷之间有草席连接,帐篷里的用电靠太阳能提供,帐篷里洗手间冲凉房一应俱全。我们到达时,帐篷的主人们用甜甜的茶水和香香的花生米欢迎我们。这里的四个服务人员全部是男生。</p><p class="ql-block">这个帐篷营地,跟我三年前去新疆自驾游时探访过的新疆和青海湖边的帐篷营地绝对不可同日而语。那些营地里,一个大帐篷里面有十几个单人垫子,没有任何隔断,帐篷内外都没有任何洗浴设备,只是在露天地里有个水龙头,污水顺着地势往洼地里流。离着老远老远的有分男女的旱厕,那味道还没靠近就直冲鼻子。</p><p class="ql-block">而这里一切都是按宾馆的标间设置的,只是污水流向哪里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帐篷营地,一看就有点高大上吧。</p> <p class="ql-block">帐篷营地里的服务人员早早地就准备好了各种饮料和甜点,等待我们的到来。</p><p class="ql-block">帐篷营地共有四位男服务人员,一直到第二天早晨才把四个人都拍齐。</p> <p class="ql-block">单看地面和床铺,根本看不出来是在沙漠里。</p> <p class="ql-block">尽管只是隔着一道布帘子,但洗手间里的设备一应俱全。</p> <p class="ql-block">趁天色尚霁,我们来到沙丘上疯狂一把。看两位年过70的老哥,蹦得多潇洒,跳得多高!</p> <p class="ql-block">沙漠中的晚餐隆重而华丽。尽管饭菜很简单,但却来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摩洛哥第九天</b></p><p class="ql-block">昨天傍晚,一场罕见的沙漠雨不期而至,一直下到半夜。援引一位同行老哥的诗意般的描述:“那晚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上,准备看月亮数星星,突然在万籁俱寂中响起滴滴答答的雨声,给干旱沙漠洒上了久违的甘霖”👍。风声呼呼雨声淅沥,本以为这一夜会睡不踏实,没想到半夜后雨停了风住了万籁俱寂,白天的暑热也消散了,并且还带给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让我们饱览了难得一见的雨后沙漠的艳丽。</p><p class="ql-block">六点多钟大家你呼我换相约而起,要去拍沙海晨曦和日出。四峰骆驼已经站到了沙包的高处等待给我们做模特儿。由于昨夜那场雨,湿透了的沙地在晨曦的照耀下变成了土红色,在镜头里异常鲜艳美丽。</p> <p class="ql-block">一场雨把沙漠变成了土红色。还有更早的驼队在沙漠里赶路。</p> <p class="ql-block">4峰骆驼早早地等在晨曦里,做我们拍照的模特。</p><p class="ql-block">当晨晖还没有出现时,骆驼的剪影在灰蓝色的天空背景下,那么清晰和干净!</p> <p class="ql-block">一位牵驼人无意中成为晨曦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当朝霞满天时,驼队则映衬在绚丽的画板中!</p> <p class="ql-block">晨光中,几只猫咪进入了大家的镜头。</p><p class="ql-block">原来这是营地养的三只猫咪,它们都是自己跑来的,工作人员都很喜欢它们,因为这些猫咪可以对付沙漠鼠和沙漠蛇,又给他们带来了生机和快乐,于是也成为营地的固定成员。</p> <p class="ql-block">早晨8点半左右,骆驼们又趴在了沙地上等待我们坐上去返程。其实这个沙漠营地离沙漠的边缘也就是半个多钟的“驼程”,大家还没坐够呢,已经远远地看到了城市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这是刚刚跃上驼背后,拍摄到的被刚刚升起的阳光拉长了的驼影。靠近地平线的太阳像一支画笔,把我们和骆驼画进了沙海上。大家沐浴在晨光里返程,把自己和坐骑的倒影也摄入镜头。当时在朋友圈里发出以后,好几个朋友都说太像皮影戏了!感谢雨后沙漠留给我们的这些珍贵影像!</p> <p class="ql-block">再尽情欣赏一下这难得的雨后沙漠美景吧!</p> <p class="ql-block">沙漠边缘有这样一个小城,从城门上悬伸的汽车模型和城标后的一辆造型奇特的车辆来看,感觉这个小城跟制造一些特殊用途的车辆有关。当我们在换上一直乘坐的旅游中巴前,大家又发现了一辆造型也比较奇特的交通工具,也只能猜它是一辆沙漠车。</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撒哈拉沙漠,需要赶五百公里的路,一路北上到菲斯。由于没有高速公路,行车大概需要十小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路过一片蓝色的湖泊,奇怪的是湖边一棵树甚至一棵草都没有;又</span>路过了一片160公里长的种满了沙枣树的绿色峡谷,绿色峡谷的上游却是一片几近干涸河道;还有一片一片的看上去已经被废弃了的土坯房,一路上见过很多这样土坯房。</p> <p class="ql-block">湖泊的颜色可以与蓝天媲美,但周边却一片荒凉,只有高压线塔孤独地守候着这片湖泊。</p> <p class="ql-block">通过小李、乐端转来转去的解说,我们得知这一片沙枣林带居然有160公里长。不过,这一条绿色的林带,结束处却是一条几近干涸的河滩。</p> <p class="ql-block">这些土坯房一看就是了无生机,被废弃的。</p> <p class="ql-block">晚上8点才赶到菲斯。</p><p class="ql-block">菲斯是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是摩洛哥的第三大城市。它有摩洛哥最古老的皇城,整个城市分为老城、新城和新市区,其中老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规模的典型的中世纪风格的城市之一,于198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区、世界重点文物紧急抢救项目。</p><p class="ql-block">我们入住的民宿应该是在猫途鹰网上挂牌的民宿,外面的大门口完全不像里面有做生意的民宿。一个小小的木牌钉在门旁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而且门外那些迷宫似的小巷子看上去不是特别干净,但是一进入这个有马赛克装饰的门,里面真是别有洞天!进到里面先看到一个装饰性的游泳池,四周是房间和餐厅,还有另一个小院子,餐厅貌似我们的客厅。楼梯都是又陡又窄,但却修饰得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这是猫途鹰网站的标志性招牌,是在这个民宿的前台拍到的,但是没有搞明白这个民宿的名称。</p> <p class="ql-block">这个大门从里面看还有点像个大门,但是从外面看,那个招牌又小又不起眼,貌似存心让人看不到。</p> <p class="ql-block">而且与大门口连接的走廊也华丽的不像通道,当天晚上,我想出门看看就怎么也找不到出口了。在摩洛哥这些古城的迷宫似的小巷里,我们都是紧跟领队不掉队。有二天就有三个团友走迷糊了,他们只好打出租车回来,幸亏身上带着民宿名片。</p> <p class="ql-block">以下八张图片,是从各个角度拍的这个民宿,当然也很不全面。可以看出来,民宿的装潢非常漂亮,装饰物及各种摆设也独具匠心,给人一种非常温馨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第七天到第九天,这三天的行程内容非常丰富,还专门把坎儿井摘出来做了一个单独的美篇,都搞了这么长,感谢各位亲耐心的浏览和阅读!欲知第十天以后的,且看下回分解。</p>